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第1张图片
  

项目名称: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
设计者:天华建筑
项目地点:苏州市高新区
项目时间:2013

关于“真诚”的故事:
“云形水石”: 一个城市公共文化聚落
天华建筑已往参与文化体育类建筑的设计并不多, 但是, 尽管如此, 在建成的项目中, 仍不乏像衢州大学图书馆和外高桥文化中心这样的优秀作品. 有别于其他类型的项目, 天华更希望通过大型公共文化建筑的设计积极探索建筑与城市

的关系以及建筑本体的问题。

2013年,天华以“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开启了在文化体育建筑领域一次崭新的尝试,负责此项目的天华建筑总建筑师黄向明联合青年建筑师水雁飞, 参加了这次由苏州高新区政府和规划局组织的国际设计竞赛, 设计方案击败了多家国

际著名的建筑事务所而成为实施方案.

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位于苏州市高新区,总建筑面积达 179000㎡。是苏州高新区政府和规划局充分考虑资源整合,打造的涵盖区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以及室外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的综合性文化体育建筑群,试图以

“爱民、便民、惠民”的理念成就一个集文化艺术交流、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学术研究、图书阅览、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标志性文体设施。

真诚设计,回应真实城市生活
戈登•库伦(Gordon Cullen)在他的著作《城镇景观》中引入的名词“荒漠规划”,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功能主义规划的结果:一味以功能与形式为基准推行纸面上的设计,令设计与真实的生活相去甚远,成为仅仅维持城市形象的工具。而在

今天的城市中我们更可以看到众多尺度巨大的公共建筑, 它们以祭祀般的姿态出现, 割裂了我们原本有机的生活空间, 而那种为营造纪念性而有意为之的距离感, 往往让人感觉到冷漠和无趣。

在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的设计中,建筑师希望令这座庞大的建筑群体与城市尺度产生直接关联,同时, 建筑师希望能够和政府和市民一起制定新的城市策略,为城市和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激发大家更好地利用设计来回应真实的城

市生活。

因此,在天华的总体规划方案中, 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被当作城市的一部分设计, 而不是一栋或数栋独立的建筑物. 在这里, 现代主义式的功能与形式的对应关系消失了, 功能和体量依附于一种类似于传统阿拉伯城市或中国里坊城市的

基本形式细胞单元, 和不断生长的有机性和内在逻辑. 于是乎,在苏州新区文体中心方案中,近二十万平方的巨大体量可以呈现为功能小模块的搭接,而不再需要像国家大剧院那样以一个蛋形的外壳笼罩其上来获得整体感和纪念性。从

而建筑的体量也得以消解,成为地景的一个部分。人们在这里不用远远地遥望这座建筑, 而是可以进入、攀爬或停留在它不同的部分, 休憩、游玩、活动, 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独特而又有机的一部分。

天华用真诚的态度来面对今天的城市生活, 更体现在这个项目的城市策略上. 在这个项目的设计中, 重点从”事件性”转移到了”日常性”. 六米平台上的台地广场不仅仅为了:宏大, 作为尺度, 以及集散, 作为功能而存在, 更是为人的

各种活动和作为日常生活容器的一部分。

同时, 一条贯穿整个地块, 联系城市其他部分的商业街道, 被安排在六米平台的下面. 这为需要穿过这个地块的人们提供了另外一个可能. 而在这个通道中出现的日常市井的模样, 看似和平台上面的广场具有某种冲突,但是,这个庞大

的综合体几乎所有的主要功能模块都在这条街道上设有出入口。去图书馆,文化中心,电影院,游泳馆,和去一家咖啡馆,书店,餐厅和其他店铺一样,成为这条街道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重塑山势,构建城市文化聚落
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所处的地块并不很大,周界是大路,河道和山体。基地本身是曾经的采石场,挖掘后留下的巨大石坑形成了湖面,而剩下的石壁环绕着湖的另一边,与文体中心遥相对应,远远望去宛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

面对这样的场地和环境,建筑师放弃了做一个建筑物的念头,因为,如果这样做,无论多么精美的设计,都难以避免与环境形成对立的关系。以地形的脉络作为概念设计的源头,变成一个很好的选择。延续原有的山体和石壁使整个建筑

群体与环境融合在一起。

依山势设计的思路同时为场地的规划带来了思路。鉴于不同规模场馆高峰期通行量不同,场地道路系统进行了集中规划,以“T”字形的市民公园连接基地各方向的公共空间;并在高峰期以单行线、交通管制措施共同控制人流量。竖向设

计中采用立体式、多层次的空间联系多个场馆。

穿透性的景观视野设计使得身处周边的道路,桥梁和河道都能透过开放的广场和平台,看到后面的山体和石壁。

建筑本身则以开放式的姿态让人接近,地景化和多层次,多标高的处理,满足了市民多样的室外活动需求,也能使得建筑本身的公益性达到最大化。6米标的台地平台作为一个城市尺度的聚会大客厅开启文体中心的体验之行。渐次感受到

西侧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与东侧文化馆、图书馆、影视中心等文娱活动区域的不同气氛。同时,站在平台的不同部位,可以俯览北面的湖景和石壁以及南面的河流和城市景色。平台下面的商业街串联起基地的两侧,在水平展开的同时

,竖向上与上部的文体功能相连接,从而使得这个综合体的各种活动有机地串联起来。多重院落空间的组合和逐层退台赢得了更多的屋顶空间和攀爬体验。在形体和城市界面的塑造上,也逐渐消退,顺势成山,层层推进和展开,构筑起

城市文化及运动的聚落,以人文之山来对应自然之山。

云行水石,连接传统与未来
姑苏地区人们历来喜欢赏玩湖石,所谓“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喜欢的就是那种“瘦、漏、透”的味道,千万年滴水洞穿后的珑通透玲,充满着“里中有外,外中有里”的暧昧。

同样,苏州的街坊和园林也充满了内外,虚实辩证的空间关系,庭院和建筑讲究的是虚实相生和内外交替。

当这些放在数字化的背景下面,建筑师们希望通过用一些简单抽象的方形体块,以一种魔方式或者像素化的方式堆积在一起,来传达一种类似太湖石般精妙复杂的空间状态。这种如后现代哲学家德勒兹所描述的,内外交替、充满褶子的

空间形态,和由计算机创造的带有很大随机性的复杂组合,创造了简洁清新的建筑形态。而这种多意和辩证的空洞结构,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个基因,它具有自主性,可以复制和变异,来适应环境,引导建筑自发生长而不破坏它的完整

性。这也许是建筑师在中国复杂多变的项目环境下,既提高设计的可变性和灵活性,又避免在不得已要做出必须的修改时,整个设计的概念面临崩溃的一种策略。

文化建筑往往具有更强的公共性,在城市区域中也往往具有更强的统治力,或称为决定社区活力的决定性因素。它们不应仅仅有空洞的理念或者是无谓的形式,而应当真实有效地为城市生活做出积极贡献,正如黄向明总建筑师所说:“

我们并不希望制定一个很大的建筑形象再填充功能,也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纪念碑,而是希望还原人们真实生活的更多可能性,让人们更亲近,更好的来用。”将文化类公共建筑内外部空间的研究着墨在建立人与空间的交融之上,将人

的活动,心理以及环境的关系作为着眼点,注重人的体验、建筑与真实城市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建筑成为正真的公共建筑是这个设计最大的出发点。

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第2张图片

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第3张图片

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第4张图片

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第5张图片

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第6张图片

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第7张图片

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第8张图片





via: archreport.com.cn

专筑粮仓——互动式资料分享平台

汇集众多高价值的设计资料,在这里,您可以和千万网友分享自己手中的文档,专筑将同您一起构建全球最大的设计资料库!

粮仓资料2群new:204369168  
专筑粮仓资料2群

学习,交流,群分享定期更新大量资料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如未标明来源或作者,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致电,我们核实后将尽快删除。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731 articles)


文化建筑 (1405 articles)


文体中心 (16 articles)


中国 (3590 articles)


苏州 (96 articles)


2013 (515 articles)


钢材 (1109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