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三联生活周刊
                                                                                                                  
#最美美术馆系列VOL.07 红砖美术馆点开视频,或许你能发现,美术馆存在的美好意义👇



红砖美术馆创始人闫士杰记得有次去丹麦考察,驱车到了一座距离城市20多公里的美术馆,这个远离城区的建筑因为看起来像个小别墅而显得别具一格:美术馆的展厅被设计到地下,后院里的清澈小湖泊映衬着参天大树,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作品不是放在四四方方的展厅里,而是弥散在整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庭院中,这让闫士杰印象深刻:“原来美术馆还可以这样。”那时候,这位拥有20年房地产开发经验又带点艺术情结的企业家,正酝酿着在北京建造一个美术馆。

北京郊外的这座园林式建筑,大概是你春天值得一去的地方第1张图片

红砖美术馆展馆外墙

见到闫士杰是在展览的开幕现场,被媒体和观众围着采访,穿着传统中式的对襟上衣,中长发,穿一双休闲布鞋,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似乎很难把他与一个当代美术馆馆长的身份联系起来。跟随他走进这个由红砖建成的园林美术馆,后院的一块开阔草坪上,放着一件国际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装置作品《盲亭》,这件由镜面构成的作品映着绿地,显得酷炫夺目。让当代的作品在传统园林里呈现,对观者来说,也是一种有意思的观看方式。

北京郊外的这座园林式建筑,大概是你春天值得一去的地方第2张图片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装置作品《盲亭》

在闫士杰看来,这是当代艺术在展陈上的最大区别,“传统的通常是一张二维空间的画,或者摄影作品,当代艺术通常是多维的、多媒体的,所以我们也在试图从多个角度去突破固有的一些模式。”

北京郊外的这座园林式建筑,大概是你春天值得一去的地方第3张图片

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与红砖美术馆建筑设计师董豫赣

建在远离喧嚣市区的一号地国际艺术区,这幢红砖建筑在一片浓郁的乡野气息中显得格外显眼。这座由北大教授董豫赣设计的当代园林式美术馆,尝试打破人们对美术馆空间的旧有认知。观众穿过美术馆的展厅进入开阔的后院、湖区,感觉像是踏入了一座公园,遍布各处的绿树、鸟鸣、山石、亭子、湖中依偎的黑天鹅,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北京郊外的这座园林式建筑,大概是你春天值得一去的地方第4张图片

红砖美术馆园林外景

而这样的设计也使得公众不把它当成一个传统的美术馆来逛。每到周末,观众游走、散落在美术馆后院的各个角落,而最常见的画面是,一对父母带着孩子在池塘边嬉戏玩耍,在闫士杰看来,美术馆发展到现在,开始面对一个“长年龄层”,“实际上你是在建立一个生活方式。其实很多人不是单纯地去看四面白墙的美术馆,而是要在美术馆院子里有自然的环境,能够休闲、吃饭甚至儿童追逐玩乐的环境,我们院子里就有艺术品,这样才会在这个环境里很自由地、不自觉地受到美术的教育和感染。”

北京郊外的这座园林式建筑,大概是你春天值得一去的地方第5张图片

北京郊外的这座园林式建筑,大概是你春天值得一去的地方第6张图片

红砖美术馆园林外景

北京郊外的这座园林式建筑,大概是你春天值得一去的地方第7张图片

红砖美术馆里湖区的黑天鹅

北京郊外的这座园林式建筑,大概是你春天值得一去的地方第8张图片

红砖美术馆夜景自从有了美术馆,闫士杰就一直游走在两种身份之间——平时是一名企业的董事长运筹帷幄,每到周末就变身一个美术馆的馆长,与团队开会、见艺术家、策展人,对此闫士杰乐此不疲。事实上,在下海经商之前,闫士杰曾在天津美院学设计和油画,当年还有一个当艺术家的梦,虽然近20年做着跟艺术毫不沾边的事儿,但现在回过头来,“能去搭建一个专业的平台让艺术家对话”,闫士杰觉得也算是自己内心对艺术的回归,而20多年的经商经验也让他对美术馆的运营多了一份底气。

北京郊外的这座园林式建筑,大概是你春天值得一去的地方第9张图片

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

聊起美术馆运营,闫士杰带点理想主义色彩,“作为一个美术馆馆长当你看到很多人愿意融入这个园林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一种价值。我们现在做这个事情更多的是想给这个城市留下一些记忆,你这个建筑群落如果能在这个城市留下来是值得骄傲的,可能你一个人消失了,一个企业消失了,可能留下来的建筑不会消失,它会是这个城市的记忆,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美术馆其实是构建一种生活方式

#专访红砖美术馆馆长、创始人闫士杰

Q:您最早来到这块区域是什么状态,为什么选在东五环这个位置建一个美术馆?

北京郊外的这座园林式建筑,大概是你春天值得一去的地方第10张图片

红砖美术馆园林外景

答:一开始这里全是荒凉的。当然只有这样,才会有一个建成园林式美术馆的可能性。如果这块土地全是高楼大厦,那基本上就没戏了。07年开始筹备的时候,那会儿北京的美术馆、艺术机构基本集中在四环,我们判断以后肯定会慢慢往五环去拓展。所以就选在了这里。如果现在你要再想在北京找块地建一个这么大体量的美术馆,可能还从这里再往外环走很远。我们当时也是抓住了机会,离城市的半径并不远,给人提供一个完全有别于混泥土建筑结构的森林式美术馆。

Q:周边还有村民住着吗?这个区域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生态。

北京郊外的这座园林式建筑,大概是你春天值得一去的地方第11张图片

红砖美术馆

闫士杰:这个村实际上是北京的一个试验村,不是拆迁,而是统一给农民盖的楼,让农民的房子变成一种新的居住文化载体。现在这里改造成的有中式院落、西式院落、也有中西乱搭的。在这里实际上有很多艺术家,很多喜欢中国文化情调的外国人也居住在这个村,所以逐渐形成探索的一种状态。我们也会跟这些艺术家有互动,比如说邱志杰就是住在这周边的一个艺术家。

Q:这几十年来民营企业家做美术馆的例子不在少数,很多昙花一现。您这个时机来做,是否也犹豫过?

北京郊外的这座园林式建筑,大概是你春天值得一去的地方第12张图片

红砖美术馆外墙

闫士杰:我觉得10年前,在中国建私人美术馆其实时机还不成熟,我们当时的艺术、经济水平是支撑不起来对美术馆的消费和期待。当时正是一些画廊、艺术家自我生长的状态,像798的这种状态。现在不一样了,大家对艺术的认知、对生活方式的探索都跟之前不一样了。我觉得未来的15年、20年,是中国美术馆成长的一个新的关键期。

Q:那十年前跟现在,就整个艺术生态来说,给美术馆的孕育空间有什么差别吗?

闫士杰:比如798艺术区当时是东德设计的,包豪斯概念,像做电子馆场,艺术家就非常喜欢那种设计。那时候画廊、艺术家都是自发地在那个环境中生长,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可是现在你再去想,找一个很酷的、有设计感的空间自发地去做艺术,可能也不太现实。所以是另一种状态,必须是一张白纸,去构建完美的美术馆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去提出规划、建筑的要求,这样才能真正将美术馆做成一个完整体系下的美术馆。

北京郊外的这座园林式建筑,大概是你春天值得一去的地方第13张图片

红砖美术馆大厅

我在国际上考察了很多美术馆,包括当代的建筑,我们真正去做美术馆的时候,有一个完整的思考和规划设计。包括来美术馆的人群也在不断变化,原来更多是专业人士,可是现在国际上的美术馆,从儿童到老人,从健康人到残疾人,都要在美术馆的空间中成长、生活。

Q:为什么选择红砖?整个建筑当时是找了北大的董豫赣教授做设计。

答:这个建筑首先应该从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因为这块土地周边都是红砖或灰砖的建筑院子,我们希望建筑跟土地融为一体,于是我们找到了善于用红砖做设计的北大教授董豫赣老师,我当时看了他在小汤山清水会馆,很漂亮。董老师在北大讲中西方园林的比较,对建筑和园林非常有研究。

Q:在美术馆中加入了公园的元素,当时设计时是怎么想的?

闫士杰:在国际上实际上有很多美术馆是这样的,美术馆首先得让人融入进来。让他们觉得,走进美术馆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样你才能真正地影响一代一代的人。如果你总是在影响专业的人,那你是一个研究机构,你不是一个真正的美术馆。作为美术馆真正粘合人心的不仅是你的学术高度,你的学术高度实际上是对专业人的,你真正粘入人心是每一个细节让他真正在这个环境中去熏养美术的教育,而不是强制地去输出。

北京郊外的这座园林式建筑,大概是你春天值得一去的地方第14张图片

红砖美术馆外墙

实际上是在建立一个生活方式,比如我原来没有进美术馆的生活方式,你怎样去构建这种生活方式,让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他的人生可能很重要。现在来我们美术馆的家庭类型的人很多,带孩子来的父母很多,因为我们有园林,这些孩子从小就在园林中长大,这园林中就有艺术,他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一种习惯,培养对艺术的这种黏性。

北京郊外的这座园林式建筑,大概是你春天值得一去的地方第15张图片

红砖美术馆庭院

我们美术馆的景观很多人来了说像迷宫,实际上中国的造园就是一个藏字,曲径通幽。这个空间我认为它还是雅俗共赏的,很多细节让很多小朋友很喜欢,很亲近。展览空间又很高大、舒展,符合展览要求。可能有人认为这个美术馆有点太紧,我们认为也是,不是说它没有缺点。但我信奉它一定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

Q:说到展厅里,印象比较深的是下沉的空间那个区域,上面是天光。当时设计那个地方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

闫士杰:这是设计师的想法,想让观众一进大厅就能有一个公众的空间,非常开放的。这个下沉的圆形空间是在拉高空间的变化,顶部开到最高,地面又是下沉式,人们很自然就会走进去。顶上的光线、亮度从早晨到晚上不断在变化,观众感受到这种变化,在里面才会鲜活起来。

北京郊外的这座园林式建筑,大概是你春天值得一去的地方第16张图片

红砖美术馆大厅

只有人参与到这个建筑里来,非常生动地把自己融入这个空间里它才会更加生动。所以我们在设计时也做了很多台阶,人可以坐在这。我们美术馆建完以后的第一次建筑学术研讨会就是在这个坑里研讨的,大伙就感觉很开心,很自由,而不是闷在一个方屋子里去探讨。

Q:发现整个院子里有很多圆的元素,包括馆的logo也是两个圆的圆圈,这个当时是怎么想的?

闫士杰:实际上我们最早在定位红砖美术馆的时候,在各国考察了很多很多当代建筑,我们给红砖定位是四个字,一个是当代,我们的安防系统、灯光系统、展示空间一定是符合当代的,可是我们的建筑风格、园林,定位是东方,必须用东方的文化做支撑。这样你跟西方去建立桥梁的时候,你的坐标是东方,如果你去模仿西方,西方人来了之后感觉你模仿得很不好,你又没有自己,他不会尊重你。所以我们就用东方和当代来定位红砖。为什么有这么多圆,因为圆是东方建筑里头很重要的符号,也是东方哲学里很重要的存在。我们讲方圆,所以在园林里有很多圆出现,实际上也是东方哲学的东西。

北京郊外的这座园林式建筑,大概是你春天值得一去的地方第17张图片

红砖美术馆园林外景

我们的logo设计实际上来自我们湖面北侧的一面大墙。这面大墙在中国的景观里叫藏,它把后边的山石都藏起来,可是这面大墙它有三个圆洞和两个立窗或叫立门,正好我们在设计logo的时候想到了这面墙,一个好的logo一定要跟建筑有关系,比如蓬皮杜它的logo就是蓬皮杜建筑的极简几条线。

Q:红砖除了做艺术家展览,也做了像中日家具设计展这种似乎跟生活比较贴近的展览,这个是怎么考虑的呢?

答:红砖的展览肯定纵向是探索学术的高度,横向是想要更多地来关注整个社会对美术馆的需求和期待,比如我们这次做设计展,我们都知道消费设计产品的人群那是无处不在的,所以我们关注这个角度,对美术馆来说也是扩大人群,扩大对美术馆艺术消费的探索。

北京郊外的这座园林式建筑,大概是你春天值得一去的地方第18张图片

2016年05-08月 塔提亚娜·图薇:不在场者的光亮《 指向无穷的750个点》

实际上你做展览一定是要提出你的策展思考,一定是有想法的。比如博物馆做展览它可能是一个教科书式的系统展览,可是做美术馆的就不是。比如我们做设计展,提出了“识别区”的概念,我们认为中国设计在历史上随着哲学文化社会结构的变化,形成了与西方的一种对照,形成了很完美的高度,如明代家具。可是我们明代家具所呈现的简约,跟工业社会机械生产,降低成本,高效不一样,是另一种工艺和生产的审美的建立,它是两种审美。我们是想通过这两种审美来探讨,中国的简约是什么,现代工业文明的简约是什么。我们在工业文明上实际上是短板,甚至说是断代,我们未来一定是要补上这一课,同时我们的设计师也会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我们会建立自己的设计识别区,自己的话语权贡献给世界。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58 articles)


建筑 (13732 articles)


文化建筑 (1405 articles)


红砖美术馆 (3 articles)


北京 (743 articles)


后院 (5 articles)


园林 (59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