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化设计研究与实践The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Parametric Design —— 张为平 Zhang Weiping受访嘉宾:王振飞、王鹿鸣 王振飞,华汇设计北京分公司主持建筑师,2001年获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士学位,2007年获荷兰鹿特丹贝尔拉格建筑研究院硕士学位。曾任职于阿姆斯特丹U N s t u d i o(2007~2008)、华汇设计(2001~2005)。王鹿鸣,华汇设计北京分公司主持建筑师,2003年获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士学位。2007年获荷兰鹿特丹贝尔拉格建筑研究院硕士学位,曾任职于阿姆斯特丹U N s t u d i o(2007~2008)、华汇设计(2003~2005)。
访谈主持:张为平,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硕士,荷兰注册建筑师曾供职于MVRDV、VBP、RMJM等事务所,2007~2009年在香港从事高密度都市状况研究。 作者单位:都市可能概念工厂( IFUP)(南京 · 210007)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参数化设计”在国外建筑学界已经被探索了多年,目前在国内建筑院校中也已引发了同样强烈的讨论,一时间“参数化设计”成为前卫建筑方法的代名词及未来建筑的方向。但是,综观国内各种以“参数化”为名的设计成果,却可以发现建筑师对于其理解似乎差异甚大,甚至存在诸多误解。因此,本期访谈关注“参数化设计”这一新概念,邀请两位对于参数化设计研究及运用有深刻体验的设计师进行对话,希望从根本上对于其概念、理念、方法与运用进行梳理,以提供一种设计的全新视点。 一、理念探讨
张:近年来,“参数化”设计已成为建筑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对其概念似乎存在诸多误解,其定义到底是什么?
王:首先,我们可能需要对“参数”概念做一个解释,不同于变量,参数定义了一个系统的运作特征和系统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参数化模型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成员之间“相互关联”。参数设计实际上是对系统各成员之间“关联关系”的设计,也就是制定系统运行的规则。而对参数化模型的调整也是指对这些关联关系的调整。只要能够明确给出各层级、层级各组成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我们就可以建立起复杂但可控的参数化模型。这些“关系”也就是参数化设计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