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一筑一事            
                                                                                    
成都最引人入胜的地界,恐怕不在大慈寺、宽巷子、浣花溪,而在东门。

如今的成都东门已蔓延至三四环路以外,但“东门胜景”的原点却是合江亭、安顺廊桥、九眼桥到望江楼一带。

与大慈寺的商贾林立、宽巷子的少城烟云、浣花溪的闲情雅致不同,东门除了多文化名胜,更是锦官城自唐宋到明清,最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 东门胜景图 —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1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2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3张图片

在“东门胜景”之下,李白说:“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杜甫道:“门泊东吴万里船。”《马可·波罗游记》:水深鱼多,河宽在一里半以上,通向海洋,商船往来不断,“此川之广,不类河流,竟似一海。”

天府之国,从成都东门出发,避开“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终与世界畅快相连。

直到今天,最能代表成都城市形象的画面,依然是囊括了锦江、合江亭、安顺廊桥和香格里拉酒店的壮美夜景。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4张图片

▲ 成都代表性夜景(图自网络)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5张图片

▲ 水井坊博物馆一角

然而在此胜景里,唯有一处,六百年至今依然正常“呼吸”,看到它就像目睹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它就是“中国白酒历史的活化石”——水井街酒坊。

酒香不知何处来

1998年,酒厂工人在改造厂房时意外发现六百年历史的酿酒遗址“水井街酒坊”。

2013年,由建筑师刘家琨主持设计的“水井坊博物馆”正式开放。

遗址出土快20年,人们时常路过旁边的水井街,知道这里仍在酿酒的却为数甚少,但他们都曾闻到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满街酒香。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6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7张图片

▲ 水井街所在街区

酒坊的低调从水井街就开始了——仅两个车道,街道两旁树木茂盛。这条街朝南指向九眼桥,朝北过了水津桥则连着镗钯街。

九眼桥车流不息,镗钯街熙来攘往,而与水井坊博物馆仅一墙之隔的又是水璟唐和兰桂坊,一到夜里,喧哗声起、霓虹闪烁,好不热闹。

奇怪的是,到了水井街却突然安静下来。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8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9张图片

▲ 古代水井街酒坊所在街区的模型  

转念一想,要说繁花似锦,几百年前的水井街才是源头。彼时成都的“东门胜景”,南来北往、诗酒人生,恐怕就浓缩在水井街酒坊这“前店后坊”的杯盏之间。

又或许正是逐渐低调的秉性,才让历史中往往转瞬即逝的张扬得以封存六百年之久?

“藏”起来的博物馆

面对六百年历史的古老酿酒作坊——有人甚至把它的考古史学价值与“秦始皇兵马俑”相提并论,为之建造现代博物馆的建筑师,该从何入手?

作为中国当下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师之一,成都人刘家琨的第一个代表作就是世纪之初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其后还有建川博物馆聚落的“文革之钟博物馆”,都位于成都郊区。

水井坊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区,成为其最为低调的建筑设计作品之一。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10张图片

▲ 西村大院鸟瞰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11张图片

▲ 西村大院俯瞰(来源:百度地图)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12张图片

▲ 水井坊博物馆俯瞰(来源:百度地图)

他在成都西门的另一作品“西村大院”——曾入选201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展,尽管依然低调,但难掩其巨大的建筑体量,尤其是当从高处俯瞰时,着实惊讶于这座城市里横空出世的巨大院子。

此时俯瞰水井坊博物馆,新建建筑“合抱”保留建筑——建于古代酿酒遗址之上的近代酿酒厂房,新老建筑的边界错落有致、平滑过渡,整体圆融合一,缝合了周围的街区肌理。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13张图片

相比原有厂房或川西民居而言,新建建筑的空间体量实则不小。

建筑师通过连续的坡屋顶将体量消解,面对平均6米高的檐口——立面高度与坡屋顶大小相比并不协调,则在部分立面的上下层采用不同材质,例如上部采用重竹。

呈“合抱”老厂房之势的新建筑退距约五米;古井、牌坊穿插于建筑群落间,设置有独立的院落天井,这些手法既强调对古迹的保护,又让室内外空间得以转换而变得丰富。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14张图片

▲ 六角古井,水井街的“水井”二字即得名于此

于是一个原可以高大、壮绝的现代博物馆,就这样逐步消解、隐藏,直到融入市井与传统之间,透露着与这个快时代不太相容的内敛与谦逊。

活着的古窖池

进入水井街,沿着一面矮墙,实在要花些功夫才能找到那并不起眼、尺度接近民居的博物馆入口。

迈过入口就是一个不大却显得空旷的庭院,以青、红旧砖铺地,四四方方,本就安静的街道氛围移到这里更添了几分肃静。

庭院四周的矮墙和建筑立面大都采用了一种“再生砖”,其骨料来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破碎的废墟材料。建筑师刘家琨曾推广其“再生砖计划”:“既是废弃材料在物质方面的‘再生’,又是灾后重建在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再生’。”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15张图片

▲ 博物馆入口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16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17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18张图片

▲ 老厂房的青砖(右)与新厂房得再生砖(左)相呼应

博物馆的整体流线设计大致分为:浓香型白酒酿酒工艺的先后顺序;从传统到当代的演进顺序。在进门大厅看完成都“东门胜景”及中国白酒酿造工艺的模型沙盘后,开始进入酒窖区。

建筑骨架为木构,建于民国时期,早前一直是酒厂的生产车间,地面则棋布着数个被窖泥密封,直到今天依然正常运转的窖池。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19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20张图片

▲ 建于民国时期的木架构厂房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21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22张图片

参观栈道为钢结构,沿一侧架空,走上去后酒糟的香味更浓了,不时能看到酒厂工人穿行其间,泼洒冷水于窖泥之上,为窖池降温。如果幸运,还能在早上看到某个时辰刚好的窖池被打开,工人从中挖出酒糟,这就是“出窖”。

沿栈道行至不远处,出现具有极高考古价值的古窖遗址——包括窖池、蒸馏器基座、晾堂三部分。横跨各个朝代的晾堂清晰呈现多个断面,发展到现代则更高一层,真实再现了水井街酒坊传承六百年的酿造历史。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23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24张图片

▲ 古窖遗址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25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26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27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28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29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30张图片

▲ 古今酿造工艺对比

旁边则有一模型演示区,还原酿造白酒的工艺原理。虽科技日新月异,但这加热冷凝、循环往复之间的技术原理却从未改变。得以演变的是窖泥中生活着的、数以亿万计的微生物,斗转星移,微生物家族越发庞大,所酿之酒也就越陈越香。

这正是一个活着的、正在“呼吸”的古窖池和博物馆。

颇有特点的是建筑师坚持保留的、文革时期用红砖修建而成的厂房办公室,内部真实还原的考古现场办公室、车间办公室、化验室一字排开,再现不久前的历史。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31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32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33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34张图片

▲ 得以再现的三个办公室:考古现场办公室、车间办公室、化验室

历史记忆不只是来自遥不可及的过去,那些六十年前的故事与六百年前的故事一样不断消失,实则消失的速度更快。

每个时期的人们,大都乐于保存久远的遗迹而忽视不久前的遗迹。经年之后,那些不久前的遗迹终于变得久远时,却早已被破坏得无影无踪。

所幸的是,水井坊博物馆里封存了较为完整的历史片段,尤其是那些年。

传承与突破

从木架构老厂房转进体量接近的新厂房——采用清水混凝土和单向梁框架结构,这不是对老厂房结构的简单模仿。

混凝土施工采用了家琨作品中常用的“手工竹胶板”,赋予清水混凝土独特的质感,使建筑与本土自然元素建立抽象的联系。

从酿造流程来说,老厂房出窖的酒糟在新厂房完成摊晾、做堆子等工艺。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35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36张图片

▲ 博物馆新厂房酿酒区

值得一提的是“狮子口”的再设计。

木架构老厂房里的狮子口开在坡屋顶两侧,排成两排,向外开口,既能避光、通风,又能在蒸馏时迅速扩散蒸汽。新厂房的狮子口为混凝土开口,相比更为扁平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37张图片

▲ 老厂房狮子口外部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38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39张图片

▲ 老厂房狮子口模型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40张图片

▲ 新厂房狮子口内部

博物馆的最后展陈了世界七大蒸馏酒: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伏特加(Vodka)、杜松子酒(Gin)、朗姆酒(Rum)、龙舌兰酒(Tequila)、中国白酒(Spirits)。

当中国白酒站在世界舞台上时,其所带来的反思与荣光并存。2012年,水井坊酒业被世界第一大烈酒制造商——英国帝亚吉欧以63亿元收购。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41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42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43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44张图片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45张图片

▲ 城市的演变与水井坊的留存

东门之于成都——文化名胜与经济重地并存,从亭台楼阁里的朗读、桥畔码头上的吆喝一路而来,正是这座城市包容与开放的缩影。

水井街酒坊之于东门——则以一种六百年依然自在“呼吸”的沉着与传承,稳守着某种如李冰治水般的气度与智慧。

水井坊博物馆,又何止是一个关于白酒的博物馆?


成都东门,一座600年还在“呼吸”的酿酒作坊第46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50 articles)


一筑一事 (16 articles)


建筑 (13687 articles)


文化建筑 (1401 articles)


博物馆 (697 articles)


成都 (163 articles)


废弃材料 (4 articles)


混凝土 (2891 articles)


坡屋顶 (44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