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下载百度网盘链接http://pan.baidu.com/s/1o7kfm7S

柏林犹太博物馆 by 丹尼尔·里伯斯金第1张图片

  1999年1月,柏林犹太博物馆初次落成开幕,里头空无一物,但是外面却有好几千人排队等着参观。当大门首度开启,人潮涌入时,工人还在进行最后的细部修饰。

  第一年,就有三十五万人慕名而来。

  两年后,2001年9月8日,这次德国当局把博物馆塞满了展览品,重新举办一次盛大的国际级开幕仪式,把犹太博物馆从地方机构升格为联邦机构,并正式命名为:「柏林犹太博物馆:日耳曼犹太人历史两千年」。

  历时十二年,前后经过五次更名,四次政府改组,三任馆长,这栋备受争议与瞩目的建筑终于尘埃落定。

  就是这栋建筑,使大器晚成的建筑师李伯斯金一炮而红。

  李伯斯金生于1946年,是犹太裔波兰人,小时候随父母移居美国。他的父母是大屠杀的幸存者。他自述虽然成年后一直以建筑设计为业,但直到52岁才算真正有自己的作品。柏林犹太博物馆奠定了他的国际声望,从此来自世界各地的建案邀约不断。美国911事件后,原址重建吸引了全球各方好手角逐,最后也由他拔得头筹,得到「自由塔」设计案及总规划师头衔。

  一栋纪念历史伤痕的建筑,究竟应该长成什么样子?

  柏林犹太博物馆原本只是个小建案,当局想在柏林博物馆旁附设一个独立的「犹太部门」,参加比图的建筑师来自世界各地,所有人都提出类似的想法:一个抚慰人心、吸引人的中性空间。

  但身为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李伯斯金无法以中性立场来来看待这个议题,把焦点仅放在数字和品味上。他引述哲学家阿多诺的话说,「要是谁能以中性立场来看大屠杀,能够且愿意用统计术语来讨论,那么他就接受了纳粹的立场」。

  他的设计不但不抚慰人心,还直接把这道伤痕具象化为曲折破碎的空间,展现在世人眼前。

  从空中俯瞰,柏林犹太博物馆就像一道被割裂的伤疤。

柏林犹太博物馆 by 丹尼尔·里伯斯金第2张图片

  墙上的窗,活像用乱刀劈过的伤痕,诉说着犹太人千百年来的「痛」。

柏林犹太博物馆 by 丹尼尔·里伯斯金第3张图片

  在他的回忆录中,李伯斯金这样形容自己的作品:

  「在我设计的曲折建筑之中,是片虚空间 (Void) – 像某种快捷方式,但其中什么也没有。这片虚空间支离破碎,穿过侧廊,穿过走道,进入办公室,又从中折出。我想,整个犹太博物馆的精神都在那片虚空间之中。」

柏林犹太博物馆 by 丹尼尔·里伯斯金第4张图片

  「我设计了一个通道,尽头没有路。」

柏林犹太博物馆 by 丹尼尔·里伯斯金第5张图片

  「我设计了一个空间,大屠杀塔 (Holocaust Tower),里头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屋内唯一的光线从顶上一道裂缝透进来,但从底下几乎看不到这道裂缝。」

柏林犹太博物馆 by 丹尼尔·里伯斯金第6张图片

  「我设计了一座花园,植物种在49根柱子上,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地面倾斜,让参观者有迷失方向、甚至头晕的感觉。这座花园是要纪念那些被迫离开柏林的犹太人,我希望提醒参观者,德国犹太人的毁灭,以及到一个跟自己完全没有渊源的陌生国度是什么样感觉。」

柏林犹太博物馆 by 丹尼尔·里伯斯金第7张图片

  「这栋新建筑最离经叛道的地方是没有前门。参观者必须先进到柏林博物馆原来的巴洛克建筑,再走进地面下的三条通道。这两栋建筑物所涵纳的历史,彼此之间的联系虽然不是一眼可辨,但实则密不可分,而且留在柏林的根柢永不磨灭。」

柏林犹太博物馆 by 丹尼尔·里伯斯金第8张图片

   人人都说,这种房子根本盖不起来。李伯斯金心里清楚,他虽然赢得竞图,但如果就此放手,这栋结构诡异的建筑大概永远沦为纸上谈兵,不了了之。最后他孤注一掷,放弃洛杉矶盖提美术馆待遇优渥的职位,举家迁到柏林,决心亲手完成他平生的第一个大案子。

  这一待就是十二年。

  这期间,统一后的德国政坛风雨不断,多亏了他那擅长政治的另一半,才能挺过风风雨雨,顺利完成这项别人眼中不可能的任务。

  十二年不畏外界质疑,全心投入,连建房子的工人都受到感召。李伯斯金回忆说,有一天他在工地巡视,切割玻璃的组长走到他身边,把手搭在他肩上。博物馆用到约一千片玻璃,其中大概除了五片,所有玻璃的形状都不一样。每一块玻璃都是这位仁兄亲自切割,花了一整年的时间。

  「你毁了我的人生!」这位切玻璃已经切上瘾的工人大笑道:「这是我做过最棒的工作。再也没办法回头去做一般的窗户了!」

柏林犹太博物馆 by 丹尼尔·里伯斯金第9张图片

  李伯斯金曾说,他总是把这栋建筑想成某种文本,是要去读的。这就是犹太博物馆最动人之处。

  有一天,两名犹太老妇人来参观博物馆。她们生在柏林,侥幸逃过大屠杀后侨居英国,在伦敦标准晚报特别安排下,她们战后第一次回到柏林。

  李伯斯金陪着她们缓缓走进大屠杀塔。「我们进到里头,一道金属门在我们身后重重关上,毫不留情。当时是冬天,塔里没有暖气,可以听到塔外对街学校的孩子嬉戏声、菩提大道上的车水马龙、博物馆里的交谈声。我们就跟战时的德国犹太人一样,都从正常生活隔了出来。」两位老妇人泪如雨下。

  这样的情境,我们只能想象。

  唯有犹太人懂。

  那是他们整个民族独特的集体经验,而李伯斯金以一栋建筑,具象了如此错综复杂、恐怖莫名的体验。

  对他而言,「重要的是,每一栋建筑都捕捉、表达众人的想法与情感。如果设计得当,这些看似坚硬、没有生气的结构拥有启发的力量,甚至疗伤的力量。」

  这句话无疑为「伤痕建筑」作了最佳诠释。

  我想起二二八公园。

  改天,或许,去散散步吧。



专筑粮仓——互动式资料分享平台

汇集众多高价值的设计资料,在这里,您可以和千万网友分享自己手中的文档,专筑将同您一起构建全球最大的设计资料库!

粮仓资料2群new:204369168  
专筑粮仓资料2群

学习,交流,群分享定期更新大量资料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如未标明来源或作者,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致电,我们核实后将尽快删除。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视频 (310 articles)


纪录片 (158 articles)


文化建筑 (1398 articles)


博物馆 (696 articles)


博物馆设计 (46 articles)


艺术博物馆 (74 articles)


大师名筑 (77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