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1张图片

这次疫情把我们大多数人都关在了家里,有文章说人类也终于被关进了自己的“笼子”。这个“笼子”指的就是我们今天的城市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建筑。经过这段时间在家的紧闭,我也对我们的笼子有了一些感受,每天的生活被封闭在方方正正的几个方盒子里,放眼望去,窗外也是密密麻麻的“火柴盒”似的建筑。好像我们也成了快递包装盒里面的物品或者是被关在宠物笼子里的宠物。难道这就是我们理想的现代建筑和现代生活么?究竟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2张图片
当代居住建筑形态  摄影师Michael Wolf

说到20世纪的现代建筑,人们自然会想到国际式风格,正是国际式风格塑造了我们今天城市的主要面貌。谈起国际式,自然就会提到CIAM。CIAM是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简称,由欧洲现代建筑师联盟于1928年6月创立。CIAM呼吁将现代建筑与一般经济体制联系起来,将建筑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面向所有人的住房和城市规划上。CIAM的主张与实践属于20世纪20年代国际艺术、建筑和激进政治运动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勒·柯布西耶在巴黎的实践,以及由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于1919 年在德国创立的包豪斯上。[1]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3张图片
1928 年,CIAM 创始成员在拉萨拉兹的合影

在20世纪20年代,国际现代艺术思潮激昂澎湃,艺术领域的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构成主义等潮流对当时的文化和审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创立于德国的包豪斯学院也开创式的把艺术、设计和建筑结合起来。在建筑领域也涌动着一股新的思潮。这背后的主要原因要归结为工业技术革命。尤其是1851年万国博览会的召开,水晶宫的建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建筑师们打开了新的视野,钢铁、玻璃、混凝土这些工业材料慢慢的进入了建筑领域,被当时的前卫建筑师们大胆尝试应用于新建筑中,他们都吸取了工程领域的材料和建构技术,例如德国的贝伦斯、法国的佩雷等,它们的实验也影响了他们的追随者,包括我们熟知的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和勒·柯布西耶。他们三位可以说对于后来的现代建筑发展起到了开天辟地的作用,而且他们也都是CIAM的创始成员。1915年勒·柯布西耶将工程师所发展的钢筋混凝土构架转变为建筑表现的手段提出了多米诺体系,1923年发表了《走向新建筑》一书,鼓励现代建筑要向飞机、轮船和汽车等工业产品学习,同时提出了那句经典的名言:“住宅是居住的机器”。1926年勒·柯布西耶又进一步的提出了现代建筑的五原则:底层架空、构架与墙壁脱离、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和屋顶花园,可以说是为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提出了方法论。深深的影响了当时以及今天的众多建筑师。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4张图片
多米诺体系  柯布西耶设计钢筋混凝土构架  1915年

1919年,格罗皮乌斯在魏玛共和国创立了魏玛国立包豪斯学院,1925年迁往德绍。从1926年开始,被正式命名为包豪斯设计学院。新的包豪斯校舍由格罗皮乌斯设计,玻璃幕墙和自由平面组合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功能主义建筑特征和审美。格罗皮乌斯在《新建筑与包豪斯》一书中也提出过排除封闭立面、使用水平连续窗和平屋顶等原则,和柯布西耶不谋而合。[2] 在包豪斯短短的14年办学期间,培养了一大批现代建筑的建筑师。后来他们留落于世界各地,格罗皮乌斯去了美国创建了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GSD),继续延续着包豪斯的理念,对全球建筑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今天的建筑师设计思维中,是很难能抹去包豪斯式的现代建筑教育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5张图片
包豪斯德绍时期校舍 摄于1926年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6张图片
包豪斯德绍时期校舍 摄于1926年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魏玛共和国时代,随着住宅供给活动广泛开展,渐渐形成了“居住区”的概念,柏林也有众多先锋建筑师参与住宅区的设计,布鲁诺·陶特、格罗皮乌斯等都参与其中,格罗皮乌斯的建筑强调功能,信奉合理主义,主张将一模一样的住宅单元复制平铺,形成长条形住宅区,这种开发方式被称为“带状连续建筑”。1950年代,格罗皮乌斯、尼迈耶、阿尔托、勒·柯布西耶等建筑师也纷纷参加了汉莎区举办的国际建筑展(IBA)[3], 这种真正建筑房屋的展览形式,是德意志制造联盟的首创,这可能要追溯到1927年于斯图加特举办的德意志制造联盟“魏森霍夫住宅博览会”。世界各地知名建筑师被邀请参展地区设计住宅,而这些住宅展览结束后被分售出去,后来1987年柏林还举办了一届IBA,彼得·埃森曼、阿尔瓦多·罗西等也被邀请设计。德国的现代住宅设计对于世界城市居住建筑的发展都是有借鉴意义的,很多参加过德国住宅设计的建筑师例如尼迈耶、阿尔托等也是后来CIAM的成员,德国这些住宅设计经验对后来的CIAM城市规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一直影响着我们今天的居住建筑形态。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7张图片
格罗皮乌斯等  德绍住宅项目  1929年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8张图片
柏林未建造的11层板式公寓住宅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1929—1931年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9张图片
西门子大聚落城  德国柏林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1931年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10张图片
汉莎区集合住宅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1952年( IBA建筑展作品)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11张图片
马赛公寓类型公寓  德国柏林
勒·柯布西耶  1958年 ( IBA建筑展作品)


密斯·凡德罗1930年起开始担任包豪斯的第三任校长。1927年于斯图加特举办的德意志制造联盟“魏森霍夫住宅博览会”由密斯担任总体规划师,也是在这次博览会上讨论过创立一个属于当代建筑师群体的国际化协会(CIAM)的设想的议题。1933年包豪斯被迫关闭后,密斯前往美国,并在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IIT)建筑系主任。密斯的建筑理念为“少即是多”,推崇理性与技术,由密斯设计的钢与玻璃的作品完美体现了现代工业技术的优秀成果。密斯说过:“建筑体现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对抗;它表达了他如何在其中主张自己以及如何设法掌握它。”可以看出建筑与自然鲜明的的二元对立的观点。密斯的代表作品湖滨公寓更是鲜明的表现出了现代的都市景观,当时和他合作的建筑师后来成立的SOM今天也依然是超高层建筑领域的佼佼者,并且一直延续密斯的理念改变着我们今天的城市面貌。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12张图片
魏森霍夫住宅博览会
斯图加特  1925-1927年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13张图片
湖滨大道公寓
密斯·凡德罗  1948-1951年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14张图片
湖滨大道公寓
摄影Michael Wolf


1928年,CIAM在拉萨拉兹召开,并发表了《拉萨拉兹宣言》,将城市规划的要素定义为土地细分、交通组织和通过立法调控新建筑及城市环境的组织关系,其主旨在于服务“居住、生产和休闲”的城市基本功能。柯布西耶以“明日城市”(Urbanisme)描绘出他所预见的那些带有高层建筑的城市规划设想,并于1922年完成了巴黎“当代城市”(Ville Contemporaine)规划方案。与会的其他建筑师也提出把城市规划理解为一种针对现代工业城市的综合设计方法,从城市排水、交通运输、公园和娱乐区以及新社区设施等角度出发,组织新的街道和街区、混凝土建造而成的工业城市、利用交通环岛来解决道路岔口的交通问题等,柯布西耶在1925年出版的《城市规划》一书中公开申明了这些观点,此后,在1928到1956年间,CIAM及其后继者,例如Team 10(1954—1982年),前川国男(Maekawa Kunio)、法国设计师夏洛特·佩里安(Charlotte Perriand)都沿用着柯布的城市规划理念,并对1940年后的全球设计产生着持续而广泛的影响。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15张图片
明日城市   勒·柯布西耶  1925年

拉萨拉兹会议后,CIAM关于住房和城市规划的概念与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的相关理论发展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苏联便出现了正式的社会性建筑实验(其中大部分未建成),到1928年时这些实验作品已经被大量出版并在西欧广为人知。而这也对CIAM的城市规划理念产生了影响。自1933年起,苏联和CIAM在城市规划理念的很多重要方面却保持着相似之处。这两种规划本质上都与以前的城市发展策略有所不同,并且也与当时在美国开始实施的以汽车为导向的联邦政府区划有着很大不同。虽然当时大多数规划者在抽象层面上普遍认为城市郊区的独栋家庭住宅是最理想的家庭住宅形式,但CIAM和苏联的规划者都意识到,数量众多的产业工人是无法负担得起这种住宅类型的。因此二者的城市规划均关注如何在“邻里单元”的架构中解决大批量居住的问题,每个单元都被设计为可以容纳数千人的体量,且每个单元的边界以林荫大道围绕,进而形成更大尺度的街区,最后形成城市。CIAM和苏联的规划者用高居住密度的高层住宅建筑替换了低密度的花园洋房。随后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建筑师和规划师开始倡导类似的城市规划方法。[4]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窗外看到的城市景象的雏形了。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16张图片
由CIAM成员设计的住宅项目

德国建筑师 Ludwig Hilberseimer 在1924年基于共产主义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模型。通过强调将住宿,工作和公共功能合为一体,交通意义上的“道路”被压缩到最低,城市区块化被完全抑制。中国城市的单位大院和农村的合作社就是在这一城市模型上应运而生。从50年代一直到改革开放,中国新建的住宅都以这一模型为基准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生活需求进行类型学上的改善。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17张图片
北京西单位分配住房  1957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住房市场不再由政府完全把控。住房的货币化进程由此开始。民间资本开始进入房地产领域。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更加一致化和模式化。中国的住宅因此从行政层面来说是以“资本”为导向,而不是单纯由建筑理论领导,从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艺术表达。[5]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18张图片
当代住宅小区  2020

经过100年的发展,以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凡德罗等为首的现代建筑师们梦想的拥抱现代工业的现代建筑和现代城市,在今天变成了我们眼前的现实。这其中CIAM对早期的方向引领和规范制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为主的现代建筑教育者更是伴着战后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输出源源不断地把功能主义的现代建筑的理念和知识输到了世界各地,影响了大量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例如日本的建筑师们,以勒·柯布西耶为首的职业建筑师们更是通过他们的国际化项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职业建筑师,例如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留下了众多勒·柯布西耶的作品和虔诚的追随者。我们今天的建筑教科书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都是现代主义信条的范本。正如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最后写道:“不去建筑就去革命!”不得不说,勒·柯布西耶作为一名现代建筑的革命者,他胜利了。建立了一个属于他的理想城市和建筑王国。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19张图片
当代城市
摄影:@李昌华


我还记得2016年去南极的经历,五六百人生活在一艘游轮上,生活二十几天,吃喝拉撒都在这艘漂浮的机器上,轮船的边界就是我们行动的边界,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上,冰冷的甲板、狭小的船舱和未知的前方,似乎我们每个人就是被关在了“笼子”里的小白鼠。而启发柯布西耶的现代建筑理念的也是轮船,他把建筑比喻成是一个居住的机器,不受结构约束的立面开窗,向自然敞开的屋顶象征着甲板,底层架空让建筑悬浮和漂浮的游轮也有着一丝神似。但是,柯布西耶是否想过生活在建筑中的人们要忍受的可不仅仅是二十天的旅程,而是人们的一生呢?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20张图片
南极游轮船舱
摄影:作者本人


过去我们可能未曾想过这样的问题,但是,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把我们都困在了建筑的“笼子”里,也让我们每个人都体验了一次被关在一座机器里面的感受。我不清楚大家是什么感受,但是我会感觉到乏味、单调、无趣,这样的感受在那次二十天旅行快要结尾时也有过,人的精神几乎到了可以忍受的边缘。我们的双脚踏不出那个边界,每天面对的都是单调的空间和吃着快要呕吐的单调的食物,人真的有快要疯掉的感觉。我想这些也都是现代建筑被人们诟病的地方。当然同时被诟病的不仅仅是建筑,与20世纪现代建筑相伴而行的还有现代生活,同样也是造成今天人们空虚乏味的原因之一。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21张图片
当代城市生活
图片来源:VCG


20世纪是刚刚从我们这代人身边擦肩而去的世纪,这刚刚过去的100年可以说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断裂式的意义。这种断裂式体现在三个方面:18世纪后期发生在欧洲的工业革命,通过19世纪的殖民化扩展到全球,到了20世纪,全球所有国家基本都实现了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全球得到普及,形成技术工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从而造成了我们今天的全球化后果;伴随着资本主义殖民扩张,20世纪初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文明造成了巨大创伤,标榜理性、自由、平等的欧洲文明通过残酷的战争屠杀终于摧毁了欧洲理性的神话;20世纪的现代技术逐渐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这也是全球化的核心驱动力。20世纪现代技术包含四大要素:核能核弹、环境激素、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他们对人类物种的影响是致命的。每一项都足以消灭自然和人类。[6] 在这些技术面前,人类变得渺小,也变得更加虚无。我们就都好像是漂泊在海上游轮“笼子”里的小白鼠,对于未来未知而茫然,所以消费成为填充我们麻木神经的一剂临时止痛药。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22张图片
当代工厂场景
摄影:Michael Wolf


现代建筑仅仅是把我们身体装在了笼子里,但是更可怕的是,虚无主义和消费主义把我们的大脑和精神也装在了笼子里。在这快两个月的疫情隔离期间,我们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就能感受到一些征兆。经历这次疫情,如果我们还不能从那个束缚我们的笼子里面警醒过来,寻找新的解脱的话,可能最后毁灭我们的并不是病毒,而是我们自己。我相信这个世纪会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明,通过过去的几个世纪的文明更迭,这一点我们毋庸置疑,但是,当我们从困扰我们的“笼子”里走出来后,我们的方向在哪里?它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开始去思考。

说了那么多,最后说说我们自己吧,Penda China建筑事务所这些年也做过一些住宅设计,秉持的理念一直是追求人和自然的连接,努力打破人与自然之间的这层屏障    建筑。我们希望建筑能做为一个媒介,连接起人与自然,为人提供更多与自然接触的机会,我认为未来的居住建筑人们应该更加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住区的规划布局更加有机灵活,而不是仅仅为了塞满容积率的几何军营式排布。住区景观环境应该更加重视与人的互动性,景观环境与建筑的有机组合才能营造一个宜人的居住社区环境。

第二,住宅建筑更加重视自然采光和通风,而不仅仅是满足规范的2小时日照。增加户外阳台、露台空间,为人提供更多和户外接触的空间,人们不能再为了增加面积而把所有可能封闭的空间全都封闭起来。人们可以利用户外空间进行一些食物和蔬菜的种植,陶冶情趣同时特殊时期也可以自给自足食材。

第三,建筑材料的选择也会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心理健康。
混凝土这种20世纪这种主流建材将会慢慢被更加绿色的材料取代。室内的装饰材料也应该更加重视绿色环保。通过疫情隔离,大家都意识到了营造一个健康的居家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从建造角度来讲,模块化建构将会更加普及,无论从对环境污染还是建造效率上讲,模块化建造思维是符合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的。从火神山医院的七天建成就能看到它的优越性。

第五,家庭的生活方式更加节约可持续。过度浪费的生活方式需要每个人都做出改变,家庭也是一个小城市,垃圾分类可以从家庭做起,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因为只有从每个家庭单元开始改变,城市才会被改变。

下面晒一些我们做过的住宅设计案例吧,包括规划、建筑、景观和室内。希望这些尝试能抛砖引玉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关于疫情之后的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灵感和思考。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23张图片
与鸟为伴宅  2014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24张图片
印度住宅  2015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25张图片
印度住宅  2015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26张图片
印度住宅景观  2016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27张图片
印度住宅景观  2016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28张图片
深圳太子湾宅  2018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29张图片
深圳太子湾宅  2018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30张图片
深圳太子湾住宅  2018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31张图片
加拿大多伦多宅   2017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32张图片
北京艺术家宅  2013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33张图片
北京艺术家宅  2013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34张图片
O宅  2013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35张图片
上海崇明宅  2017年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36张图片
上海崇明宅  2017年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37张图片
M宅  2018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38张图片
重庆住宅样板间  2015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39张图片
重庆住宅样板间  2015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40张图片
冰雪宅  2013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41张图片
冰雪宅  2013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42张图片
MINI Living 城市蜂巢  2017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43张图片
MINI Living 城市蜂巢  2017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44张图片
MINI Living 城市小屋  2018年设计

我们是如何被装进的“笼子”?第45张图片
MINI Living 城市小屋  2018年设计


孙大勇

Penda China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及主创建筑师,坚持生态绿色设计理念,提出“少即是爱”的观点。作品受到国际媒体广泛报道,代表作品鸿坤美术馆被Time out杂志评为北京最值得关注十家美术馆之一。同时获得多项国际奖项,2016年被美国Architizer A+ Awards评为“年度最佳新锐建筑事务所”, 三次入选AD100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设计师榜单。2018年作为国际竞赛Evolo中国评委。2018年受邀参加首届中国探索家    未来生活大展。2019年时尚家居年度人物。Dezeen Award 2020 评委。更多项目可在www.Penda-China.com浏览。


— Contributor —

撰文:
孙大勇

编辑:
Wanting

参考来源:
【1】《1928—1959年的CIAM与欧洲和美国的城市设计运动》 时代建筑2019年第3期,原创 艾瑞克 · 芒福德
【2】《空间·时间·建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希格弗莱德·吉迪恩 著 王锦堂 孙全文 译
【3】《建筑与都市》专辑:柏林——建筑与城市背景 A+U 067 2016年12月 同济大学出版社
【4】《1928—1959年的CIAM与欧洲和美国的城市设计运动》 时代建筑2019年第3期,原创 艾瑞克 · 芒福德
【5】《买房第一步:了解中国当代房产演变史》 卷宗wallpaper
【6】中读 《像他们一样思考》 三联生活周刊



来源:本文由孙大勇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权归属孙大勇所有。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686 articles)


居住建筑 (3889 articles)


住宅 (3277 articles)


当代建筑 (23 articles)


建筑形态 (7 articles)


孙大勇 (4 articles)


设计案例 (1167 articles)


生态建筑 (14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