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1张图片
©MLA+

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国际竞赛是以苏州青台村为实施对象,要求在500余亩(含水面)范围内,打造以设计为核心主题,商、旅、文、产于一体的中日设计产业综合体,配备国际设计奖永久会址、大师工作室、设计师公寓以及中日商业街、特色酒店等商业设施。


01   青台造物环
——  以空间为媒介,赋能造物场景


青台村,位于苏州相城南,毗邻喧闹古城,却被自然怀抱。从清代起发展水产渔业,渔村在历经农业合作化和工业转型中逐渐发展为被自然湿地环绕的工业村,恬静水乡与工业生产在冲突中产生混合但质朴的场所感——厂村交错,空间破碎,生活与生产场景交织。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2张图片
△  区位图 ©MLA+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3张图片
△  青台村现状 ©line+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4张图片
△  从渔村到工业设计村 ©MLA+


line+与MLA+联手,在设计方案中提出“造物环(creation loop)”概念,即通过一个闭环整合产业流与空间流。“环”的设想是我们在面对复杂的设计需求时的即刻判断,也是我们贯彻始终的理念。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5张图片
△  造物会坊:国际设计奖永久会址 ©line+

“造物环”从高效集约的“功能环”、清晰可达的“交通环”、产销一体的“产业环”三大内容组织环,以及在地性的建筑肌理、多表情的水体景观、多群体的聚居场景、十坊多样的体验景观四大赋能策略展开。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6张图片
©line+

在现存建筑肌理中,工业村四面环水,场地中部的大体量厂区沿十字街交叉口往两侧延伸,传统的家庭工厂呈单元组团式分布,以3-5个单体建筑围合或行列布局形成独立厂区单元。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7张图片
△  基地工厂分布现状 ©line+

在新的工业村设计中,我们决定适当保留南面沿河的小体量民居、厂房的大跨结构、十字街的空间结构和生态景观基底,在对场地肌理、空间结构、业态功能、生态景观更新的同时,也关注对城市文脉、原始肌理的保留和延续。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8张图片
△  前后肌理对比 ©line+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9张图片
△  工匠书坊:产业设计图书馆 ©line+


“水体”是场地内另一重要组分,“因水成街”的空间格局是江南小镇的传统特色。因循现存水网、路网布局,我们选择与整体规划概念最匹配、可实施性最强的多中心线性水网系统,以分散用水的方式,几条水系交汇形成中心区域,再分流形成网状水域空间。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10张图片
△  水网生成 ©MLA+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11张图片
△  经比较多种水网布局,最终确定多中心散落式 ©MLA+


不同尺度的水域营造出不同的水体景观表情,虽分散又在场景上相互关联,滨水码头、戏水游船、观水廊桥、亲水栈道,步移景异,游水游园。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12张图片
△  丰富的水景类型 ©MLA+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13张图片
△  水岸客坊:设计酒店 ©line+


我们认为的工业村不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游乐园,而是以城市更新的角度切入,将苏州的城市气质融入街巷场景中,营造一个有实质产业内容的、可深度游览体验和生活聚居的新型工业村。未来的青台村将是工业设计产业探索先行地,成为集合新中日生活风格的开发者,创新城市生活的倡导者和促进中日设计交流与发展的城市灵感创造者。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14张图片
©line+、MLA+


02   复合功能环
——  打散,提炼,重组


设计首先将商业、办公、休闲配套等十余种业态打散成环状排布,其核心目的在于消解同质化功能组团带来的“主体性”空间体验,同时将原本集中的餐饮/商业等配套功能进行延伸,扩大服务面积,旨在打造一个“日常生活化”的步行路径。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15张图片
©line+

同时,功能环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步行街道,而是在主街之外具有放射性延伸厚度的环形功能体验带,在“功能环”的组织下,原本割裂的功能通过有机组合形成了新的空间关系。与常规街巷尺度不同的是,我们将院落组团作为新的尺度单位,拓宽纵向上的体验厚度,延续原有场地肌理,而由多个院落相互嵌套形成的“复合功能环”,以多孔而开放的渗透性,丰富游览中的体验感。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16张图片
△  复合功能环 ©line+

具体到院落组团的形式,我们运用类型学原理,通过提炼诉求共性后重构,生成四种单元原型——前店后作坊的邻里模式、下动上静的商业模式、延续进深的商业模式和共享沿街配套的工作模式。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17张图片
△  四种单元原型 ©line+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18张图片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19张图片
△  单元组团内外街景 ©line+


而单元组团很大程度上是对原有建筑的保留和改建,竖向置入新功能体量以实现密度变异、功能集约,以立体空间的多层叠加来表现历史与现代的透明度,最终形成新旧肌理分层并置的全新空间格局。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20张图片
©line+


03   立体交通环
——  日常性与非日常性


在流线设计中,我们考虑到了社区中的两类群体——常驻居民和游客。常驻民群体包括园内工作室的设计师、商铺店员、居民等,他们的活动往往有高效便捷的日常性目的,而游客则更追求游园闲逛的非日常性体验感,通过立体的交通方式能同时满足这两种由不同群体带来的不同交通需求。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21张图片
△  目标群体诉求分析 ©line+

游客流线由商业街和水系组成,以“活动水街”为中轴,内环水系、外环商业街围绕形成曲折有趣的服务流线。通过廊道整体抬升形成的二层廊道系统串联起场地内的主要节点,为常驻民提供快捷可达的同时,其独特的屋面景观也成为场地吸引游客的一大特点。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22张图片
△  快捷便利的二层廊道系统 ©line+


04   青苔十坊
——  公共建筑的多重性


“十坊”是场地内的十个节点性的城市空间,意在突破均质化的肌理形态,差异化表达新工业村的特质,通过对在地建筑的转译表达,实现中日混合产业环境与新时代亚洲美学的平衡。另外,我们还充分考虑了城市公建在功能、时间、场景、公共性等多尺度下的建筑形态的多重性——公共的日常性、功能的复合性、时代的标志性。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23张图片
△  青苔十坊 ©line+、MLA+


造物会坊:国际设计奖永久会址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24张图片
△  开放的立体社区 ©line+

为了改变会议中心的低频使用状态,我们在其中植入“社区”的概念。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25张图片
©line+

展厅、创意工坊、设计餐厅等参与度高的功能被设置在建筑的底层,以院落街区的形式面向公众开放,并提供极具活力的公共界面。使用频率最低的主会议厅垂直叠加在建筑顶部,在极具地域特色的坡屋顶覆盖下,连绵不断的灰空间可供公共交流,也由此构成了一个开放的立体社区。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26张图片
△  24小时设计社区 ©line+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27张图片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28张图片
©line+



设计居坊:设计师公寓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29张图片
△  立体化的居住模式 ©line+

居住组团以可复制性的单元组团为前提,在底层商业街巷空间结构上采用悬挂的方式,垂直叠加居住增量,共享空间、社区配套、屋顶花园等纵向公共空间的置入为年轻的居住群体提供“立体园林”式邻里交往空间。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30张图片
©line+

五栋分散的公寓体量通过不同的朝向获得最佳景观视野,再由二层廊道串联互通成一个完整的居住区。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31张图片
△  立体化的点状布局 ©line+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32张图片
©line+



水心剧坊:文化剧场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33张图片
△  水上“双面”剧场 ©line+

剧场位于南侧水岸边视野较好处,而双向舞台的概念充分地将环境纳入剧场可变性的一部分。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34张图片
©line+

柔化的曲线屋面将室内剧场、室外剧场、观景平台和水体景观自然地包裹起来。


05   全流程的产业环
——  设计、销售一体的正循环


工业村的运营主要建立在工业设计产业、文创旅游和城市人居三个方面。“产业环”的概念汲取自中日工业设计产业的共建逻辑,由“十坊”形成“创造(灵感工坊&工匠书坊)-生产(大师作坊&设计居坊)-推广(造物会坊&水心剧坊)-销售(怦然膳坊&风情坊肆)-体验(水岸客坊&活力律坊)”的工业设计全阶段一体化闭环,构成设计、销售一体的正循环系统。另外,在游客、设计师、居民等不同群体的情感联系上,多样的生产空间为媒介,赋能造物场景,锚定生活与设计的共生关系。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35张图片
△  构建工业设计全流程闭环 ©MLA+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36张图片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37张图片
△  风情坊肆 & 怦然膳坊 ©line+



06   结语

“环”在传统语义和图示概念中有无穷的含义,青台“造物环”旨在用一种包罗万象的理念对待混合的业态、多元的风格,并从中形成一种清晰理性的平衡。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38张图片
△  工匠书坊:产业设计图书馆 ©line+

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是一次新时代的新型产业实践探索,它是与时俱进的,运用立体化发展、复合化布局等现代规划设计理念,以综合性的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促成工业村的宏观更新与发展。同时它也是真实透明的,设计切实地考虑到空间使用者的诉求和公共性需求,为城市提供一处标识性的、多元的、有机的公共空间。

中标候选方案 | 造物环: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城市更新第39张图片
©line+

项目名称  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
项目位置   苏州相城区
设计单位   line+建筑事务所、MLA+亩加
设计团队(line+)   孟凡浩、苏可伦、杨含悦、朱骁靖、黄昱锟,周少卿(实习)
设计团队(MLA+)   Martin Probst、曹睿芝、吴若璟、陈宪、陈迪、尚叶青(实习)、杨文琦(实习)、吴美思(实习)
建筑面积   约170000㎡
设计时间   2021
开发单位   苏州市青苔造物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来源:本文由line+建筑事务所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权归属line+建筑事务所所有。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685 articles)


综合体 (191 articles)


商业街 (26 articles)


酒店 (229 articles)


中国 (3562 articles)


苏州 (96 articles)


line+建筑事务所 (33 articles)


城市更新 (32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