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感谢特约建筑评论人每筑建文将本文授权「专筑网」
地址:北京,中国
项目负责人:庄惟敏
设计团队:庄惟敏、张维、杜爽等
合作:北京市电力设计院
场地面积:7502.90 m2
总建筑面积:47767.75m2(含地上24880.80m2,地下22886.95m2)
建筑高度:60m
设计时间:2009~2011
建设单位:国家电网公司
摄影师:姚力,程正雨,张婷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我国用电需求增长迅速,城市为满足输电、变电和配电需求建设了大量的变电站。城市中的新增变电站在一定程度上都面临缺乏混合利用开发强度低、邻避效应明显、自我封闭与城市环境不协调的问题。本项目尝试通过促进政府部门、投资方、建设方和使用者之间的交流,提出整体问题解决方案。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1张图片
场地原状. 图片 © 张婷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2张图片
城市变电站典型模式. 图片来源网络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3张图片
中山会馆视角 1. 图片 © 姚力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4张图片
菜市口大街视角 1. 图片 © 姚力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5张图片
菜市口大街视角 2. 图片 © 姚力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6张图片
胡同区视角 1. 图片 © 姚力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7张图片
胡同区视角 2. 图片 © 姚力

中心旧城区燃煤小锅炉排放不达标是北京雾霾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北京市发改委和环保局为此推行“煤改电”计划,菜市口220 KV变电站及附属设施为市“煤改电”的重点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侧紧邻区历史文物中山会馆,东侧与胡同民居相连。规划部门要求建设220KV输变电站并和城市风貌相协调;周边居民不希望建设有围墙的地上变电站;而建设方对需要花费数倍于地上变电站的地下做法并不积极,同时要求建立80m高超大体量地上建筑获取利益。在民众诉求、政府意志和企业利益之间,该项目反复几次后一度陷入僵局。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8张图片
菜市口大街夜景. 图片 © 姚力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9张图片
概念图示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10张图片
总平面图

设计团队以策划介入,通过多方多次协调重写设计任务书:规划控制建筑高度60m,北侧30m范围内为文保建控区,建构筑物控高5m。项目包括220KV变电站主厂房及电力科技馆两部分内容。其中地下三至五层为变电站主厂房,是世界首座可参观的地下220KV智能变电站。地下二层以上为具有商业价值的附属设施(电力科技馆及电力客服中心办公用房)。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11张图片
菜市口大街视角 3. 图片 © 姚力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12张图片
中山会馆视角 2. 图片 © 姚力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13张图片
可参观220KV地下变电站. 图片 ©  程正雨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14张图片
可参观220KV地下变电站. 图片 © 程正雨

总图设计在北侧退让出30m范围的建控区,以园林景观设计营造出贴近文物建筑的高品质城市空间。建筑形体分为高度不同的若干小体块:12层主体建筑布置在用地南侧,和现状沿菜市口大街周边60m高的建筑群基本保持一致;北侧布置多层裙房,形成空间梯度高度递减至建控区。此举消解对城市历史街区的视觉压迫,同时形成丰富的建筑表情。建筑表皮设计着力于体现建筑与城市历史和文脉发展的关系,以超白玻璃反射天光云影和胡同院落,以传统纹样开洞的石材幕墙表皮暗合中国神韵。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15张图片
剖面图1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16张图片
剖面图2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17张图片
首层平面图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18张图片
8F 平面图

北京菜市口220 KV变电站及附属设施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将电力设施、教育功能、公众服务等融为市政综合体的一次探索。通过创新式的混合利用提升建筑价值、协调城市环境、营造城市开放空间,并促进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尝试通过前期建筑策划引导多方在相互搭接的平台上共同商讨,以整体解决方案应对日益复杂的城市建筑项目。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19张图片
主立面及细部. 图片 © 姚力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20张图片
北立面细部. 图片 © 姚力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21张图片
夜景细部 1. 图片 © 姚力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22张图片
夜景细部 2. 图片 © 姚力

由工程咨询与建筑策划所供稿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23张图片
每筑建文-90后中国设计人调查报告   
盛大开启!

1.你最初学习设计的梦想来自于哪里?
2.你最喜欢哪位设计师的作品?
3.你喜欢怎样的老师或者领导?
4.你希望将来自己的合作伙伴们是什么样?或者希望得到什么样工作氛围?
5.毕业后打算去大公司上班,还是出来自己创业呢?
6.当代中国的设计师创业者,你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7.你认为未来的设计师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
8.一个成功的设计作品,你认为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9.当代设计师的创作,你认为艺术性和实用性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10.如果大学毕业后就不好找工作,是选择继续读书,还是找设计之外的其他工作呢?为什么?
11.你认为在让设计师成功的各种条件中,是机遇重要还是个人努力重要?或者还有什么比这两点更加重要的呢?
12.在未来,批判一个设计好与坏的标准是什么呢?
可以选择上面五道问题回答,我们将择优把大家的答案发布在每筑建文各个网站的平台上,入选者还会得到每筑建文亲自送出的奖品。(先暂时保密)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24张图片

现已收到不少90后设计师投稿,希望大家的来稿能增加相关设计作业、作品,或者说明性质的配图,并附上简要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片。可以参考当当网每筑建文的新书《跨越的一代——中国当代80后青年建筑师访谈录》(在当当网搜“每筑建文”,可以线上阅览部分内容),或者以往每筑建文对80后建筑师的采访内容微信版。非常感谢大家对每筑建文的支持与厚爱!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三/来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高博》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四/来自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的刘海洋》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五/来自云南省设计院集团的杨旸》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六/来自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院的杨文博》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七/来自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刘瑞平》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八/来自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杨涛》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盘育丹》

更多内容详见
中国建筑纪实网官方网站:http://www.archi-nonfiction.com
投稿请发特定邮箱:meizhujianwen@163.com, 或者mzjwikuku@163.com
新浪微博:@每筑建文
新浪微博话题:#每筑建文#
参与讨论微信平台:微信加MEI-ZHU-JIAN-WEN
THAD | 电力科技馆第25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732 articles)


文化建筑 (1405 articles)


每筑建文 (141 articles)


庄惟敏 (4 articles)


中国 (3590 articles)


北京 (743 articles)


2011年 (24 articles)


科技馆 (4 articles)


规划设计 (112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