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一只建筑精,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1张图片

引言
Introduction


作为艺术流派和设计史中为大家熟知的“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它们之间的差异和争论仅仅是概念之争吗?本文将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后的一系列社会现象的分析,尝试告诉大家到底是什么促成了后期现代主义概念的兴起。


1 现代主义的背景与兴起
The background and rise of modernism


在工业革命促使的迈向新时代的社会进程中,由于生产效率被大大提高,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各种经济制度转型后产生的矛盾。其中一大矛盾是传统的手工业人与机器之间的矛盾,由于工业的发达,手工业从事者的生产价值遭到贬值,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引发了一系列有关于机器与手工艺之间的思考。很显然的,在当时西方设计史中最主要的矛盾也由于工业化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影响变成了机器生产与手工艺人之间的矛盾。用约翰·拉斯金的话来说,机器把手工艺人变成了工人。但是初始工艺运动反工业口号只是激化了这种矛盾。威廉莫里斯的红屋设计则是处于二者之间,他一方面继承约翰拉斯金的思想,另一方面有早期现代设计的概念即机器生产与手工艺相结合。他们并没有广泛传播,而是引发了一些现代设计对于自身的第一次思考。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2张图片
▲ 红屋(英国伦敦  1864)图片来源:知乎

在英国诞生的新艺术运动内涵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是不被当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所接受的,但是其在艺术领域的影响力也让德国不容忽视。于是由赫尔曼为代表的德国官方声音主张将艺术,手工艺与工业相结合,艺术和设计与工业的联系也随之愈加紧密,现代主义设计也随之开展。贝伦斯的联合通用电气公司便是将这类“实用主义”的典型代表,在迎合当时工业发展的同时,保障了大规模生产与总体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最初设想,还承担着推动欧洲工业兴国的使命。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3张图片
▲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德国 1908)

二战后,现代主义在美国率先蓬勃发展,美国是唯一一个在二战期间本土未受到任何战争影响的国家,当时美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最好的工业体系以及因战争流亡至美的设计大师们。譬如,密斯设计的摩天大厦芝加哥湖滨大道公寓和纽约西格莱姆大厦便以其前卫的理念风格成为一代建筑经典,工业生产的新技术与新材料为其保障。欧洲也因战争的原因,现代城市面临着大规模的重建,现代主义推崇的实用主义,功能主义刚好契合当时政府由于战争而经济紧张的困境,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便是战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之一,以价格低廉的混凝土为建筑材料,追求功能性为其特点。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4张图片
▲芝加哥湖滨大道公寓(美国芝加哥 1951)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5张图片
▲西格拉姆大厦(美国纽约 1958)图片来源:有方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6张图片
▲马赛公寓(法国马赛 1947-1952)图片来源:有方



2 现代主义(功能主义)与产业关系
What does city life like without elec


从19世纪开始到二战结束,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和规模化的生产使得现代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而我们能够看到工业化和产业的发展是现代主义不断前进并迈向后现代的重要一步。现代主义或许并非只是思想上自上而下的转变,而是被技术和产业这样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让我们从二战后工业产业的发展来看看二战之后,饱经战火的欧洲破败不堪,而由于美苏冷战所带来的“欧洲复兴计划”,欧洲的工业化和社会经济搭上了美国发展的快车。[1]我们可以具体了解一下现代主义设计是如何被产业所影响的。


2.1 生产技术之可能性

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得原本不可能实现的结构与形式成为了可能。二战中铝合金等合金材料、胶合板以及塑料的产能得到了极大的增长。这本身与战争的需求分不开关系,具体而言,从1900年到1941年,全世界的铝产量就从不到7000吨增长到了100万吨,40年增长了147倍。在珍珠港事件之后中,美国政府也开始控制铝生产,导致铝合金产业进一步高速增长。[2]

而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铝合金被用于建筑结构上。1951年,英国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穹顶结构“Dome of Discovery”。从这其中不难发现设计形式与技术产业中的关系。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7张图片
▲Dome of discovery(英国伦敦 1951)图片来源:建道设计

除了建筑之外,我们可以看到二战前大多的日用产品还是木制外壳的,而当二战中发展的金属冲压和焊接的技术使用在日用产品上,也使得新的产品设计被广泛使用。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8张图片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9张图片
▲留声机与1955年的博朗 SK2 对比

光有材料和一些加工技术的发展还无法说明战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是如何高歌猛进。而工业生产之所以能被规模化和产业化也无法离开标准化生产的影响。二战以前,美国就已经在推行标准化生产,而欧洲在战争中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带来了许多维修和补给方面的问题,在战后也都开始进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大大降低了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的成本,这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满足功能的模式正与现代主义或者说是功能主义所提倡的设计思想达成一致。而这种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也对设计本身提出了要求。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10张图片
▲法古斯工厂 图片来源:Archdaily

从建筑设计上看,标准化的生产对于大规模的建造大量建筑十分有利。人们可以在工厂中生产零件甚至是部分建筑,然后运输到工地进行组装。那这样可以被批量化建造的建筑在何时又因为什么成为了社会的必然选择呢?这就与当时的欧洲战后经济和人口现象有关了


2.2 从战后社会变迁到社会住宅的产生

欧洲的装配式建筑的思想很早就被提出和实验,但并未被大量的应用。德国有色金属HKM公司在一战后就开始实验性的建造预制的铜屋,格罗皮乌斯还曾参与到铜屋的设计和营销中。而我们所熟知的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就奠定了工业化住宅的思想基础,他的“别墅公寓理论”也成为未来市民住房的预想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11张图片
▲HKM公司生产的铜屋,称其可以在24小时内装配完成

而在二战之后,相比于私人别墅式的建筑,标准化生产更大的影响到了工薪阶层人的生活。二战后,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许多欧洲人从殖民地返回故土,并且引入了外来劳动力,美国也接收了大量从拉美迁入的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社会需要找到一种迅速满足城市建设和住房短缺问题的方式。装配式的建筑也就从实验和理论逐步走向现实,这一走向并非是只是一个美好的想象和建筑师的突发奇想,而是实现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迫切需要。

法国的“社会化住宅”则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其起源可以追溯至19世纪中期的工人住宅,随着一战破坏导致的住房短缺和社会呼吁,社会住房的建设逐渐成为了政府的职责。但这一时期的社会住宅建设只能影响到全法国人口的2%,仍然不能满足法国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而在1950年后,法国政府先后以法律确立了“低租金住宅”以及1953年的“库朗计划”,政府逐步的成为了社会住宅建设的主导。而在1954年由于一名妇女冻死街头而引起的公众运动后,政府紧急的在全国220个城市建设了12000套新住宅来满足住房需要。[6]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12张图片
▲大片的社会化住宅

而需要满足如此大量的住房需要,标准化工业化的生产模式以及简介的现代主义建筑则成为了必然的选择。法国的社会住宅也影响到了今天闻名世界的“赫鲁晓夫楼”,想必我们对于赫鲁晓夫楼的形象也是十分熟悉。在这一类建筑描绘的未来想象中,似乎工薪阶层们也都能实现住房的自由,得到美好的生活。

从战后欧洲产业化的发展以及经济和人口的变化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经济和产业对建筑影响的一个缩影。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13张图片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14张图片
▲ 赫鲁晓夫楼

另外,虽然今天我们或许都不愿居住在这样所谓枯燥的或者设施陈旧的“社会住宅”当中,但是引用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话来说:”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居民搬进了这种楼房内,虽说居室窄小,舒适度低,但毕竟有了属于个人的、自己的房子。“


3 不是所有人都在期盼后现代主义
Not everyone is looking forward to postmodernism

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而又反叛现代主义,它在批判现代主义的基础之上建立。但是教科书中写道,是人们不满足于现代主义的枯燥与乏味,而进一步追求后现代主义的个性化,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对于个性化追求的背后,是否潜藏着经济与资本逐利的逻辑呢?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张,究竟又站在谁的立场上被提出呢?我们需要梳理这段时期的经济与社会面貌,才能够看到设计背后的故事。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15张图片
▲流水别墅


3.1  人民的生活 社会的经济状况与产业更迭

随着工业革命推动现代主义发展的时间线来看,美国国内经历了数次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起因为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一战结束后,美国长期盲目投资,国内出现了虚假的繁荣状况,但是实际上国内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不景气,失业人数增加,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潜伏在其中。随着1929年美国证券交易所破产,失业工人数量不断增加,商业持续萎缩,到1933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56.6%。根据美国劳工部统计局的数字,1929年的失业人数为150万,不超过民用劳动力总数的3.1%;到1933年失业人数则有1260万,超过劳动力的25%。在美国城市中,一时间存在着大量的无家可归者以及拾荒者。这种境况在二战开始后略有好转,因为美国初始作为武器提供国,期间军工产业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16张图片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  图片来源:知乎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命运的影响时说过:“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日趋恶化。”在战后美国的垄断资产阶级虽然推崇“高工资,高福利”的政策,工人的工资也有所提高,但是美国工人阶级的被剥削程度也大幅度提高。二战后,美国初期是通过战争形势来转移国内的剥削矛盾,从历史可以看到,1950- 1953 年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9%,在1964- 1973 年越南战争期间,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也达5.3%。西摩.梅尔曼估计美国民间劳动力中有20%的人在经济上依靠国防部为生。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17张图片
▲《战后美国工人阶级被剥削程度进一步提高》_姚廷纲

这一切的影响都是由于因工业革命产生的大规模生产线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暴露了其重要矛盾,效率与积累的矛盾。于是当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高于人们所需的积累数量时,资本为了保证他们的利益采用了福特主义来处理过度积累这一问题。福特主义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以较低产品价格作为竞争的手段。美国汽车公司福特便引进了这种有助于大规模生产的生产方式,以来降低他们的成本。资本从时间和空间两者上来试图控制这一矛盾,在时间上,通过债务经济来控制商业界(结果是通货膨胀),在空间上,将工业产业转移至其他地区,建立新的工业地理中心。新的工业转移也是为了降低甲方的成本,以达到资本方盈利的目的。但是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只是保护了资本的利益,对于本土或市内的工人而言,则面临着失业问题。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18张图片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中央公园失业者的流浪屋
图片来源:知乎


然而,战争是不可能一直持续的。往后以发达国家为首,尤其是美国,将支撑着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开始将基础性工业转向了服务业,信息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美国的跨国公司也大量发展,将一些低廉的工业转移至其他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地区,譬如东南亚,这使得东南亚的工业迅速发展,成为一时的“亚洲五小龙”。据统计,“50,60年代美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占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比重的30%左右,到了1970年,这一比重就超过了40%-41.1%.....”[5]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19张图片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20张图片
▲制造业产业迁移  图片来源:知乎

产业的转移加上城市的原本工业产业往郊区化发展,这使得城市中的劳动力们再度陷入失业困局。在美国的白人们逐渐郊区化的同时,美国的黑人们也通过平权运动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的就业市场逐渐处于“消化不良”状态。在如此反复的经济危机失业下,人们都是在苦恼明天的生计和住房问题时,似乎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考虑现代主义是否会转换至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否有应该被后现代主义取缔并批判的情况。如果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与发展并不是普通人们考虑与期待的,那么真正想要后现代主义风格发展的推动者又是谁呢?

      
3.2  真正的推动者(人与技术)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美国的高等教育在短暂的20年内就完全进入了普及化状态,“据统计,到70年代中期,高等院校的数量比1970年增加一半左右。各类高等院校每年招生人数由1940年的150万增加到1960年的323.6万,1970年增加到858.1万,1977年则增加至1118.5万,入学率已经达到50%.然而,并不是高等教育普及化了就能完全促进就业,但是众所周知,大学仍然是踏入中产阶级的一个敲门砖。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促进了美国中产阶级队伍的迅速扩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军事化也使得美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期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也使得中产阶级的数量不断增加。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21张图片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22张图片
▲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 图片来源:知乎

对于中产阶级的消费评价,左翼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与丹尼尔.贝尔都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战后美国中产阶级的消费功能不断膨胀,消费主义泛滥。弗兰克、杜宁等考察了中产阶级消费开支和资源消耗不断扩大的表现形式,他们从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提出了中产阶级社会功能变化的另一个方面,即节俭观念退化、生产动力下降的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公共政策导向对中产阶级社会功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全面铺开,造就了中产阶级这一新的特权阶层,特别是美国在六七十年代以中产阶级为中心的一套税收与福利保障体系,进一步改善了他们的收入,促使他们提高消费能力。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23张图片
▲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街道生活 图片来源:知乎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24张图片
▲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生活广告宣传  图片来源:知乎


在普通人依旧为温饱而感到困扰的时候,中上层的特权阶层已经享受了进一步的福利体制,他们需要一个能够凸显他们特权的表现,后现代主义似乎也就随之催生了。


4 后现代主义如何为消费服务?
How does postmodernism serve consumption?

设计了红屋并且引导了手工艺运动的威廉·莫里斯被视作是向现代主义迈出了重要一步的手工艺者,他希望能够做出平民消费和购买的起的产品——“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但他对机器“粗制滥造”的排斥也使得他所做出的产品并非能使他所说的“千千万万”的人购买的起。这或许恰恰成为了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建筑中所产生问题的一个隐喻。回到我们今天的设计,究竟是以使用为目的的设计多,还是以消费为目的的设计多,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4.1从实用到消费,现代主义的初心还在吗?

设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向消费的呢?大约在19世纪30年代,美国已经进入了消费型社会。在19世纪60年代中期,欧洲也进入了消费社会。比如在19世纪50年代早期,西德工人阶级基本摆脱了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但生活仍然较为拮据,1955年,西德工人阶级4人家庭的可支配月收入为305DM,拥有冰箱的家庭只占到了10%。而到了60年代,工人阶级的月收入上升至847DM,冰箱保有量也达到了51%。[1]

在这时候,现代主义的工业生产和设计方式还在很好的发挥着作用,便利的产品产品不再只为了少部分人而存在。但是在某一个选择的岔路口上,经济利益又悄无声息的将设计推向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消费主义。

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通用公司提出了有计划废止的概念,既通过设计,使特定产品在经过一定的使用年限之后显得过时、陈旧;或有意为产品规定有限的使用寿命,过期后需要报废更新,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新的购买需求和消费欲望的一种企业策略。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25张图片
▲美国工业化生产汽车广告

在这样的策略下,通过对功能、款式、质量的废止,使得消费者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购买的产品。这一概念已经深入了我们今天的生活,联想到今天的许多人热衷的苹果手机,以及各式各样的服饰、生活用品,有多少是我们因为其无法使用而更新的呢?

英国画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在1956年首创了一种波普风格的拼贴画作,画中的内容都是从海报和广告画上裁剪而来。画里有药品杂志上剪下来的肌肉发达的半裸男人,手里拿着像网球拍艘巨大的棒棒糖;有性感的半裸女郎,其乳头上还贴着闪闪发光的小金属片;室内墙上挂着当时的通俗漫画《青春浪漫》(Young Romance),并加了镜框;桌上放着一块包装好的“罗杰基斯特”牌火腿;还有电视机、录音机、吸尘器、台灯等现代家庭必需品,灯罩上印着“福特”标志;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边街道上的巨大电影广告的局部。[4]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26张图片
▲波普画作:理查德•汉密尔顿
《是什么让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


二战之前的生产型社会中,现代主义追求一种简洁和克制,而在二战之后逐渐走向的的消费型社会中,现代主义终于走向了自己的桎梏。

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如果不是现代主义带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今天也无法使用到如此丰富并且能够负担得起的产品,但也正因为现代主义的生产与生活,将我们带向了消费的彼岸。


4.2 被消费的空间

如果不是迈向了现代主义,我们或许也不会走向消费社会,我们或许也无法像今天一样获得如此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消费又让其中的一些人走向了消费不起的境地。当我们转过身来,或许会惊觉,也许并不是人,不是设计师,而是形形色色的物和消费塑造了我们的空间。那我们也许想问一个问题,当我们急切的要求一个后现代空间的产生的时候,我们的立场,是在像现代主义刚刚提出时那样——在为大多数人做设计吗?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27张图片
▲2021年中国十大丑陋建筑第一名 恒大海花岛建筑群

“从理论上来说,因为空间不仅可以提供居住,还能成为增值的财产,这种性质的居住空间就可以被无休止的追逐和投资,它是贪欲攫取的对象。” [4](汪民安.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M].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而在后现代的商业和居住空间中我们还在无尽的增加空间可以被消费的属性。如何让一个房产增加其价值呢?当我们不再满足于交通的便利、环境的适宜这些基本的欲望时(且不说这些基本欲望大多也是消费社会下的产物),我们想要通过各种各样彰显欲望的设计去体现设计赋予空间的消费价值。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或许就需要问自己,我们是否向拉斯维加斯学习的太多了?以至于在某些时候忘记了我们并不来自于那里。


参考文献:

[1]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公共政策导向对中产阶级社会功能的影响
[2]  杨一洲.战争与设计:两次世界大战时期设计的批判性思考[D].南京艺术学院,2019(01).
[3]吴晨,李孔岳.19世纪以来美国的四次经济危机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学术研究,2009(07):78-84.
[4]王宗亮. 波普:站在游戏的尽头[J]. 东方艺术, 2015(1):98-99.
[5]《探析20世纪70,80年代美国青年失业的原因》 高咚咚
[6]孙莹. 法国社会住房的政策演变和建设发展[J]. 国际城市规划, 2016, 31(6):8.


图片说明:
本文图片来源已注明,未注明图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期原创 / Surisoey
# 什么都想尝试的表演性人格,vlog博主,早睡早起养生人,爱旅游,读书和摆烂


本期原创 / 三六
# 全网ID:这个三六不太六
清华美院环艺系在读,偶尔写诗,摄影,拍短片儿。希望能学会从设计的角度思考。


编辑 / 白雎   审核 / 尤加利叶丶

现代主义到底败在谁的手上?第28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57 articles)


一只建筑精 (63 articles)


建筑设计 (1741 articles)


现代主义 (30 articles)


后现代主义 (14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