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新馆 Tate Modern Switch House 和与它近在咫尺、对视相望的 The Neo Bankside apartments 新河岸玻璃豪宅公寓之间有什么趣闻吗?两座建筑是为了什么事而变得水火不容?是怪选址距离太近还是怪没有“墙”的现代主义不适用于住宅建筑,这是一个问题。
The viewing platform at Tate Modern looks into the Neo Bankside apartments 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存在曾作为新河岸公寓"高大上"的卖点之一,号称是业主们的私家会客厅和专属美术馆,甚至还有 Wallpaper* 杂志撮合的两家机构的联合推广活动。
这其中的梁子其实在多年前就结下了:虽然泰特新馆的建筑许可和完工都要晚于新河岸公寓,但其在原发电厂基础上的整体改造扩建计划却始于1995年,早了10年;泰特的主席尼古拉斯·塞罗塔爵士 Sir Nicholas Serota 曾强烈反对开发商在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旁边盖豪华的商业性公寓;因为泰特所在的伦敦 Southwark 地区是一个混合多元的再生区域,塞罗塔爵士希望周边能够形成以泰特为中心的艺术社区,让相对贫穷的新兴艺术家们也能负担得起周边的房租;但最终还是输给了商业利益和开发商。
但是,这却戳中了伦敦新贵富豪们的阶层痛点,这便是闹得沸沸扬扬的 Net curtain-gate "窗帘门"事件。要知道,在英国传统的中上阶层社区中有很多禁忌——有关于阶层密码和阶级品味,居住在现代豪华公寓里的新贵们亦要遵循这些阶层禁忌,以避免被认为是暴发户或土包子;Net curtain 纱网窗帘便是其中之一。
在传统的中上阶层社区中,家里悬挂纱网窗帘被认为是极其没有品味的,并且是冒犯周边邻居的行为;As Jilly Cooper once put it,"the world is divided between the haves and have nets"。艺术家格里森·佩里 (Grayson Perry)在给BBC的关于窗帘门事件的评论中说到:这是一次有关阶级品味的完美风暴,是最典型的阶级语义学符号,"A perfect storm of class taste, the strongest of class signifiers"。
也有业主放弃了抱怨和抵抗而主动参与到与对面游客们的互动中来—— Yes, we're ALL looking(是的,我们都在看)。
而对于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游客而言,则是另一种有趣的体验;当他们经过泰特美术馆内部展厅空间里的现代和当代艺术作品的层层熏陶洗礼之后,来到十层观景平台,豁然看到罗杰斯爵士那近在咫尺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以及那里面活生生的当代艺术生活场景,她(他)整个的艺术朝圣之旅便立刻得到了升华。
曾有游客在推特上声称他在对面的玻璃房子里看到了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的原作;若真如此,那够再买一套公寓的钱了。
Francis Bacon and Lucian Freud by Harry Diamond
Three Studies of Lucian Freud by Francis Bacon,1969
看热闹的自然不嫌事儿大,对于那些围观的吃瓜群众来说:与其同情,不如尽情地嘲笑。
伦敦人用他们特有的冷幽默表达了围观感受,伦敦标准晚报 London Evening Standard 的专栏作家 Simon Jenkins 引用奥斯卡·王尔德对狄更斯的小说《老古玩店 The Old Curiosity Shop》里的小内尔之死所发表的评论来表达这种异样的反讽感觉:"It would take a heart of stone not to laugh"(如果你对于这悲惨的结局不感到好笑,那你一定是个内心无趣而铁石心肠的人)。
结语:还是让我继续来引用专栏作家 Simon Jenkins 的话来说吧: "What I find surprising about curtain-gate is that there are actually people living in Neo Bankside"(在"窗帘门"事件中最让我吃惊的是:新河岸公寓里竟然真的有人在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