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1张图片
改造后项目鸟瞰 ©张超

设计团队:一乘建筑
项目地点: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香山街社区香山村6栋
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关键词:旧建筑改造、功能活化、立面梳理、空间叙事、文化与公共、静谧




当我们把注意力聚焦于我们通常会忽视的场所时,就能发现与其来由相关的个性丰富的表情,也因此能够获得于我们自身所处城市的全新认知。

陈内秀信《东京的空间人类学》



01
机遇:在自然与静谧中营造


该项目的命名和地理位置有关。它栖于燕晗山间的这块场地,离城市不远,靠自然更近。房子紧挨燕晗山,就像大手牵着小手,山是大手,连着整个华侨城大大小小的建筑群落和公共空间。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2张图片
项目区位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3张图片
通向燕晗高地的一座桥 ©一乘建筑


环境激发了我们对项目设计的想象和期许。面对这栋年久失修、遗落在山间的建筑,在并不充分的任务条件下,我们意识到,即将开始的工作会在无尽未知中梳理、修正。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4张图片
第一次现场记录,建筑及空间隐匿在静谧的氛围中 ©一乘建筑


02
介入:建筑望向自然


繁华的都市建筑群中,自然是珍贵的。该项目中,自然的肆意生长和建筑的破败形成对比,但又彼此融入。我们希望通过谨慎的设计介入,让建筑与自然适度剥离,以使它们重新产生对话。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5张图片
项目原状及地形分析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6张图片
改造前的建筑与自然 ©一乘建筑


建筑总体有四层,外部东南两侧分布着员工宿舍及球场,西北两侧倚靠着燕晗山。改造前仅剩首层仍在使用,二层及以上的部分年久失修、漏水严重。我们希望,通过建筑把人们重新带到这座曾经繁荣的房子里,感受独特的自然之美。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7张图片
改造后建筑南立面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8张图片
改造后建筑主入口局部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9张图片
改造后建筑东侧的立面连廊可以望向整个华侨城创意园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10张图片
改造后的屋顶花园平台将自然作为空间的一部分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11张图片
改造后的屋顶公共通道 ©张超



03
线索:艺术与商业的结合


项目所在的华侨城创意园区,已发展多年并已沉淀出诸多优质文化资源。结合周边已有的业态环境,甲方希望在内容的经营上强调自然和融合、稀缺和互补。基于调研,我们提出从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之地、餐饮与创意办公互补、品牌化空间运营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切入。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12张图片
周边业态分析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13张图片
项目讨论 ©一乘建筑


设计力图通过改造更新,将这里打造为一座包含特色零售、高端餐饮、艺术画廊、剧院、办公、创意集市等多重功能、独具特色的“文化综合体”,将一系列新的行为、经济模式植入旧有建筑构架,实现老物业的重组与激活、形成与周边环境共生的肌理,为城市提供一处值得停留的艺术生活场所。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14张图片
建筑西立面半鸟瞰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15张图片
改造后建筑西立面夜景 ©张超



04
立面策略:体验自然的旅程,重塑标志界面


立面的生成策略,实质上就是空间内容的填补与缝合在外部的自然呈现。设计语言上的留白,建筑立面上的洞口错落,首先考虑的是人的感受,包括走进建筑的历程,创造融入建筑后观看外部环境的机会。在由远及近的步行过程中,我们希望人们可以充分被自然打动,逐步融于建筑空间中。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16张图片
建筑界面的生成策略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17张图片
晚霞中的建筑东立面与燕晗山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18张图片
建筑东立面 ©张超


建筑的东立面若隐若现于自然之中,由于食堂租期未到,因此一层原入口暂时不作为建筑的主入口。我们利用建筑现有高差,将项目的主入口设置在建筑西侧广场一端,行人或车辆可以从南侧的坡道缓行而上。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19张图片
沿坡道通向位于二层的建筑主入口及广场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20张图片
改造前从桥梁看建筑南立面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21张图片
改造后从桥梁看建筑南立面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22张图片
主入口原方案模型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23张图片
建筑主入口原方案效果图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24张图片
实施版建筑主入口方案流线分析图 ©一乘建筑


在树影中窥探一角后,随着上山的坡道漫步而上,在融入自然的体验中,到访者将看到一段耐候钢栏板,由它界定的场所,为从坡道上步行而至的客人们指引着主入口。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25张图片
建筑主入口实景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26张图片
建筑主入口灯光细部 ©张超


西侧入口前的开阔小广场,可看到建筑西面与南面全貌,设计着力在此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界面,建筑如同山体一般,层叠的体量向天空与山体延伸。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27张图片
建筑主入口及立面改造前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28张图片
建筑主入口及立面改造后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29张图片
对望 ©张超


主入口上方露台,连接四、五层的黑色楼梯,以丰富的体块与不同材质映衬,成为立面上的标志性节点。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30张图片
建筑西立面夜景图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31张图片
建筑主入口立面局部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32张图片
建筑南立面局部退台关系 ©张超



05
体验:多元的功能与丰富的空间


如何将项目涵盖的多种功能梳理并进行合理分布,乃至为未来业态调整保留余地,是我们在营造内部空间中首要考虑的。

功能排布上,设计在二层设置较为热闹的特色零售、集市与展览,三层则以创意办公空间为主。而项目主要的业态,私厨、画廊、剧场则设置于四、五层。 功能最为复合的四层,则包括城市展厅、艺术商店(书店)、画廊、剧院入口等功能。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33张图片
整体功能及动线轴侧分析图 ©一乘建筑

4F-城市展厅

随电梯到达四楼的人们,首先进入的是城市展厅这一空间,设计利用建筑内部原有1.2米的高差,创造了一个漫游和体验式的展厅空间。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34张图片
四楼城市展厅拆解分析图 ©一乘建筑

在项目建成的一段时间后,一乘以“对话的概念”为策展主题,在四楼的城市展厅做了第一期策展,详实记录了整个项目的设计讨论和建造过程。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35张图片
4F城市展厅《对话的概念》建筑主题展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36张图片
4F城市展厅《对话的概念》建筑主题展 ©张超


2-4F-楼梯改造


前往艺术商店,人们将首先被屋顶天窗撒落下的光影所以吸引,天窗下是贯穿2至4楼的楼梯,这里是建筑内部的主要交通节点,亦是人们组织沙龙或休憩之处。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37张图片
楼梯设计拆解图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38张图片
改造前楼梯现状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39张图片
改造后从楼梯仰望天窗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40张图片
从楼梯上来临近艺术商店(书店) ©张超


4F-艺术商店

艺术商店围绕采光天窗和楼梯一侧设计,天窗与大面积玻璃的使用,充分引入了上部的天光、远处的绿植,内外空间不断发生着交融和对话。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41张图片
四楼艺术商店拆解分析图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42张图片
改造前的艺术商店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43张图片
改造后艺术商店与采光中庭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44张图片
四楼平面看艺术商店(书店)和采光天窗的关系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45张图片
从商店看采光中庭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46张图片
从商店看采光中庭 ©张超


4F-画廊

与艺术商店对望的是画廊空间,设计师在此处保留了旧有建筑的结构柱。裸露的钢筋混泥土梁柱,与光洁的新建墙面产生了新与旧的对话,也暗示着下一功能空间的线索:完整保留原有建筑结构的画廊。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47张图片
改造前画廊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48张图片
改造后画廊入口与保留的结构加固痕迹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49张图片
画廊内部 ©张超


画廊内,由原有建筑井字梁搭建的无柱空间,形成了强烈的秩序感,一乘加入灯光的烘托,在强化这一美学感受的同时,得到了明亮舒适的光环境。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50张图片
画廊内部 ©张超

3-4F-剧场

剧场位于建筑东侧3-4层,在剧场空间的外部,建筑师让空间退让,形成双层灰空间连廊,让人们从这个地方进入室内,在感受空间与植物、风雨、阳光的同时,与环境形成了互动关系和停留感。连廊弱化了建筑与环境的边界,贯通两层的钢柱形成的严谨序列,也与周边自由生长的植物形成对比,而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可以从三楼平面进入。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51张图片
剧场空间生成策略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52张图片
剧场空间动线及细部拆解图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53张图片
剧场外部两层高灰空间与环境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54张图片
施工中的剧场内部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55张图片
完工后的剧场内部 ©张超


5F-餐厅

位于顶层的餐厅,围绕中心庭院,依托外部环境展开规划布局,以组团的形式,散布着餐厅包间与厨房等功能,建筑师通过将这些体块旋转,从顶部开洞,为内部空间奠定了和自然相对紧密的联系,每个房间的三角阳台,则丰富了空间的自然体验。站在其中,嗅见植物的芬芳,感受树影的斑驳。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56张图片
屋顶建筑生成策略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57张图片
屋顶动线及细部拆解图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58张图片
模型推敲-房间的屋面开洞为内部空间创造积极的采光条件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59张图片
餐厅入口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60张图片
餐厅入口看周围环境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61张图片
施工中的室内空间与自然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62张图片
空间与光的营造 ©张超


作为空间起承转合通达自然的关键,位于餐厅中部的架空环廊,以截面为150x150的工字钢矩阵展开,营造出轻盈和秩序的空间感受。地面由绿植、卵石、防腐木板、水泥地面等不同材质界定场域。置身其中,眺望远处的城市天际线,建筑与环境的对话,形成独特的场所精神,引人流连。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63张图片
屋顶露台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64张图片
露台庭院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65张图片
露台户外就餐区 ©张超



06
后记:重生亦是成长


燕晗高地建成一年后,一乘建筑将自己的工作室也搬到了这里。如果说每个建筑师都有一个记录自身成长的项目,那么燕晗高地就是之于一乘建筑的那一座。从与业主紧密、真诚地合作,到努力探索团队的边界,项目带给我们成长;而一座老旧建筑的新生,亦是一段成长。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66张图片
建筑东立面鸟瞰图 ©张超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67张图片
搬入燕晗高地后工作室的日常 ©罗琦



设计图纸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68张图片
总平面图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69张图片
一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70张图片
二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71张图片
三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72张图片
四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73张图片
五层平面图 ©一乘建筑

对话与重生:燕晗高地 Mountain View第74张图片
建筑剖面图 ©一乘建筑


项目名称:燕晗高地
项目地点: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香山街社区香山村6栋
设计团队:一乘建筑
主持建筑师:张博、王晶晶
团队:安炳祥、扶艳荔、丘健海、曾鸣、王婉月、袁晶晶、吴亚亚、马睿、邓洁雯(实习)、蔡梓莹(实习)、江培纯(实习)
建成状态:建成
建筑施工图:陈明
室内施工图:李南芳、李文奎
施工方:庄景煌(建筑)、李玉林(室内)
结构加固方式:外粘型钢加锚式箍板
材料:水泥自流平、耐候钢、竹钢、超白玻、玻璃砖、白色乳胶漆
灯光:PUDI谱迪照明
规模:6000平方米
设计周期:07/2017-12/2017
施工周期:02/2018-9/2019
摄影师:张超


来源:本文由一乘建筑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权归属一乘建筑所有。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687 articles)


旧建筑改造 (37 articles)


综合体 (191 articles)


餐饮 (19 articles)


画廊 (124 articles)


办公 (87 articles)


中国 (3563 articles)


深圳 (314 articles)


一乘建筑 (5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