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1张图片

野岛文化生活社区

老厂房的渐变式更新
一个持续生长的社区
新旧交错的场地精神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2张图片

野岛⽂化⽣活社区,坐落于惠州桥东半岛⻩家塘39号,北面东江,与东坡祠比邻,南临黄家塘文创改造街。前身是建于1951年的东江粮酒厂,在保留原有18栋楼群及景观肌理的基础上,自2019年开始改造后逐渐成为惠州最具活力的文化社区。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3张图片
项目区位图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4张图片
项目改造前


BDSD吾界设计与野岛的故事开始于2021年,我们在这里打造了一个独立书店——上野书屋,成为了这个生活社区的“居民”,慢慢的,上野书屋也成为了惠州的文化名片之一。

BDSD吾界设计持续参与着野岛的更新改造,2022年,野岛公共花园“野趣绿洲”改造完成,到2024年又进行了野岛C区公共区域的改造。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5张图片
三次改造项目分布图


野岛的第三次更新及策略

做了四年的野岛居民,BDSD吾界设计对场地已经熟稔于心,野岛所处的桥东半岛,正是旧城区和新城区共存之地,持续的、微小的、碎片式的更新可以让整个工业遗存逐渐焕发生机,从中看到场域的生长性。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6张图片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7张图片

“保留”是对历史建筑改造最好的设计表达,在对老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的同时,用新旧交错的方式延续场地精神和氛围,并以新的建构体打造全新的记忆点,是此次改造的宗旨。

本次微更新以公共区域的动线完善为首要目的,BDSD吾界设计希望通过完整的动线,让人们在穿行中感受新与旧的碰撞与融合。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8张图片

以“森野长廊”为主题,在点、线、面三个维度上将景观、廊道、广场、建筑进行链接,创造出不同尺度的开放空间,实现横向与纵向的丰富层次和界面。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9张图片
设计手稿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10张图片

楼梯和开放式露台,将原有建筑串联起来,提升空间整体性和松弛感,让故事和情感记忆在这里自然生发,活化周边商铺人气,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休闲。

基于对在地环境的尊重,材质的选择上,以现代简约的钢材与混凝土墙结合,尽可能保留原来的树木,并加入荒野绿植、石块等元素 ,在工业风中呈现出自然丛林的森系感。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11张图片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12张图片


连廊:构筑流畅的动线

轻量化的空中连廊,
缝合老建筑与新的应用场景,
在秩序而严谨中实现旧厂房的新生。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13张图片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14张图片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15张图片

70多年前的老厂房粗犷而厚重,残留的建筑相互独立缺乏系统性,散乱在片区里,要将建筑和商业空间结合,让人产生漫游的乐趣,需要缝合现有场地的割裂感。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16张图片
设计手稿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17张图片

在缝合的过程中,一面是考虑原始建筑条件,一面是弥补老建筑与新的应用场景之间的差距,既要看到整体,又要把握局部,即使是微小的更新也考验着设计团队对现场的把控能力。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18张图片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拆改,BDSD吾界设计重新梳理动线,以轻量化的空中连廊与上下的楼梯串联空间,带来整体的流畅体验,在动线上拓展单一的漫步功能,优化了二层空间的可达性,兼具了老建筑的保护和创新。

原有建筑顶层空间得到延续,沿着楼梯而上,可以到达露台俯瞰整个园区。这一条空中漫步的路径,也为公众提供了不同的观看角度。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19张图片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20张图片


飘台:新旧的对话

纤细的钢结构,
塑造出一个崭新的空间,
实现错落的层次感。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21张图片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22张图片

在保留街区肌理,有限度地改造建筑的前提下,重新置入的飘台与露台扩大了使用面积。同时向外延展将分散的空间勾连成为整体,实现了不同高度层的错落有序发展。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23张图片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24张图片

日本建筑大师谷口吉生曾说过:“如何对所给的地形和设计条件做出正确的回答是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而决定空间组成的最基本因素是对诸如材料、光、色彩和比例等所做出的选择。”

纤细的钢结构分割空间,透明性营造出轻盈、纯粹的感觉,通过简约、细腻的构造,以秩序、严谨塑造出宁静的氛围感,实现内外的融合,增强了建筑与外部环境的联系。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25张图片


台阶:微小尺度的细腻重塑

既是出口,亦是入口,
容易被忽略的“虚”空间,
却是建筑与街道的重要链接。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26张图片
设计手稿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27张图片

C区靠近园区出口的一侧在改造前缺乏吸引力,游人很少通过它进入整个园区,与周边建筑也是一种割裂的状态。BDSD吾界设计希望通过出口的改造,让建筑与行人通道一体化,将出口处的几栋建筑串联在一起,既丰富游园体验,又能吸引游人前来打卡。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28张图片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29张图片

出口处的台阶是整个场地里容易被忽略的“虚”空间,但是它却极为重要。一个清晰明确又有足够尺度的出入口是园区内与外对话的链接点,需要具备亲和、生动的特性才能引导人深入探索。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30张图片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31张图片

重视建筑本身与街道之间的关系,将实与虚结合起来,把城市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游客、路人、商铺,人是空间使用的主体,包含行为动线、功能属性、视觉属性,开放式的功能既作为通道,又可以成为台阶广场,满足节假日时的庆典所需。吸引人的是友善朴实的尺度,从平坦的街道路面缓行而上,清水混凝土搭配纤巧的金属扶手栏杆,层次分明。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32张图片

踏上台阶环视两侧的厂房建筑,野性中带着厚重而深邃的力量感,老墙斑驳的肌理里是70年岁月的痕迹,高大的白兰花树散发出阵阵幽香,高低错落的露台上人们谈笑、行走,建筑间开阔的道路在轴线上与标志性的老烟囱相连接……园区内外,构成了一幕幕生动的戏剧,一切都在流动中自然发生。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33张图片


野性:自然的粗犷

无法拥抱山林,但可以脚踩着风;无法抵达远方,却可以找一片阳光。有时候一个晴天就可以将我们从一处悠闲的咖啡馆带到旷野之地。漫无目的地走在石子路上,触摸着老墙斑驳的纹理,茂盛的树长出横生的侧枝,微风在叶片间叹息,我们谈论着一些生活琐事。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34张图片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35张图片

设计师希望于无形中呈现自然的魅力,尽量减少人工痕迹,打造一处让植物可以随意生长的荒野花园,自然的无序与人工的精巧几何相碰撞,加强了老建筑的氛围感。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36张图片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37张图片

工业风所凝固的时间与自然的四季枯荣交织,现在与未来逐渐融合。当透过斑驳的柱子、屋顶,光把树影洒落进来,历史建筑、自然景观与新构筑物共享了这个时空交错的当下,在这一处工业遗迹中创造出一种宁静的、生长的、自在的氛围,酝酿出一种美妙的体验。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38张图片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39张图片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40张图片

“一个生长中的生活街区”,是BDSD吾界设计在野岛历时4年的更新中持续秉持的宗旨,空间是一个容器,它可以承载人们的喜悦、激动与惆怅,可以赋予历史与老建筑新的活力,每一次的设计更新只是个起点,留出了成长的可能性才是把空间真正还给人。正如野岛运营团队所说,这是一个具有无限可玩性、允许创意无限迸发的自由之地。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41张图片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42张图片
节日活动现场


项目图纸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43张图片
总平面图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44张图片
动线分析图



立面分析图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45张图片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46张图片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47张图片


施工过程

森野长廊,在野岛社区4年里的第三次微更新第48张图片

——

项目名称 | 森野长廊
项目面积 | 2000 m²
项目地点 | 中国 · 惠州
设计团队 | BDSD吾界设计
主案设计 | 林文科 孙征远
参与设计 | 潘美嘉  何海权  邬锐康 徐朝阳 苏日贤
项目业主 | 野岛文化生活社区
项目建造 | 研工良造
形体构造 | 平空术造
项目摄影 | 林绿
品牌策划 | 回响之外


来源:本文由BDSD吾界设计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权归属BDSD吾界设计所有。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782 articles)


商业空间 (547 articles)


更新 (10 articles)


社区 (68 articles)


中国 (3619 articles)


惠州 (6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