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发源于西方的功能主义伴随资本主义对一切推倒重来,现代建筑已经模糊了城市的面目,同时也模糊了东西方的界限,一切为效率让路,高耸的钢筋巨人碾过自然,我们透过屏幕畅想自然。

此后,在水泥盒子里生存了百余年,连风和光都被精密计算,度假、第二居所,成了刚需之后的刚需,我们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渴望自然。

回归自然、城市山林,这不仅是一个后工业语境下的城市策略问题,更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的思考,人们在经历现代主义的短命后,与自然共生的东方千年人居文化的回归也一定是必然。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张图片
五代 巨然《秋山问道图》

东西方自然观:驯化自然和忘化自然

西方的自然是上帝的视角,要驯化自然,表现为对自然的“抽象”,上帝(基督教)引导他们追求来世的永恒。从他们被逐出伊甸园那一刻开始,自然便被批上了“自然全恶”的外衣 —— 一种二元对立的绝对论。而在宣扬上帝退场的现代主义运动中,他们期望用一种普世的绝对理性征服自然,城乡二元结构便是西方工业化的结果。因此,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下有了“居住的机器”,有了商品房、摩天大楼和城乡差别,自然总是处于征服与被征服的对立面,而他们把被驯化后的自然叫做“景观”。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2张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 上图:纽约中央公园
左下图:意大利的帕尔马诺瓦镇
右下图:西班牙的一处四方形住宅


东方的自然是个体的视角,将自己视作自然的过客,要无限接近自然。在此之上,又细分了不同的表达: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形成天人合一的整体性自然观,“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虽一毫而莫取”,—— 对自然敬畏而无为,与自然共生,寄情于山水;日本受佛教和禅宗思想的影响,并与其神道教相融合形成禁欲主义自然观,由细微的“瞬间”而着眼于不生不灭之“磐境”,“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以自然为对象,感物伤怀的物哀美学由此生发。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3张图片
左图:故宫. 右图:苏州拙政园 / 图片源自网络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4张图片
左图:日本龙安寺. 右图:日本桂离宫 / 图片源自网络


微观东方,在两者不同的自然观之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中国追求“入画”,把自然引入建筑或把建筑拆解成亭台楼阁散落棋置于自然;日本追求“如画”,自然是相对观望的对象,枯山水只可静观不可踏足,更谈不上行、望、居、游。而室内则受禅宗影响,以类似修行的方式生活,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和简素的生活美学。


建筑回归自然,生活回归日常:东西方的自然实践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5张图片

宝能丹霞山庄坐落韶关市域以北,用一个恰当的距离,隔开都市的喧闹,面朝丹霞山,择一处缓坡,让建筑顺着山地的坡度,层层退台,生长于自然当中,而共生形态依循着场地的框架,在本项目中,将“设计”置于三种人居文化语境的观照下,尝试了东方、西方三种类型的不同表现,以生活向自然回归,向日常诗意回归发起了一次有意义的实践。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6张图片

在这个空间中,色彩和材质的运用秉承日本传统美学中对自然形态的推崇,营造澄净如洗的肃净感,设计在强调空间形态和物体单纯和抽象化的同时,更着眼于物体的相关性,每一个物件的放置都经过了严密的考量,以及在与空间发生关系的同时其物体所具有的意。

向自然借来材料,木头是木头的肌理,只是用时间“打磨”出不同的层次,形成物与物之间的“波纹”,制造阴翳,也制造了空间的流动。在家具乃至器物的选择上,用弧度取代棱角,线条简洁而平稳,尽可能地贴近地面。

日光半斜,透过半透的樟子纸,洒下朦胧的静谧,木材自然的清香,被光影催化,弥漫在空间之中,物件本身的美感被极致地放大,置身其中,仿佛所有潜在的怀旧、怀乡、回归自然的情绪,都得到了补偿。

▽ 休闲厅 / -1F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7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8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9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0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1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2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3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4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5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6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7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8张图片

▽ 客房一 / -1F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9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20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21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22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23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24张图片

▽ 客厅 / 1F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25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26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27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28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29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30张图片

▽ 餐厅 / 1F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31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32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33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34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35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36张图片

▽ 主人房 / 2F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37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38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39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40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41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42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43张图片

▽ 客房二 / 2F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44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45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46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47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48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49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50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51张图片



平面图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52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53张图片

较之“寂”的轻和浅,本案从色彩和材质的选择上,都更为厚重,从空间到家具,线条平滑起伏,却在形态上尽可能地远离被广泛识别的标签,透过“意”的打造,将浸透东方的那种对于含蓄而深远的美感取出,神合、呼应于当下此地。

向山开窗,在这一方观云之境中,纵享水光山色沉淀美景的轮换,等春来,待秋去,随意从山间拾取的一截赤阳子,不加修饰,随意散漫,也可以成为客厅一处端景。而空间之中的物件选择,莫不如是,保留着山水刻画的自然,内外皆景。

▽ 餐厅  / -1F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54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55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56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57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58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59张图片

▽ 客厅 / 1F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60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61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62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63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64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65张图片

▽ 工作室 / 1F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66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67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68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69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70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71张图片

▽ 客房一 / 2F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72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73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74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75张图片

▽ 客房二 / 2F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76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77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78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79张图片

▽ 主人房 / 3F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80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81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82张图片



平面图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83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84张图片

在此户型中,或者不该谈全然的西方,而是海洋文化的抽象。

从岛屿取色,营造出天然的朴素感。打开墙面,让光和风进来,空间中材质的选择保留了粗粝的质感,仿佛已经在此被海风吹拂多年。

棕灰色的墙面,间或交叉着不规则的起伏,由编藤织物的质感或者直接砌在墙面的石块而组成。而那种不规则的起伏,依然保留在物件的关系中,抬眼低头间,设计的线索穿插于空间的流动之中。

▽ 客厅 / 1F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85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86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87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88张图片

  ▽ 餐厅 / 1F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89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90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91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92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93张图片

  ▽ 客房 / 1F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94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95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96张图片

▽ 主人房 / -1F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97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98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99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00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01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02张图片

▽ 茶室 / -1F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03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04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05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06张图片

▽ 儿童区 / -1F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07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08张图片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09张图片



平面图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10张图片



  项目点评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11张图片    项目业主/代表

建筑内即可回归自然,使生活更惬意悠然。
推窗即享丹霞,在这里清风美景相伴......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12张图片    设计总监/彭征

托物感怀,寄情山水。
共生新作,山居三相,侘寂、幽远、璞真。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13张图片    主案设计/张博

外游自然,顺其性;内观自我,静无扰。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14张图片    主案设计/许淑炘

“自然取物”,取材自然,让自然气息留在每个角落。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15张图片    主案设计/冯宁轩

“ 设计的目的是令空间更适合生活 ”。当光线洒落,光影斑驳,树影摇动时,空间安静、沉稳、安详得仿佛有股治愈的力量,人也便在其中找到了庇佑,找回了内心的情感依靠。

山居三相 | 共生形态第116张图片    主案设计/刘祥贵

“共识”。正因为有甲方对设计思想的认可及支持,才有我们展示的舞台及实现思想的机会。我们以传达的方式与大家共识此项目,自然在室内"流动"的奇妙之旅。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山居三相 | 宝能丹霞山庄作品合辑
设计总监:彭征
室内设计:广州共生形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软装设计:广州共生形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企业网站:www.cocopro.cn
项目业主:宝能城市发展建设集团
项目地点:广东韶关
设计时间:2018年05月
竣工时间:2019年12月

项目名称:寂·宝能丹霞山庄大独院
主案设计:张博、许淑炘
设计团队:谢俊升
项目管理:李永华、朱云锋
设计面积:C户型229M2
主要材料:实木、竹编、水磨石、铸铁、棉麻

项目名称:幽·宝能丹霞山庄小独院
主案设计:许淑炘、陈泳夏、刘祥贵
设计团队:许秋怡、朱淑宜
项目管理:李永华、朱云锋
设计面积:B户型209M2
主要材料:实木、漆器、琉璃、火烧木

项目名称:璞·宝能丹霞山庄叠墅
主案设计:冯宁轩、刘祥贵
设计团队:吴惠霞
项目管理:李永华、朱云锋
设计面积:A1户型150M2
主要材料:水泥板、实木、藤编、棉麻


来源:本文由广州共生形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权归属广州共生形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所有。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室内 (3015 articles)


居住空间 (901 articles)


住宅 (3306 articles)


中国 (3618 articles)


广东 (192 articles)


广州共生形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86 articles)


2019 (653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