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佛教建筑,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本文编辑取材于网络
图文属于原作者


经典如山,横看成岭侧成峰。早有人从建筑学的角度,从规划、建筑、室内、景观四个方面,一幅幅精细描绘的外观图、平面图、内部细节图,带我们的红楼梦中移步:黛玉的森森修竹掩映的潇湘馆之幽,探春的芭蕉梧桐衬映的秋爽斋之阔,宝钗的依山傍水怀抱假山的蘅芜苑之淡,宝玉的花团锦簇金碧辉煌的怡红院之艳——大观园每一处建筑群,都有着独自的风格,映衬着主人的性情品格,全面展现《红楼梦》中的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世界。

红楼世界,必有可观。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1张图片
大观园修建前,宁荣二府图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2张图片
大观园修建前,宁荣二府图(打格)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3张图片
贾府建大观园后总平面图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4张图片
贾府建大观园后总体鸟瞰图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5张图片
太虚幻境鸟瞰图


《红楼梦》以其瑰丽的文学语言塑造出来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形象-大观园,它是红楼人物活动的艺术舞台,也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总结当时江南园林和帝王苑囿创作出来的世外桃源。大观园的园林设计对于后世的园林建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这样一座小说中虚构的“文笔园林”,做一些探讨,找出大观园中各处建筑、院落、景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绘制成图,表现成形象,对于帮助读者对于小说的阅读理解,对于深入了解《红楼梦》创作的实质,应该说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下面我们就来一步步地通过图解的方式表现出这座“世外桃源”-大观园的建筑意象。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6张图片


省亲别墅

此处是贾元春省亲时,接受朝觐及驻跸的场所,是人间的太虚幻境的幻象。这里的建筑按书中的描写是“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但具体的布局并未详细描写。我们只知道正门处有一玉石牌坊。正殿名“顾恩思义”殿,对联为“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主楼是“大观楼”,东西阁是“缀锦阁”“含芳阁”。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7张图片
省亲别墅意象图


怡红院

这是大观园中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院落,是别号绛洞花主、富贵闲人、怡红公子、绰号无事忙的贾宝玉的住所,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赤瑕宫神瑛侍者在凡间投胎的“花柳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院外绕过碧桃花,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就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院内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院内略略有几点山石,种着芭蕉,那边有两只仙鹤在松树下剔翎。一溜回廊上吊着各色笼子,各色仙禽异鸟。上面小小五间抱厦,一色雕镂新鲜花样隔扇,上面悬着一个匾额,四个大字,题道是“怡红快绿”。

后院是满架的蔷薇、宝相,沁芳溪在这里汇合流出大观园,有一白石板桥跨在沁芳溪上可通对岸。怡红院内的景致正如贾宝玉在“怡红快绿”一诗中所提: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8张图片
怡红院:红线为贾政游怡红院路线;蓝线为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路线

怡红院---流动空间的设计理念:

首先我们来看看原著中对于怡红院室内的大量的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书中的描述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详细的描述,即通过书中人物的活动路线来展现怡红院中室内的空间格局。这样的描述原著中主要有两处,第一处是第十七回贾政游大观园一节,贾政游览大观园宝玉题对额,游至怡红院,书中传神的描述使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怡红院室内布局的富丽堂皇,其装饰之繁多,色彩之耀目,果然与众不同。第二处是刘姥姥游大观园时误闯怡红院。书中第四十一回又通过刘姥姥的眼睛,进一步把怡红院室内的珠光宝气,富贵豪华给凸显出来。从刘姥姥的一系列的感受中,可以看出怡红院室内如迷宫般的格局。

综合起来,通过这些精彩的室内描述,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怡红院正房的室内空间是如梦如幻、扑朔迷离的。其中最突出的是一个“幻”字。而这种空间的感觉的产生正是充分运用流动空间的设计手法来实现的。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9张图片
怡红院,西洋机括镜子(参见《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10张图片
怡红院,“迎面一个女孩”(参见《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11张图片
怡红院,“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参见《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12张图片
怡红院意象图



潇湘馆

散寄之居,曰「馆」,可以通别居者。今书房亦称「馆」,客舍为「假馆」。从潇湘馆的名称上就能看出这是一处带有江南情调的客舍,是林黛玉客居荣国府的住所。这里小桥流水人家,翠竹婆挲,粉墙黛瓦,一派江南园林的情调。从院外可见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入得门来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贾宝玉题对额为: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题诗“有凤来仪”描绘潇湘馆所见之景: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13张图片
潇湘馆意象图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14张图片
潇湘馆俯视图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15张图片
潇湘馆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16张图片
潇湘馆



蘅芜苑

“苑” 帝王之花园。而大观园中的这座以“苑”命名的院落,则是以各种香草仙藤而著称,是薛宝钗的住所。院外是两行垂柳间着桃花,附近有个折带朱栏板桥,院门口是一翠樾埭河堤,有云步石梯通沁芳溪。整个院落是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院内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颻,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宝玉题对额为:吟成荳蔻才犹艳,睡足酴醾梦也香。并提诗“蘅芷清芬”描绘蘅芜苑景致: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17张图片
蘅芜院意象图

蘅芜苑---极少主义的装饰风格:

极少主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艺术流派,是一种非表现性的艺术,其简单至极的形体所传达的不是抽象,而是绝对,这就使得其作品摆脱了与外界的联系。极少主义是一种带有批判色彩的艺术。形式的简单纯净和简单重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内在韵律的表现。这同密斯的“少就是多”的名言是有着内在共通性的。极少主义的作品充满了一种简朴的清教主义的激情。

而作为《红楼梦》一书中另一位女主人公-薛宝钗,其居所蘅芜苑的室内装饰风格与“极少主义”的设计风格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书中对于蘅芜苑薛宝钗的居室内部陈设的精彩描述,文字虽不多,但给读者的印象却是十分深刻的。书中第四十回是这样描写的:“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下图 衡芜苑室内陈设)

著书者了了数笔,就使蘅芜苑室内独特的风格凸现在读者面前。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薛宝钗的居室内的陈设可谓极其精简,在大片白墙的衬托下,只有一案,一床等有限的家具点缀其中,只有花中隐者-菊花独吐芬芳,与之相伴。其风格与后世流行的极少主义设计风格可谓不谋而合。这“清教徒式”的冷僻的室内风格也正是居者-薛宝钗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的外在反映,也是其命运的孤寂守寡的暗示和征兆。此外蘅芜苑院中那些结了实奇草仙藤,看似累垂可爱,实际上却是薛宝钗将来青春守寡,苦寂中斑斑血泪的象征。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18张图片
蘅芜院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19张图片
蘅芜苑中的青砖花堵



稻香村

是李纨青春守寡的住所,是一处山野田园风光的院落。院门外是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篱门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备。院内是数楹茅屋,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贾宝玉题对额为: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并题诗“杏帘在望”描绘稻香村田园风光: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20张图片
稻香村示意图


暖香坞(蓼风轩)

“坞”四面高中间凹下的地方。“轩”车子前高后低名“轩”,取轩轩欲举之意,宜置高敞,以助胜则称。如果用于建筑名称,“坞”可以认为是位于地势凹陷处的建筑,而“轩”则指位于地势高敞处的建筑。对于贾惜春的住处,著书者并不象怡红院那样有一个明确的构思,而是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书中提到惜春的住处有三出,且各不同。例如第二十三回提到“惜春住了蓼风轩”,第三十七回“四丫头在藕香榭,就叫他`藕榭'就完了”,第五十回“从里边游廊过去,便是惜春卧房,门斗上有"暖香坞"三个字”。可见对于惜春的著书者的构思还不成熟,而且对于其室内的布局书中也无任何描述。这暖香坞正门前是一个夹道,左右有过街门楼,其中西门楼内外各刻着穿云、度月二字。门楼者,门上起楼,象城堞有楼以壮观也。从稻香村到暖香坞要进过街楼,这里著书者似乎是在创造一个从田园乡村到城中的意境。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21张图片
暖香坞示意图


缀锦楼(紫菱洲)

贾迎春在大观园中的住处。第二十三回提到“贾迎春住了缀锦楼”。《说文》云:重屋曰「楼」。而紫菱洲则是缀锦楼所处的位置。第三十七回“他(迎春)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菱洲'”。对于缀锦楼书中没有详细描述,而对于紫菱洲,书中第七十九回有一段优美的文字描述:“(宝玉)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见其轩窗寂寞,屏帐萧然,不过有几个该班上夜的老妪。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既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曰: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可见这里是一处临水的建筑。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22张图片
紫菱洲示意图


栊翠庵

妙玉在大观园中的修行处。是一所园林中点景的尼姑庵。对于此处的建筑布局,书中并未展开详述,只是点到山门、东禅堂、耳房这三处。其中给读者留下深刻影响的是栊翠庵中的红梅。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23张图片
栊翠庵示意图


秋爽斋(晓翠堂)

“斋”书房也。斋较堂,惟气藏而致敛,盖藏修密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是贾探春在大观园的住所。这里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息。原著中对于秋爽斋并没有详细的描述,只提到院中种植着芭蕉和梧桐,有夜月听雨的意境。这组建筑中有一较大的厅堂名“晓翠堂”,临沁芳溪。是贾母初宴大观园的地方。贾元春题“桐剪秋风”匾额。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24张图片
秋爽斋意象图

秋爽斋---室内空间个性化体现:

俗语说得好:“画如其人”。而用于室内风格也同样如此,那就是什么样的人住什么样的屋子。居室的风格常常是居者个性的物化体现。居者的个性常借助其居室的空间布局和陈设风格得到彰显。这反映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就是讲求设计的个性化的体现,拒绝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这种缺少变化的僵化设计,而是讲求设计的多元化、个性化,使居室的室内特点符合居者的性格特征。而这种个性化的室内空间在《红楼梦》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在书中对秋爽斋的室内描述中,更是直接点明。探春的居所是称之为“秋掩书斋”的。除此之外,贾门四艳的个人爱好也是按照“琴棋书画”展开的。其中惜春画大观园图就在书中很有名。而这里对于秋爽斋主人探春,就是借室内大量文具的描述来反映其性喜读书、阔朗豪爽的性格特点的。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25张图片
秋爽斋室内布置图


芦雪庵

大观园中另一处具有田园风光的建筑群。与稻香村不同的是,芦雪庵是临水而建,是一处水边的农舍,推窗就可垂钓。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第四十九回)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26张图片
雪庵意象图


滴翠亭

《释名》云:「亭者,停也。所以亭憩游行也。滴翠亭潇湘馆附近的一处水中之亭,书中这样写道:“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第二十七回)”可见这水亭子是两层的,外圈是游廊,内圈是雕镂槅子围合。(图3-14滴翠亭意象图)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27张图片


凸碧山庄

【解读】通过建筑看红楼第28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52 articles)


佛教建筑 (16 articles)


建筑设计 (1739 articles)


古建筑 (109 articles)


设计图 (19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