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感谢作者炕思鹿,将本文授权「专筑网」发布

“设计概念从哪里来?这大概是所有建筑系的学生都曾有过的困惑吧,我也一样,不断地思索这个问题,有时给了自己一个答案,往后又发现了很多新的可能,依然困惑。

迷迷糊糊,似懂非懂地来到本科大二下阶段,这个设计有点特别,院长出山来带我们班,小伙伴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了,兴致勃勃埋头苦干,然而头两次课却有点不甚理想。可以想象得到,大家都很希望表现自己,都翻烂了建筑杂志,希望找一个“酷炫吊炸天”的外形。

老师也看出这些问题,问我们有什么困惑的地方,无一例外,大家纷纷表示没有灵感,最多人问的就是“建筑设计的概念到底怎么得来?”“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好的建筑概念?”老师下堂课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方案,谈了一些话。


老师说:

“大多数同学脑子里的都是'创新',想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概念,想有惊世骇俗的表现,但是建筑师和艺术家不同,建筑师是要解决问题的,你对于问题、主要矛盾的理解的是否深刻,直接决定你的解决办法是否恰当。”

“没有凭空而来的'创新'之作,有的是扎根于场地的哲思。如果把'创新'发在首要的地位,往往陷入形式之中无法自拔,别害怕关注问题、矛盾会影响你的创造力,恰恰相反,你对于问题理解越深刻,越有可能做出独特的回应,越有可能创造充满生命力的设计,反而得出一个好的结果。”

“如果一开始就追求形式,有可能为了最后的结果而不择手段!”

然后让助理老师给我们举了几个例子——关键在于把握方案中的主要矛盾

自然环境中:吉林省松花湖风景区大门及环境城市设计
吉林市松花湖是国家级风景旅游区。风景区大门位于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的自然环境之中。
设计从生态观出发,以“谦卑”的态度面对自然;摒弃传统风景区大门的设计概念,变阻断人与自然的闸门为引导人们通向景区的“自然的缝隙”;从环境出发,使建筑单体成为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把管理用房作为大门的主要构成要素处理成曲线型形体,最大限度地减小了人造物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使传统意义上的大门空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设计要解决的矛盾在于:人工物的建筑如何与山体自然环境融合,减少对风景的干扰。
处理的办法是处理成流线型,“门”的概念演绎成“通向某处的媒介”,可以看出,在这样的思想地下,设计最后的结果显得恰如其分,建筑向左腾飞的趋势和山体的向右的走向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仿佛建筑是山脉中的一支。

一个好的建筑的概念从何而来?第1张图片


城市环境中:云南大学体育馆设计
体育馆建设用地既不规则,又很狭小,环境相当拥挤,这显然是设计中的最大难题,但也使我们找到了构思的突破口。新的思路能改变以往很多体育建筑只重形象个性创造的缺陷,创造一个既有鲜明形象特点,又能提高其环境质量的体育建筑成为了构思的主要出发点。自由曲线和直线结合形成的不规则平面更自然地顺应了周围的道路、建筑以及运动场等环境要素 ;拥挤环境中的人流集散控制相对更加合理;各个角度的视觉感观也更符合其环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建筑形象不但个性鲜明,而且与环境融为了一体。采用轻钢支撑的工字型蜂窝梁屋面结构,降低结构厚度,使建筑更加轻巧、美观、简洁而富有动感。

因为公共建筑的特殊性:人流量非常密集,而且是在一个城市环境之中,设计的主要矛盾是:处理城市交通与建筑的关系,避免给城市造成较大的压力,同时要成为街角的视线中心。

一个好的建筑的概念从何而来?第2张图片


自然+文化环境:扎兰屯森林博物馆
扎兰屯因火山群而闻名,区域内共有7大火山天池。基地位于扎兰屯柴河镇边开阔的草坡之上,视线良好,周边自然环境优美 。方案采用地景策略,以展现“第八大天池”为设计立意。通过漫长向上的通道,引领参观者围绕中心“天池”水面逐渐步入展览接待厅。人们通过垂直交通,下到地面以下,大面积的展厅通过覆土处理,消隐在了自然环境中。地面“天池”水面同时也是地下展厅的彩光天窗。阳光透过水面照射到中心圆形展厅,波纹影印其上,形成梦幻的意境。

在没有明显限制的自然环境中,建筑师发挥的空间更大,但同时也更难立意

一个好的建筑的概念从何而来?第3张图片


城市交叉口中:入城口“红锦天”设计
这个方案其实是一个展示馆,但是项目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位于新城与旧城之间联接的交叉口,是一个区域的转折点,所以方案重点在于:如何构建一个醒目的标志物,完成旧城到新城个心理转换。(有点像艾罗-沙里宁的圣路易斯大拱门面对的挑战)

建筑绝大部分体量置于地下,地面上是两块鲜艳红色的三角形穿孔板斜插地面,成为醒目的标志

一个好的建筑的概念从何而来?第4张图片


城市更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扩建概念设计
回顾我们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扩建竞赛方案,其中充满了虚与实、新与旧、生与死的错位与碰撞。在创作中我们尝试着在平实与自然中探索当代建筑的传统表达,在围合的情感体验中展开了历史的诉说。这里没有时尚形式的卖弄、没有先锋手法的噱头、更没有流行观念的炫耀和自我个性的表现;有的只是一些城、墙、院所形成的“简单”院落隐没在整体环境中。在这里,新建筑隐没在老建筑中,物态形式隐没在精神空间中,内在的激荡隐没在平静的外表下。

这个设计的关键在于:与老建筑(齐康大师的作品)形成呼应,诠释生与死的主题。
老师解析说:“基地建成环境已经高度完成,它的存在不仅制约着扩建场地的发展,而且成为整个场地秩序的瓶颈。在对整个场地进行规整化的切削分析时,发现两个线形的切削片段与整个原有保留建筑形成了一种清晰的反转关系。所以解决以上矛盾的方式是反转,给出错位的母题。”

一个好的建筑的概念从何而来?第5张图片

一个好的建筑的概念从何而来?第6张图片

一个好的建筑的概念从何而来?第7张图片

一个好的建筑的概念从何而来?第8张图片

一个好的建筑的概念从何而来?第9张图片

一个好的建筑的概念从何而来?第10张图片

这个方案至今回看依然被深深地感动,向老师致敬。


其实说了那么多,大家心里也有个数,建筑概念并无定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键在于找出这个你认为的“主要矛盾”,确立你的概念,继而用建筑的手段物化出来。这件事与风格形式无关,与个人的价值观有关。如果你是一个像埃森曼那样反人文主义传统的建筑师,那么对于他来说最好不要有任何影响建筑生成的现实因素呢。

所以我一直觉得做建筑设计其实也是发现自己的一个过程,如果你慈悲为怀,悲悯天人,可能在设计中往往把公共空间的部分看得很重,在生成概念的时候也有意无意地偏重。如果你是感性的文艺青年,可能同样在城市环境中,你会像安藤 住吉长屋那样隔绝外界而保留自己的一片小小宇宙,其实这些都没有错,这就是你的判断罢了,尝试去问问你自己,面对这么一个项目,你自己觉得什么事最重要的。

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性格,如果是我去学习建筑概念的话,我会去看他在项目之中遇到的是什么矛盾,他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得好不好。例如柯布的马赛公寓,面对的是城市公共住宅的问题,希望能把居住和生活的功能组合一起,看看他的操作手段——多功能的叠加,啤酒瓶式的插入框架减少交通面积,这些都是他的办法,看你同不同意而已。

所以多多关注立意过程中的整个过程,如果对于整个方案有深入探索的话,我相信建筑的灵感也会源源不断吧。

还记得老师说“做建筑和做人一样,关键的是拥有一个好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着眼于最后的结果,人会变得功利,即使得到一个看似不错的结果也是运气使然。扎扎实实走好过程,结果往往也不会太差。”三年过去了,老师的叮咛嘱咐犹在耳边。


上面图片出自:作品展示_天作建筑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883593/answer/126305278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 Hafez
  • 2016.12.06 09:59
    很不错的切入点
    • 1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690 articles)


    设计概念 (6 articles)


    自然环境 (77 articles)


    城市环境 (13 articles)


    标志 (5 articles)


    经验 (32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