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匠山行记,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1张图片

阿尔瓦罗·西扎
建造场地的力量


西扎是伴随着他的祖国从封闭走向开放而成长起来的建筑师。他的主要思想与理念,成型于20世纪50年代——葡萄牙建筑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国门的逐渐打开,葡萄牙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与世界的差距,对其建筑发展产生了强烈刺激力;而与此同时,那些根植于本土传统的文化诉求,在与全球化抑或是现代化浪潮的相互激荡中,更表达出前所未有的强烈。

阿尔瓦罗·西扎建筑的出发点往往不是内部几何秩序的完整,而是建筑在环境中得以成立的丰富及细微的理由,是把建筑嵌入环境之中的那些努力。本文将通过两个项目,走向西扎融于场地的建筑。


01
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


建于1988-1993年的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位于天主教徒的三大圣城之一 ——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老城的东北面。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2张图片
场地平面图

建筑与其背面的城市公园、西面的修道院共同形成了一个城市公共设施组合。

修道院建于13世纪,建成后一直是城市空间中重要的公共建筑。1837年后,这座建筑被挪为他用,并逐渐丧失了其重要地位。

1980年代,当地政府决定对这座建筑及其周边绿地进行改造,以恢复这里的活力。而此时修道院建筑已经破败,其周围的花园及墓地也已经被废弃。这次改造将教堂改为加利西亚名人堂,修道院改为博物馆,周围的绿地改造成城市公园。西扎的项目也是这个改造系统中的一个部分。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3张图片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4张图片

然而西扎接受到项目委托时,场地不在今天建筑所在的位置,而是在公园的后部。经过对场地及城市历史的分析,他认为建筑沿街并紧邻修道院进行布置,比退在公园中更加合适。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5张图片

建筑手法上处理得最精彩的当数入口空间。

入口空间的塑造完全是从建筑与环境关系推导出来的,这个空间聚合了极多的矛盾:

首先,其位置紧贴修道院,为了创造具有重要公共性的新建筑的纪念性形态效果,新建筑需要以一实体的形式与修道院产生对话。但是作为建筑的主要入口,门口最好是门廊而非实体,这样从空间效果上看,入口部分能因为有挑空空间而显得轻盈;

其次,具有城市尺度的建筑在门廊部分需要与人体尺度产生关系,这种大小空间之间需要过渡;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6张图片

第三,修道院的大门是这座建筑的重要节点,在进入新建筑入口前的流线上既想要让人能欣赏到这个大门,又想让他们在一个顺畅的流线上行动,这种流线的激变该如何自然地处理;
第四,入口要顺应前后共三个方向的人流,建筑如何给三个方向来的人都有一种正入口的感觉。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7张图片
入口方向看

塑造实体感的实墙上开有一条横向的窄缝,这条缝不是为了形态的要求,而是给从顺着街道坡道到达入口平台的人一个实墙后面还有一座修道院的提示,这样来人才能更好地理解建筑所处的环境。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8张图片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9张图片

从室内看,为了对很难获得庭院的内部空间进行弥补,西扎在重点部位以设计的手法,让不同空间之间可以相互有所感知,以扩大建筑的空间感受。
相互碰撞的抽象几何体构成建筑主要的实体结构,一系列形状上独立而完整的房间成为几何叠加体系中稳定而明确的部分,其间的空间通过像关节般伸缩转折“流动”在整个体系中。

这种简单体量间的叠加引发不同向度轴线叠合与对峙的方式,使空间结构组织中出现了属于不同参照系的缝合空间和多重秩序。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10张图片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11张图片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12张图片

西扎还设计了一条通往屋顶平台的流线,让人在一个视线被高墙围困的屋顶平台上行走后,再逐渐漫步到一个适合眺望城市面貌的开敞观景平台上。这个平台也将人们在封闭展览空间内形成的紧张心情进行舒缓,释放出一种自由感。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13张图片

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的中庭是由两个互成角度的L 形体量碰撞后所形成的空隙——两套坐标体系交叠形成的锐角,加强了空间的透视。

一侧体量从底端被水平削切使得被挤压的空间得到释放,外部的街景和光线倾泻而入,强烈的空间张力使内部与外部空间流动开来。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14张图片
锐角空间

在佩德拉斯萨尔加达斯游泳池项目中也有两个L 形体量的存在,与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所不同的是,这两个L 形并不是以围合的方式相向叠加,而是以相互背离的姿态用各自的转角部分插入对方的体量中。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15张图片
L形体量处理手法

直角体量的交叉本将形成的尖角空间在这里被消解:一个L 形的直角和体量碰撞所形成的锐角被削切,两个方向轴线的交叉处形成的空间由此具有了“现象透明性”的特征——同时归属于两个L 形体量的秩序。人们站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来自4 个不同方向的空间在此处交汇。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16张图片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17张图片


02
Boa Nova Tea House


Boa Nova Tea House是西扎早年的作品,也是其成名作,以巧妙结合自然风景为人称道,是所谓“建造场地”观念的完美体现。
场地是由西扎的老师费尔南多·塔波拉(Fernando Távora)选定的,在赢得了1958年市议会的设计招标之后,塔波拉将设计任务转给刚刚独立开业不久的西扎去完成。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18张图片

从波尔图向北约二十分钟车程,在Leçada Palmeira教区面向大西洋的岸边是一段长长的沙滩,沙滩尽头有一个布满礁石的海岬,叫做Boa Nova。
早在14世纪末,这里就建起了一座葡萄牙乡间常见的单开间小教堂S. Clemente das Penhas,六百年来茕然孑立。礁头巨石上的老式灯塔已被岸上不远处高耸的现代灯塔所取代,只留下一个光秃秃的底座。

上世纪60年代这里多了一个新邻居,一座小小的茶餐厅,匍匐在教堂南侧不远的地方,像一只敛翅的蝴蝶,安静地栖息在嶙峋的礁石之上。

项目一开始投标的时候,大多数设计师都把基地放在了石滩的后面,因为石摊上有非常多的石头,地形难以处理,但是西扎把建筑放在了这个石滩上,这是他的独到之处,能够将不利的地形变为有利的设计条件。

建筑离开新修的海岸公路不足百米,从公路方向望过来,在一大片长满绿色多浆植物的缓坡后面,几片方向不一、错落有致的红色陶瓦屋面被两堵厚实而收分明显的白墙隔开,只露出一个起伏不定的盖子。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19张图片

西扎最早的设计是希望在人们进入建筑之前可以漫步,从接近海滩的沙滩开始设计了一段曲折回环的石砌台阶,让人们在行走之中逐渐上升达到入口平台。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20张图片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21张图片
入口

几道蜿蜒曲折的白色挡土墙指引着前往建筑的通路,右转,爬升;左转,爬升;右转,再爬升。

随着方向的转换和高程的变化,视线时而迫近,时而放远,时而低顾,时而仰望。

一片低低的屋檐覆盖着建筑的入口,含蓄而隐秘,这一段回环委婉的序曲使人不禁联想起中国式园林空间的奥妙:“不妨偏径,顿置婉转”(《园冶》),可见文化虽殊,但人类在心灵至深之处本无分别。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22张图片
石滩环境

“粉壁为纸,以石为绘”是中国园林常见的造景手段,在这里同样可以见到。不同的是,石头是原本就在的,而墙体是后来者,石块位置决定了墙体的位置和走向,两者关系谦抑礼让,和谐共处。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23张图片

建筑的西北侧是一个庙宇,西扎希望他的建筑也像这个庙宇一样是低调和朴素的,在庙宇的地方可以看到茶室的檐口与海平面连成一线。

西扎希望建筑不要破坏自然景观的完整,因此建筑基本上与地平线齐平,屋顶的高度是非常矮的,不对景观产生干扰。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24张图片
压低的屋顶高度

建筑的内部空间:

建筑的内部空间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入口门厅,餐厅,茶室和厨房。

两个体块的分离,主要是为了采光的操作。西扎比较喜欢用两个体块进行转折,用转折的地方作为采光处理。

设计之初,茶室和餐厅是基本对称的,但是西扎总会用一些刻意的轴线来消解对称。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25张图片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26张图片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27张图片

路径先收再放:

路径基本上都是梯形的关系慢慢往里收,收到门厅下面变成人的尺度,门厅的高度非常矮,因为西扎只有1.56米,他习惯以他身高的尺度来设计建筑,于是这个不到2米高的屋顶就非常能够体现这种压抑的感觉,让空间有一个先抑后扬的效果。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28张图片
楼梯入口空间

餐厅与外部平台交接的位置有一排可以上下伸缩的玻璃窗,通过自由伸缩,可以形成奇特的观景效果。

打开玻璃可以引入大海景观,使其与室内融为一体,关上玻璃又可以在玻璃的反光中看到大海,形成被景观环绕之感。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29张图片
餐厅

在茶室和餐厅对面是厨房空间,厨房比茶室低,以一个非常矮的体量趴到场地上,埋入山体之中,外部几乎不可见,这个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借以适应地形的空间。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30张图片

建筑的形态有传统工艺的存在,另外受到现代主义柯布西耶的白色体块的交接,这里存在的是体块和板的交接,体和面的穿插和交接的关系。

这里体现了西扎对早期的本土元素和现代语汇的结合。木头屋顶,混凝土原墙,体现了建筑空间温和的连续感。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31张图片

在这个项目中,西扎试图让柱子保留一个不反光的颜色,独立在木头与白墙的主要系统之外,并且一定程度上融入南面的岩石之中,借此来减少柱子的存在对于空间的影响。

屋顶平面:

形体交接,形成入口屋檐处的转折咬合关系。烟囱的作用一是形成标志,二是处理体块的交接。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32张图片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33张图片

斜的控制线:

斜的元素:屋顶的斜,墙体的斜,装饰的斜,形态的斜,平面上的斜和立面上的斜的穿插。
入口处屋顶斜的操作对应一个平面的关系,并且斜的操作与屋面可以产生更多的咬合。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34张图片
建筑中斜的元素


03
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


波尔图是一个地面高差非常悬殊的城市,尤其在流经城市的杜罗河(Douro)两岸。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群位于杜罗河的河岸高处,场地北面是嘈杂的城市快速干道,南面则是地面高度陡降, 直至河边。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35张图片
建筑周围环境

在这样的场地中,西扎首先想的不是如何塑造一个引人注目的形态,也不是一个壮观的内部空间。他想到的是在这里创造一个舒适的、具有围合感的内向庭院。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36张图片

在这个看似杂乱及缺少秩序感的陡坡上,仅仅靠建筑及建筑内部的空间确实很难建立起一个与环境连续的舒适空间。
希望通过一个让人心静的室外院子来与场地空间对话,并用它与建筑内部产生过渡,确实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策略。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37张图片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38张图片
内向庭院

从这张图里可以看出,早期的场地规划,描述了项目发展的几何原理。通过这个计划,西扎同时建立了两件事:一个点,他从这里投射线条,构成场地之外的“中心”部分(主要是在旧别墅花园的北墙之外);以及在DIN标准、斐波那契序列衍生黄金分割比范围内的方案。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39张图片
场地规划

在所有调查和设计工作中,对场地的测量和绘图一定是排在首位的。西扎似乎在或多或少地表示,在这个阶段所做的决定,关于在一个项目中要排除或包含什么,可以产生一个建筑项目的完整概念。

在这种情况下,将场地一分为二的对角线建立了一个理论点,从这个点可以将建筑整体的不同部分联系起来。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40张图片

项目最初的计划包括能容纳500名学生的教室、礼堂、行政管理部门、展览空间和图书馆。
西扎决定将项目分割成独立的建筑,由10个不同的体量组成,每个体量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又通过颜色、不透明度和建造解决方案找到共性。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41张图片
一层平面

西扎将建筑布置在场地的两边,中间靠建筑及西边的地形高差围合出一个类似于三角形的院子。
三角形或楔形外部空间是西扎最常用的处理手法。这种空间具有动感,需要的话又可以在内部形成聚合的焦点。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42张图片
二层平面

院子北面的建筑是一个连续的体量。这里安排了行政办公、报告厅、一个半圆形的展厅及图书馆等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尽量不向北面开窗,很好地隔绝了城市干道上来的噪音,使院子更加安静宜人。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43张图片
院子北面体量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44张图片

与此体量不同,布置在院子南面的建筑被切分成四个高度不一的小体量,让河边的景色可渗透进来。
从河对岸看过来,这些小体量建筑也能更好地与岸边诸多小体量民宅融合在一起。这些体量的底层布置的是教授办公室,其上布置的是设计教室/工作室。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45张图片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46张图片
院子南面体量

除了平面上体量关系的布置外,这个设计在剖面上也做了刻意的处理,以把建筑镶嵌在场地上。
从剖面上看,建筑有一个一层平台以下的半地下层。这个半地下层,一方面将四座分散体量的小建筑连贯起来,也把它们与北面的其他建筑连通起来,以满足建筑之间遮风避雨的需求。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47张图片

另一方面,使建筑群拥有一个视觉上连贯的大平台。这个平台的尺度,即对台阶状地貌的模拟,让建筑建立起了与场地的对话。
场地周围老的挡土墙及台阶都尽量被保留下来,与这处平台一同形成一个对坡地进行整理后的人工地形系统。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48张图片

建筑师知道,大部分的互动和学习不是发生在教室和图书馆,而是更多地发生在中间的空间、露台和咖啡馆,因此非常关注这些空间。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49张图片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50张图片

结语

对外部客观现实的承认和尊重,贯穿在西扎长达半个世纪的建筑实践中。他为人熟知的一句话是:“建筑师不发明任何东西,而是转化现实。他们持续不断地推敲模型以应对所遭遇到的问题。”

这意味着形式原创性本身不应成为追求的目标,场地条件先于主观臆想成为引发建筑形式的力量,可令其从现有环境中自发地产生出来。

资料引述:
1.《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西扎式场地设计 | 经典再读131》
2.《建筑融合风景的典范:记Alvaro Siza的Boa Nova茶餐厅》
3.《案例分析 | 自然的转折——Boa Nova Tea House·西扎》
4.《WA丨汪丽君 等丨秩序的多义性:阿尔瓦罗·西扎建筑空间中的透明性模式解析丨论建筑 2021: 建筑类科学研究》
5.《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就是城市 | 经典再读146》

编辑  吴悦祺
责编  曹瑞文


阿尔瓦罗·西扎:建造场地的力量第51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52 articles)


匠山行记 (78 articles)


建筑 (13691 articles)


建筑大师 (234 articles)


阿尔瓦罗·西扎 (9 articles)


几何设计 (15 articles)


设计案例 (1167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