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感谢特约建筑评论人每筑建文将本文授权「专筑网」                                                                                               

【每筑微评】201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90周年的日子。乾隆皇帝曾是故宫的主人。在每筑的眼中,乾隆花园是紫禁城内风格迥异的一座皇家园林,它是整个紫禁城内受后代扰动较少的大片园区,基本上维持着1776年竣工后的风貌,是乾隆,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的艺术大家,穷其一生对园林审美情趣的总结,也是18世纪中国艺术的巅峰之作。每筑为读者甄选了一部以故宫乾隆花园为背景,由英国查尔斯王储慈善基金会拍摄的纪录片,它翔实记录故宫博物院与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等机构合作,成功修缮故宫乾隆花园倦勤斋内饰的工作过程,它叫《皇帝的秘密花园》。点击下面的链接可以观看。:)





故宫乾隆花园倦勤斋保护项目探秘

                                                                                                                                                         作者:文溦


口述人:王时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建部副主任,主持中美合作故宫乾隆花园保护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卓越奖(2010年)。采访人:张兵、丘小雪、文溦采访时间:2012年5月9日


乾隆花园又称宁寿宫花园,是紫禁城内风格迥异的一座皇家园林。它位于故宫东北,南北长160米,东西宽不到40米,分四进院落,由24座布置疏密得当的建筑构成,建于1771—1776年,是清朝乾隆皇帝退位前20多年就开始为自己修建的太上皇宫。这里是整个紫禁城内受后代扰动较少的大片园区,基本上维持着1776年竣工后的风貌,因而倍加珍贵。乾隆皇帝被世人公认为这个花园的最重要的设计人和使用者,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艺术大家,他晚年修建的这座花园体现着穷其一生对园林审美情趣的总结,缔造了18世纪中国艺术的巅峰之作。

皇帝的秘密花园/王时伟第1张图片
图1 乾隆花园俯瞰


2012年4月29日,一部以故宫乾隆花园为背景,翔实记录故宫博物院与英国查尔斯王储慈善基金会、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等机构合作,成功修缮故宫倦勤斋内饰的纪录片《皇帝的秘密花园》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中文版首映式。据悉,该片将向国际市场发行,吸引世界上数以百万计的观众观看,为之开启一个神秘而富有中国文化魅力的时空境界。

英国查尔斯王储说:“过去30年以来,我投入传统技艺的保护工作。……这样的兴趣使我们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何弘毅家族基金会和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建立了伙伴关系,修复紫禁城的倦勤斋。……希望这部影片可以让观众了解保护传统技艺的重要性,否则我们生活的世界将是一片空白,缺少使生命和谐顽强的美好事物。”

影片导演,英国人安德鲁•申格说:“对于重建我们做了些什么,不仅对于当代人充满意义,同时还挽救了很多即将消逝的艺术和手艺。”

5月9日,我们来到故宫古建部,走访了乾隆花园修缮保护工作的项目主持人王时伟先生,他不仅是一位在古建筑保护领域工作了近40年的权威专家,更是从10年前项目启动至今,一直奋战在这座本世纪最重要的修复工程一线的一位兢兢业业的故宫人。由他来谈谈修缮保护工作的点点滴滴,从古老传统技艺的新生,忠实地还原乾隆花园这一艺术奇珍,到展现帝国辉煌的文化遗产,相信能够带给读者欣喜。

皇帝的秘密花园/王时伟第2张图片
图2 王时伟研究员在耸秀亭讲解(摄影 文溦)


采访人:听说您是保护和修缮乾隆花园项目的主持人,能谈谈这个项目启动时的情况吗?
王时伟:10年来一直同我们并肩合作的“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是美国一个著名的、以做文化遗产慈善为主旨的基金会( WMF),它的前身是“世界建筑遗产基金会”,总部在纽约,是一家非盈利的私立国际组织,致力于保护修复世界濒危的艺术、文物和建筑。2000年,“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来到中国找寻合作项目,经多方接触了解,基金会决定与故宫方面合作,保护修缮这座古老神圣的东方皇宫。我们当时推荐了很多故宫需要保护修缮的项目,最后基金会方面选中了倦勤斋。那是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建筑,通景画、戏台,都是世间少有的珍品。乾隆皇上在位的时候,他有个愿望,就是做60年皇帝,然后归政养老,做太上皇。乾隆花园正是为此而建,它的装饰、布局、空间组织都比较有特色,而且乾隆盛世国力强盛,园内集中了当时中国登峰造极的建筑技艺和材料,很多属于皇帝个人的梦想,都在那花园里实现了。2002年,中美双方就倦勤斋修缮合作签订了协约,并约定了研究的方向,例如倦勤斋通景画,我们为此首先展开了五、六年的基础性研究,在全国各地找寻那些失传已久的手艺。在那次合作的基础上,2006年,我们与基金会的合作再次扩大到整个乾隆花园,又签了一个十年的协约。乾隆花园浓缩了乾隆盛世的社会文化的精华,以及乾隆本人的精神追求,充满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它与故宫其他建筑形制的不同,除了具像的建筑本体,还有大大小小的四进花园式庭院,房屋建筑装饰手法、空间组合等等,都完全不一样。你从这里的局部装饰可看出当时中国传统工艺的多样性,例如这里的隔扇,有的隔扇嵌玉,有的隔扇嵌珐琅,有的隔扇嵌瓷片,有的隔扇又嵌玻璃画了,……,装饰手法真是令人目不暇接!

皇帝的秘密花园/王时伟第3张图片
图3 倦勤斋明间宝座(摄影 陈鹤)


采访人:倦勤斋是一座怎样的建筑?
王时伟:从布局形式看,倦勤斋其实就是九间房的格局,挺简单的,但是它室内的空间被分成很多个小空间,比如进门就可见明间宝座(图3),靠东边五间是两层的仙楼,室内净高也就2米左右,平面也被分成了若干小的空间;西边四间被设计成一座室内戏台(图4),从墙面到屋顶,由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及宫廷画师王幼学等创作绘制的通景画(图5)、透视画(图6),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典型。这种带有欧洲艺术基因的画作本来圆明园有,故宫的建福宫也有,但后来全被毁掉了。倦勤斋通景画成了现在世界上仅存的巨幅通景画。它浓缩了大清朝盛世的文化精髓,同时是西四间建筑布局的重中之重,也是我认为做这项目挺有意思的一个原因。

皇帝的秘密花园/王时伟第4张图片
图4 倦勤斋戏台(摄影 陈鹤)


具有87年历史的故宫博物院随着国家的命运几经兴衰,历史上也有过修复,但是这样完整而全面地对一个建筑的室内外做保护性修复研究还是首次。以前我们精力有限,可能顾及不到室内装修的保护修缮,资金是一方面,现在不缺维护资金,中外搞建筑文物保护专业的人士共同合作,搞技术交流,对我们的修缮工作是一个很强大的外在推动力。

皇帝的秘密花园/王时伟第5张图片
图5 倦勤斋通景画(摄影 陈鹤)


伴随着乾隆花园保护修缮项目,我们对皇家文化整体性地研究、出书、展示。我认为,观众来故宫首先要看的还是历史上旧存皇宫的面貌,实际上现在很多故宫博物院的殿宇只能看外壳,整体性的故宫建筑已经渐渐随着历史、时间的推移,在悄悄地演变着。乾隆花园被保存的相对比较完整,所以我们想把它尽量完整地抢救和保护下来,这是很必要的。那些原状的文物,过去摆放在私人活动场所、原先室内的陈设物,我们将伴随着修复,让它们回到原状,使文物有尊严。

皇帝的秘密花园/王时伟第6张图片
图6 倦勤斋透视天顶画(摄影 陈鹤)


我们也很矛盾,单纯从保护文物的角度来看,宁可把室内陈设物搁在库房里,即可防盗,又可设定适于文物保存的环境。但是按照乾隆花园保护修缮的原则,我们一边做着保护修复的工作,一边进行原状文物的调研,让进了库房的各种摆设件,家具上、床上、桌子上的,都进入室内环境复原系统,让参观者更加真实立体地解读故宫的历史。

采访人:您觉得以现在的研究速度来看,倦勤斋大概什么时候能开放,乾隆花园什么时候能开放?

王时伟:倦勤斋实际已经开放了,但现在不是对公众开放,现在只对专业人员、特殊贵宾开放。我们在项目开始的时候就对展示和开放做了一些方案性的预案,专家们比较认可的是,对乾隆花园这样的私人空间,因为内部空间相对很小,要参观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一些知名博物馆搞提前预约,以此来限制人流。例如倦勤斋室内控制在每半小时进十个或者八个人,一天控制在二、三百人以内。也有一些人提出利用价格杠杆调控,搞高价参观。这样对于这座袖珍型的私家花园似乎更合理些,否则对大众无限制开放,要是赶上“五一”这几天,每天平均十多万游客,不但参观管理的压力极大,更不能提高故宫博物院的开放档次,也不能让大众文化欣赏的品位提高。但是,实现这些预案还需要时间。 采访人:我刚才听您提到美国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跟你们合作,对于乾隆花园的保护与修缮,有没有外国的研究力量参与合作?王时伟:国外的基金会不只提供资金的支持,它还组织了一些专业团队和机构参与保护修缮工作。例如美国盖蒂基金会,它是加州很大的一个基金会,由博物馆、研究机构等不同组织构成。在乾隆花园这个项目里,一批美国的研究机构、文物保护机构,大学科研专家等整合了一个团队,我们故宫博物院也派出由古建部、科技部、传统工匠组成的工作团队。当面对比较有挑战性的课题或者技术难题时,大家都要及时开会讨论,取得共识。故宫博物院单院长很肯定这种做法,他说其实文物保护或者文化古迹的研究保护,需要多专业的合作,而且恰恰现在国内这个方面很差,都单打一,考古说考古,古建说古建,或者其它专业说其它专业,在一个项目上往往很难协调的好,但是乾隆花园项目相对来讲协调的还可以。

采访人:乾隆花园保护修缮项目有很强的示范意义,我们觉得国内好多古建的修缮保护做法都比较传统,您觉得这个跟资金有很大关系吗?

王时伟:这其实就是一个理念的事儿。文物遗迹、古代文化遗产的修复或者保护工作,需要具体到文物本体,我们要坚持一些东西,传统工艺、传统文化肯定要坚持,但是不是绝对传统就是最科学的?未必!因为,根据我们在修缮过程中所做的分析监测与研究,有些油质材料或者基质材料它的耐久性不好,就需要科学地改进或者调整,要坚持古建修复工作的科学化理念。在文物室内外保存环境评估、室内环境设计与控制、光环境及相关文物保护研究方面,西方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都可以加以利用,不是绝对排斥新的或者绝对排斥旧的,得科学的去判断它。

采访人:我刚才听到您说了一个词,叫“预防性的保护”,乾隆花园来在哪些方面采用了“预防性的保护”技术呢?

王时伟:我就以倦勤斋为例吧。建筑室内的通景画、壁画属于纸类;窗上的夹纱是双面绣,还有床上的铺垫,这都属于丝织品;门窗框、隔扇框和挂屏框都属于竹木雕刻,它们是不同材质的文物,要存在于一个共同的环境。以前这些文物可能都处于所谓的“自然管”状态,但是这次修完以后,我们增加了一系列现代化的保护设备,以此加强温湿度的控制,降尘的控制,这叫做预防性保护。预防性保护是对文物进行必要的干预,控制它的环境条件,以保证文物保存得更好。另外,我们对故宫的整体环境、包括人流开放等方面在做时时监测,积累日常数据,以便对遗产地的管理和保护做出基本判断与评价,这也叫预防性保护。

采访人:对于故宫的古建筑室外环境,有什么预防性的保护和措施吗?现在最新的研究成果是什么?

王时伟:“成果”现在谈不上。目前国外一些古迹或者遗产地的监测比较好,这些年国家文物局与正逐步着手建立一个完整的监测体系。故宫的“监测”其实是一种预防性保护手段,要在整个紫禁城72万平米内做好环境的监测。从气象站大环境的监测到建筑周边小环境的监测,再到文物本体的监测都有。有些方面受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石材的风化,油质彩画的变色,还有木构建筑结构的变形,以及参观人数对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对文物都有影响。在管理层面上,经常性的监测数据要记录,建立数据库。美国盖蒂基金会跟敦煌方面合作,他们在莫高窟就长期采集监测数据。其实乾隆花园竣工以后,整个系统内部都有探头,可以每天监测文物环境温湿度的变化。文物保护修缮中,很多事情要经常性地观察,不要到坏了才大修,有些小的问题在监测过程中就应及时补救。   

采访人:这次倦勤斋修复完了以后,是否能维持比较长的时间呢?
王时伟:理论上是的。倦勤斋室内做了密封设计,我们在室内加装了循环过滤系统,用以过滤空气中的一些有害的物质,比如尘埃,使空气中有害物质对文物的影响就少多了。同时我们设计了严格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延长材质老化、变形。   

采访人:我们想听您讲讲乾隆花园这个皇家花园里面,有一些什么样有特色的,跟建筑有关的宝贝。
王时伟:乾隆花园是乾隆皇帝下江南身心感悟后的随性设计,相传他最爱江南的美女和竹子,他造园的手法借鉴了许多私家园林的做法,比如置山、叠水,置景,融汇贯通地展现了中国古典造园的几大原理。在第一个院,进入衍祺门,满眼是山亭错落,遮挡了你的视线;绕过山亭以后,视线才豁然开朗。在具体的造园置景设计方面,讲究曲径通幽,步移景迁,处处见景,……,中国古典造园的精髓在那花园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到了第三个院落,园内叠满山石,山上山下以及周围建筑浑然一体,让人想起了“狮子林”。在故宫建筑群里面,虽然乾隆花园是一个狭小的、仅10亩地的迷你空间,但建筑与院落的摆放张弛有道,和而不同,是特色鲜明的皇家园林。

采访人:这么有特点的园林,史料上有没有记载它的设计师是谁?

王时伟:通常我们现在认为设计师实际上就是乾隆。他在位的时候,梦想着执政60年后做太上皇,他在故宫的外东路改造了乾隆花园还有皇极殿,皇极殿的形质与等级跟太和殿相仿,只不过小了,他要做太上皇嘛。乾隆把他很多想法、梦想的都浓缩进了乾隆花园的一砖一瓦里面,工匠们只是按他的想法工作。

采访人:乾隆他是现场设计,一边看一边设计,一边设计一边建造。

王时伟:对,建筑室内装饰的很多工艺技术,都是给南方直接下的订单。像里面有些挂屏上的双面绣来自苏州(图7),床上铺垫用的是南京的云锦,还有托裱通景画的纸张都是桑皮纸,过去也叫乾隆高丽纸。这种纸失传已久,我们几经周折最后在安徽的山区找到,全手工制成,每年春天上山采集桑树皮作为原料。通景画面积很大,是若干块桑皮纸作为衬料表面再裱糊画作组成的。竹丝镶嵌的手艺在倦勤斋内随处可见,但年久失传,我们到浙江一代民间找到这种竹编手艺的传人,据说当年手艺最好的人都请进宫来做这个事。

皇帝的秘密花园/王时伟第7张图片
图7 倦勤斋双面绣隔扇(摄影 陈鹤)


除了造园特色,与宫殿相比,乾隆花园的园林设计更加灵活多变。从形质上讲,建筑造型更丰富,宫殿区总平面上有一条看不见的朝政主轴线,前三殿后三宫设计都必须按照朝政的礼制,有严格要求。而在乾隆花园更注重讲究变化,琉璃瓦可以有不同的颜色,这里的琉璃瓦被烧制成绿的、黑的,还有卷边,蓝边黄芯,黄边绿芯……。在建筑布局上,园林建筑也可以不对称了,形式灵活多变,来自南方的、乾隆皇帝最钟爱的花木各有寓意,充满生活的朝气。彩画在主要朝政区只能采用和玺彩画,都是关于龙的题材,而庭院里面就出现苏画了,画人物,画山水都可以了,颜色与形式也跟着变化,体现了园林的秀美。

采访人:我们感觉乾隆他其实是一个建筑艺术爱好者,乾隆花园可能是他毕生经历的一个积累和升华。

王时伟:这就是乾隆花园的魅力所在,以前关注它的人很少,一直尘封着,当原装库房。早些年,通景画搞书画研究的人关注也不够,那时关注的大都是卷轴画,现在慢慢的随着我们做这些项目,大家才开始认识到其价值所在。

皇帝的秘密花园/王时伟第8张图片
图8 乾隆花园隔扇的修复工作室(摄影 张兵)


采访结束后,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文物”之词在中国尚属年轻,文物保护开始得较晚,文物建筑的保护刚刚开始了几十年,梁思成先生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文物建筑的研究,但限于各种条件,保护工作尚未展开,历史上的文物建筑仅是修缮工程,还未上升到文化工程,给保护工作留下不少遗憾。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工作资金和技术上的投入,但充盈的“钱袋”换来的不应是保护项目中的浮夸与粗制滥造。去除浮躁,以沉稳之心面对每一件文物,是我们每一个文保工作者所应具有的工作态度;应让“尊重历史、崇尚科学”的保护理念深入到每一个文保工作者心中。

皇帝的秘密花园/王时伟第9张图片
图9 倦勤斋西四间木制彩绘斑竹纹月亮门(摄影 陈鹤)


注:特别鸣谢:

1.王时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建部副主任的讲解
2.陈鹤,《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图片总监提供的图片拍摄
3.张兵,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参与采访活动4.丘小雪,《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编委,海外特约撰稿人,参与采访活动
5.文溦,《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副总编辑,参与采访活动并撰文

每筑建文发布宗旨忠实记录当代华人建筑领域的事件、人物、作品和声音客观反映当代中国建筑的现状和思潮汇聚中华建筑智慧

更多内容详见
中国建筑纪实网官方网站:http://www.archi-nonfiction.com
投稿请发特定邮箱:meizhujianwen@163.com, 或者mzjwikuku@163.com
新浪微博:@每筑建文
新浪微博话题:#每筑建文#
参与讨论微信平台:微信加MEI-ZHU-JIAN-WEN
皇帝的秘密花园/王时伟第10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414 articles)


每筑建文 (141 articles)


建筑师 (856 articles)


故宫 (19 articles)


风景园林 (21 articles)


园林设计 (31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