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 子 内 外
文 / 刘东洋
城市笔记人、建筑理论家
由上海致正建筑工作室张斌、周蔚两位建筑师主创的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图书馆在经历5年设计期、4年建造期之后,终于出现在了嘉兴同济浙江学院中央,而且是正中央。作为一个三面环水的岛上高层,这栋10层高的图书馆就像整片校区里的一座塔,矗立在南北与东西校园道路的交叉点上。这样的布局方式典型性地承托着1990年代以来各类大学新校区的梦想。建筑的宏伟,等于学校未来的宏伟。
已经在同济大学本部完成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和中法中心两个优秀建筑设计的张斌、周蔚,在浙江学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C楼,约定建筑内部配置关系的是建筑师所熟悉的各种学术机构的日常使用,约定建筑外部的,基本是一前一后两条平行道路。C楼身上并不直接承担标志性建筑的诉求。在中法中心,建筑师的心思完全可以花在如何回避现有的大树上。基地条件的束缚成就了那个建筑的性格。张斌、周蔚让中法中心的联体建筑在树木之间闪转腾挪,好不畅快。而在同济浙江学院这片具有强烈轴线的开阔地上,建筑师似乎有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然而,当图书馆建筑如今已经更多地在捕捉诸如数码时代的人书关系而非建筑政治性时,观念的错位给设计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
↑同济大学中法中心
张斌、周蔚二人给出的第一稿设计尽显了这二人的巧思与才华。那是一个两层皮作法。外围用玻璃幕墙包起来,连续的镜面玻璃希望这个建筑能在青天白日下自动消失。贴着这片幕墙,是一条缓慢上升的螺旋漫步道,连向中央塔楼。一层层,一个个的图书馆单元空间旋转着向园林开放。至此,策略成功地转化成为语言。外部,这大片的玻璃幕墙——无疑类似于让·努维尔(Jean Nouvell)的玻璃幕墙——圆滑地制造着视觉幻觉,要让“巨大”通过透明和反射消解在天空和地景之中。内部,图书馆再次回到了巴别塔那个古老的原型去,提供着各种徜徉通道、思辨空间、细分出来的平台、细分出来的知识世界。可惜,那一稿的设计没有获得实施,这才有了我们所看到的盒子。
因为有第一稿做参照,这个以纯粹立方体模样出现的图书馆也就好理解了许多。比如,第一稿里内外两层皮的作法还在。盒子的内部与外部也基本是两个世界;在盒子身上所出现的尺度模糊,在第一稿的幕墙身上同样存在。但二者之间的差别亦很明显。在第一稿中,图书馆主体是中心性的,那一圈夹在幕墙和塔楼之间的空间完全可以是露天花园。一个个悬浮在花园之上的阅览空间造就了这圈园林与平台的沉思特点,连步道部分也不是那么公开。现在,当竖向空间全部集中在两个板楼之间时,公共性强烈了起来。
就图书馆内部的空间结构而言,张斌、周蔚的思路基本是清晰的。比如,因为不清楚图书馆未来的发展状况,他们选择了对图书阅览部分只做通属设计,并从3层起,逐层推高。在对待中庭的通高空间时,他们把气力花在了激活3层以下的公共空间上。至于3层以上,他们再次选择了努维尔式的玻璃和光影。随着时间千变万化的日光直射、折射、反射、叠加,让那个空间看起来产生了晕眩和幻象。这是一次有趣的翻转。原本用来对付十字道路的策略,用到了建筑的心脏部位。不断的折射,让这个竖向空间愈发显得巨大,深不可测,就像是某个大都会广场似的。更紧要地,立方体跟筒体不同,它回避不了轴线。图书馆的正面性问题就此浮现了出来。
怎样不让这个盒子产生过于强烈的纪念性呢?张斌、周蔚在东西立面上设计了密集的石板百叶。楼层、窗门、阳台,这些可以直观泄露人体尺度的参照物都没有出现。整栋建筑被包裹成了一个近乎单材的物体,并在墙面两端做了渐变的外伸。最后的建成效果很近赫尔佐格(Jacque Herzog)与德·梅隆(Pierre de Muron)1994年在巴塞尔建成的铁路信号站。那个瑞士盒子也是通过细密的百叶,放弃了尺度参照,也是依靠百叶在收头处的宽度渐变,让廓形明晰起来。
↑巴塞尔信号站 ©Nelson Garrido 将建筑消减成为物体。这个策略柯布曾经想过。青年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从罗马归来之后,用有些类似于迪朗(J.L.Durand)概括古代建筑平面的办法,对罗马遗迹做了一次历史语境和意义的清洗。他用新视觉、新科学、现代生活这样的镪水,洗去了跟当下不再对话的“装饰”。勒·柯布西耶以为,他为未来的新建筑找到了物体之美:有比例的白色几何体,几何体之间的和谐关系,蓝天,归还到原始自然的田野。 但张斌、周蔚的这个盒子不是柯布式的。柯布盒子所带来的纪念性恰恰是张斌、周蔚希望快快破解掉的东西。这个无人体尺度参照的盒子不仅尺度模糊,甚至抹去了基座、主体、屋顶这样的三段式。特别是屋顶,薄薄的檐口只剩下边线。图书馆东西两端的入口楼梯采用的都是反透视、绝不遵从常规的一点透视法。
张斌、周蔚的这个盒子也并不是真地靠近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瑞的巴塞尔信号站。那个信号站的尺度很小,作为所谓“有力道的盒子”,其中的一个转角貌似被勒出了凹痕。它的出现更多地是让周围的景物得以显现。而10层高的大楼怎么勒都不会内收成为黑洞。说到底,盒子策略仍然是建筑师对于第一稿的怀念。在一个最难隐遁的地点上,建筑师希望自己设计的建筑尽量消失,这一奇妙的悖论构成了张斌、周蔚新作的基调。 现在,经历了各种手术的盒子成了一个表情暧昧的盒子。入夜,当图书馆内部的灯光亮起来,地上的射灯打上去时,这个巨大的盒子就像一只温暖的灯罩,轮廓会融化在夜色里。而日间,只要有太阳,立面就像眯起了眼睛的脸,一条一条的百叶,如条形码那样,令人难以投射意义。 所以,新近落成的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图书馆的立面更像是一张精心抽象过的布景,等待着未来的戏剧在它的前面或是背后上演。
项目信息:项目名称: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图书馆 项目地点:浙江 嘉兴 设计者:张 斌、周 蔚/ 致正建筑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张 斌 项目建筑师:陆 均(方案设计)、袁 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王佳绮(室内设计)、何 茜(景观设计) 设计团队:李姿娜、王 瑜、黄伟立、毕文琛、刘 莉、叶周华、顾天国、仇 畅、石 楠、李 晨、黄 瑫、游斯佳 基地面积:13015平方米 建筑面积:30840平方米 设计时间:2008.12-2013.12 建造时间:2010.8-2014.10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建筑层数:地上10 层, 地下1 层 主要用材:透明水性氟碳涂装清水混凝土 / 黑色抛光混凝土、干挂花岗石材、平板玻璃、烤漆玻璃、镜面不锈钢板、穿孔镜面不锈钢板、烤漆铝板及铝型材、型钢、PVC 膜材、水磨石地面 摄影:苏圣亮
via:archcolleg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