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正反面儿,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推荐语:本文为正反面儿的朋友Tekuma Frenchman创作的一篇关于槟城南岛竞赛的参赛感悟.从海洋新城开始,这个团队就经常在深圳的竞赛中折桂。这次,他们在海外竞赛中遇到了BIG,那么设计师是怎么看待BIG中标的呢?下文为大家解答...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1张图片

近期,马来西亚槟城南岛设计总体规划国际竞赛PSI(Penang South Islands )落下帷幕,这个18.2平方公里的填海项目在2019年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124家设计单位报名,最终来自丹麦的BIG事务所获得第一名。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2张图片
竞赛官方网站公布的27个短名单团队,其中Foster、BIG、MVRDV、Tekuma Frenchman和UNStudio入围最终角逐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最终PK五个团队之一的Tekuma Frenchman,也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布了槟城南岛的方案。这篇文章的文字来自Tekuma主创团队成员,期待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别致的视野。

虽然竞赛结果已定,但将这两个方案对比,或许可以拓展我们对于这个项目的理解。在此类竞赛项目中,各个团队往往会完成大量工作,让人眼花缭乱。在所有竞赛方案成果中,最重要的内容有两个:1.总平面图,2. 多媒体。我们通过总平面图阅读方案的空间组织,通过多媒体了解方案的整体质感和叙事。

闲话少说,先看干货。双方提交的多媒体都是3分钟左右,时间不长,可以观赏。


BIG 生物多样性城市 方案视频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3张图片
BIG 生物多样性城市 方案总图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4张图片
Tekuma Frenchman 联合港湾 方案总图


直观的看总图,可以发现BIG以任务书中划定的三个岛屿的中央为空间组织核心,放射性地用水体进一步地将每个岛屿分割成6~8个小岛。而Tekuma则将重心放到了填海岛屿和原有岸线之间,试图通过新旧岸线之间的对话关系来进行整个方案的空间组织。

可以看到,两个团队都在做水的文章,那么,他们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了进一步了解方案,我们再简单对视频进行分析。两家3分钟视频的总体结构比较相似:都是先进行了1分钟左右的预热,然后用20~30秒钟介绍方案生成,接下来通过动画和渲染图让人直观的理解方案。那么,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方案生成这部分:

首先,来看BIG。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5张图片

在描述方案生成的过程中,首先,BIG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Biodiversity & Cultural Diversity)概括为槟城最为重要的两个元素。从动图可以看到,绿色和粉色这两个元素从图片中被抽离,组成了槟城岛的轮廓。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6张图片

接下来,槟城岛中的生态和文化元素被再次解构,并碰撞生成了一朵花的形状。通过这一过程彰显槟城南岛是延续了槟城生态和文化多样性的两个元素。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7张图片

最终,这朵生态和文化之花再由抽象转为具象,形成了槟城南岛屿的主体。设计任务书中本身有三个岛屿的填海,BIG通过“花瓣”形状的分隔,将原本三个岛屿进一步地分隔成了22个小岛。每个小岛中间通过桥梁连接。

再看Tekuma。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8张图片

有意思的是,Tekuma方案生成的开使也使用了两个词:韧性和场所(Resiliency & Place-making)。其中,韧性指生态策略,包括如何应对填海造城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未来海平面上升等潜在威胁;而场所指城市策略,主要指如何从零开始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9张图片

接下来,Tekuma将目光转移到了填海岛屿和原有岸线之间的空间,并在这里“挖”出了更多的水域,使这里成为方案的重点。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10张图片

塔科玛进一步解释道,因为填海会造成新岛屿与原有岸线之间水体交换不畅,因此,上一步生成的两个大面积水域,通过水闸的设置,成为了一个大的“海水库”,在涨潮时,海水流入,落潮时,开闸放水,利用潮汐势能对两个岸线之间的航道进行吞吐,促进海水交换。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11张图片

最后,城市空间也围绕着两岸间的水体进行组织,这样就是方案名称“联合港湾”的由来。

对比BIG和Tekuma的方案生成逻辑,可以看出,BIG延续了其建筑设计中强大的形式语言,通过有冲击力的形态直接完成了方案生成的叙事。可以观察到,BIG空间生成的过程冲击力非常的强,虽然仔细思考会觉得缺乏逻辑,比如花瓣的形状到底是怎么出来的——但回过头来看,BIG可以通过高超的设计能力将其所推出的空间形态落地,并形成很高完成度的成果,这从BIG公布的其他图纸中也可以体现。

而Tekuma在方案生成的过程中加入了更多的工程逻辑,通过工程与设计的融合进行大尺度空间的创新。其思考的出发点在于如何解决填海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包括原有内陆河口会形成污染的堆积问题。“潮汐海港”成为了方案中最大的空间创新,通过自然的手段,实现了一个新的生态平衡,并为城市打造出一个开阔的港湾,来诠释了“韧性与场所”(Resiliency & Place-making)的统一。

当然,Tekuma这种利用潮汐能吞吐的思路是否真的能够奏效,有待更多的论证;相比之下,BIG方案的生成逻辑虽然简单,但通过对大岛屿的切割形成了放射性水道,也可以有效地促进海水交换。而BIG这种化整为零的填海策略,在实际填海的分期中似乎有更强的可行性。——这可能也是甲方最终选择BIG方案的原因。

讲完方案生成,最后就是成果表现:BIG的动画和效果图极具未来感,甚至有一些“疯狂动物城”的夸张味道,但非常具有感染力,完成度也很高;相比之下,而Tekuma的表现风格比较古典。

BIG部分效果图: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12张图片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13张图片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14张图片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15张图片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16张图片


Tekuma部分效果图: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17张图片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18张图片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19张图片

BIG为何胜出?槟城南岛竞赛参与者眼中的方案比较第20张图片

正所谓树大招风,在收获了绝大部分赞誉的同时,BIG的方案也迎来了一些争议——包括专业人士和来自马来西亚本土反对这项填海计划的社团。他们认为,BIG方案表面赞颂生态,其实对生态环境不负责任。但不管怎么样,综合评估,BIG的方案在表现力和实操性方面都非常到位。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58 articles)


正反面儿 (25 articles)


规划 (200 articles)


竞赛方案 (69 articles)


马来西亚 (31 articles)


BIG事务所 (87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