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上海工业遗产、上世纪三十年代建筑、网红酒店、服务设施… …这些词都是老码头水舍的标签。如果要给水舍加上新规划、新定位、新公共空间,这些新标签该如何与旧标签相处?6月,水舍酒店暂停营业,也迎来了新改造。三益设计对锅炉房进行微改造,小尺度的改变将成为水舍的新开端,探索新社会语境中的设计方法。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1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01.
社会造景
在景观社会中“反叛”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2张图片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3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大尺度地建造呈现出一种新社会关系的“景观”。若干个“景观”堆积,则反向强化快速建造的社会关系,即法国情景主义者居伊·德波(Guy Debord)定义的景观社会:这里的景观并非“landscape”,而是为了图像化(网红)生成的景观“spectacle”,是一种表象的“景观”,而以物和人为本体的“造景”。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4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上海水舍微更新,是水舍更新计划的一部分。

水舍位于上海南外滩老码头新规划区内,原有的三层建筑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武装总部,十年前增加第四层改造为精品设计酒店。改造保留了原有的混凝土肌理,增加了耐候钢结构,使用特色表皮材料,与黄埔江的船舶形成工业空间的连结,是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一个回忆。

今年六月,水舍停业并将停车场规划为城市公共绿地,这一功能的改变让工业时代的厂房和老码头现代发展有了“社会造景”的契机。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5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6张图片
位于上海南外滩老码头区域的水舍锅炉房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7张图片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8张图片
水舍微更新前场地情况,摄影:刘松恺


本次三益对水舍锅炉房进行改造,营造一个“Mini Stage”,是水舍与未来公共绿地的过渡,也是“社会造景”的引言。

建筑师从批判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过往的“社会景观”转变为“社会造景”。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9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10张图片
摄影:曹大卫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11张图片


02.
场地造景
在封闭城市中“流动”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12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场地是造景的第一对象。原本的景观社会沉浸于工业遗产营造的浪漫中,以一种图像化的手法强化场所感,失去了时间变化的规律。

水舍的锅炉房位于建筑的一侧,即相接又不相连,所以在改造过程中,我们不刻意去追求材质和形态的延续,将图像式的展示转向功能化的使用,形成一种关于流动和封闭的策略。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13张图片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14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15张图片
平面图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16张图片
正立面图


微改造位于建筑的端头,是街道的行走方向,随着人流导向自然而然形成流动的轴线,将工业场地氛围“流动”过渡到公共开放的场地氛围中。所以与原建筑相接的立面,形成封闭底层,延续封闭感,但同时微改造的高度远低于建筑高度,封闭感也在持续减弱,人群和状态继续“流动”,到达微改造的另一侧,一个开放的并且设有接纳性座位的空间,封闭感全部“流走”,有序的流动生成过渡性的场地造景。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17张图片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18张图片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19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在材料的选择上,建筑师从周边环境中提取出折叠铝板、水泥材质和色彩元素,将过往的时间以材料的形式凝固。新老材料的直接对比,加大过去和现在之间的距离感,反衬出场地之间的时间流动,历史成为一个背景化的封闭场所。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20张图片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21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22张图片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23张图片
摄影:曹大卫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24张图片
材质提取研究



03.
空间造景
在符号城市中“运动”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25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当空间赋予功能后,将不再是以图像符号为本体的景观社会。

在面向城市公园开放的场地中,增加文旅展示窗,立面嵌入一体化的现代造型雨棚、灯光及休憩座椅,强化流动后的开放互动性,建立一种新的观景方式。建筑中的小公共空间与场地中大公共绿地空间对接,将曾经被同化的图像转变为沉浸式体验之中。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26张图片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27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28张图片
侧立面图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29张图片
剖面图


当微空间和观众介入到空间造景中,水舍将会增加新的篇章,一个脱离原有景观社会的新故事,形成一条新的时间轴,成为城市重新生长迭代的开端,也是外滩故事中的一部分。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30张图片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31张图片
水舍锅炉房带来的无限可能

这正好应了当代艺术家倪卫华的那句话,“我们经历的当下都是未来的历史”。我们邀请倪老师在水舍的墙体上创作新一期“追痕”,由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书写,不断的延续、覆盖和更新,如同水舍和微改造以及城市的关系,希望可以引起“景观社会”和“社会造景”的思考。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32张图片

追痕

《追痕》是艺术家倪卫华创造并发起,由跨地域、跨年龄、跨职业的各路人士广泛参与的观念艺术活动。《追痕》运用反衬填色描绘方式,以城市边缘工厂、住宅废墟墙壁为画布,用黑白反差将墙体痕迹的对比度拉到最大,赋予它们仪式感。2018年起,户外系列作品《追痕》聚焦并探讨社会景观和时代痛点,成为“艺术介入社会”又一引人注目的案例。

倪卫华,著名当代艺术家,曾在北京、上海、洛杉矶等地举办个展,并参加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马拉喀什双年展、法国戛纳艺术电影节、丹麦摄影双年展、中国艺术在巴西等国内外重要展览。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33张图片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34张图片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35张图片
《追痕》在水舍活动现场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36张图片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37张图片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38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39张图片
摄影:Mark Justin Shen


深处于“景观社会”中,我们很难避开图像设置的陷阱中,但也是因为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才产生一种反思的思考方式,将刻板的逻辑线条逆向行走,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可以从小装置微改造处理。水舍微改造,是历史到当代的过渡,也是封闭到开放的过渡,更是是建筑师从“景观”到“造景”的思维过渡。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40张图片

上海水舍微更新: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第41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 特别鸣谢 -

艺术家倪卫华
及参与水舍“追痕”艺术项目的所有志愿者


项目名称:上海老码头微更新项目
项目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毛家园路
建设单位:上海创邑实业有限公司
基地面积:180㎡
建筑面积:70㎡
设计时间:2019.10-2020.04
建造时间:2020.01-2020.07
方案及施工图设计: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团队
主创建筑师:贾正阳、王莹
方案:游登阳、吕家俊、曹大卫、冯若倩、于佳玉、高伯豪、王俊、蒙明慧、陈炜彬
建筑:焦峰
结构:陈思强
机电:薛靖轶、张施皓
施工单位:上海宏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摄影:刘松恺、曹大卫、Mark Justin Shen


来源:本文由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权归属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所有。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规划 (199 articles)


街区规划 (13 articles)


公共空间 (214 articles)


改造项目 (180 articles)


中国 (3563 articles)


上海 (664 articles)


三益设计 (54 articles)


铝板 (128 articles)


水泥 (160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