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 行走中的建筑学
                                                                                                
“三葉、四葉,你们知道产灵吗?是一个土地神,古语叫做产灵。这个名称有着深远的含义。连接绳线的是产灵,连接人与人的是产灵,时间的流动也是产灵。全都是神的力量。” ——新海诚《君の名は》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1张图片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2张图片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3张图片

美术馆外部空间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4张图片

美术馆内部空间

你 的 名 字

知道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候刚开始学习建筑没几年,对建筑的印象还只是流于表面。也因此,这座建筑呈现出的稍显奇怪的外立面让我有些排斥,甚至在第一次造访东京时并没有把它列入参观的范围。反倒是后来因为新海诚的电影《你的名字》在这里取景,成为了再次走近它的理由。正是因为这个契机,才让我觉得,差点儿就错过了一座宝藏。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5张图片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6张图片

建筑玻璃幕墙

乘坐电车到达乃木坂站,出站后沿着指示牌,爬上高高的阶梯,渐渐就感受到这座美术馆的气息。午后的阳光从头顶照下来,照在造型顺应建筑外立面的楼梯扶手上。实际上,这并不是建筑的主入口。不过,横向纹理的混凝土墙和修长的玻璃构架还是努力的尝试着把人流引入建筑。“欢迎光临”,美术馆的管理人员微一鞠躬,微笑着说道。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7张图片

地铁站通向美术馆的楼梯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8张图片

地铁站方向建筑入口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9张图片

指向地铁站方向的标识

大 小 空 间

我的印象中,并没有见过如此布局的美术馆。大空间和小空间的对比一目了然,从走进馆内的第一刻开始,就直观地铺陈开来—— 一边是呈波浪形肌理的玻璃幕墙外立面,掌控从首层到顶层的贯通空间,包裹着两块卵形的混凝土建筑体量,像是在阳光下孕育着的两个生命,另一边,则是由细长混凝土圆柱守护的,衔接着稳重的长廊,规矩陈列的各个展厅。展厅的立面由木格栅构成,背后透着乳白色的光,温暖又厚重,绿色的玻璃幕墙被框架划分成无数块小体量,映着周围的树木和建筑,透着光,冷淡又活泼,成为整个空间里最亮的部分,波浪形的设计也让这一部分的构架看上去更像是一位舞者。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10张图片

建筑内部中庭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11张图片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12张图片

玻璃幕墙室内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13张图片

建筑内部中庭与竖向交通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14张图片

展厅前的廊道

这天在展的,除了贾科梅蒂的作品,还有日本水墨院的书画作品以及一些手工艺瓷器展。顶光源,长条形柜台式陈列,似乎让瓷器展品们看上去像是处在一个大型的农贸市场。但仔细看了天花上方块形照明的构成之后,还是觉得这种布置相当实用。因为是由方形的照明组合而成,便可在组与组之间预先留有缝隙,而这些缝隙里,便可以布置导轨,方便根据不同的展览,通过移动轻质隔墙,划分出不同的展览空间,形成多样的展览流线。这样,即便是一个十分规矩的展厅,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性格和多样的适应性。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15张图片

展厅室内空间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16张图片

顶层庭院空间

回到之前的大空间里。前面提到的卵形混凝土体量的顶部,各有一个咖啡厅。从展厅出来的廊道上,从二层和三层各有一个廊道通向两个咖啡厅。这就是《你的名字》中瀧和奥寺前辈约会的那个场景。电影大热时有很多粉丝来这座美术馆朝圣。也许,这也是黑川纪章都不能料到的事吧。展厅的一楼有一块像是临时搭建的空间,是一个小型商店,会出售一些配合当季展览的周边产品。在建筑的负一层则有一个更大的美术馆商店,以及餐厅。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17张图片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18张图片

咖啡厅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19张图片

一楼小型商店

大 众 建 筑

从一楼的一个伞型空间走出,其实这才是这座美术馆的主入口和正立面。它被围合在一个大的院子里。绿化很丰富。时值夏季,高大的树木和整齐的草坪都绽放出最美的颜色,将淡绿色的玻璃幕墙印衬的更具生机。顺应外立面的波浪形有一条曲折的小道,通向美术馆的展品入口。这样的外部空间看上去更像是一座公园,是属于市民的空间。人们在这里休憩、交谈、喝茶与咖啡,让我想起了何镜堂设计的安徽省博物馆新馆的基地内部,聚集的老人们,弹奏着乐器唱着戏,度过一个个悠闲地午后时光。也许这应该是美术馆、博物馆这样的公共建筑理应担负起的社会责任吧,它们是属于大众的建筑。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20张图片

主入口门厅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21张图片

主入口正立面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22张图片

附属建筑空间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23张图片

建筑外部小道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24张图片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25张图片

室外咖啡座椅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26张图片

展品出入口

第一次造访东京时看过黑川纪章的中银胶囊塔。那是一个与这座美术馆完全不同风格的建筑。在这座美术馆的设计中,他似乎更像是在扮演一位哲学家的角色。他说这座美术馆的设计融汇了冲突与共生,“一个重要的共生现象就是它集合了本土化和全球化的特点。我用木头、混凝土、钢铁、玻璃来打造这个建筑,但保留了它们的自然状态,没有改变它们的颜色,这是非常日本化的理念。同时美术馆的功能又是全球化的。只要方法得当,它有能力贮藏任何形式的艺术品。”

其实这座美术馆本身没有自己的藏品,这也是它的最主要特征,它只提供优质的场地,以举办世界级美术品展览,这让它成为了以临时性展览为“谋生手段”的世界最大的艺术中心。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27张图片

外侧小道看主入口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28张图片

入口庭院看主入口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第29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57 articles)


行走中的建筑学 (13 articles)


室内 (3007 articles)


文化空间 (112 articles)


美术馆 (205 articles)


东京 (287 articles)


玻璃幕墙 (269 articles)


混凝土 (2895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