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 一站设计
                                                                                                                  
之前也有说过,设计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那么如何做呢?

第一步是要多看。当你看懂了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关系的时,这种设计经验就算被你所领悟了。当你第二次,第三次再看到这个手法时,这种手法就成了你的本领。当你第十次,第二十次看到这种手法时,这种手法就已经内化成了你的一种本能的直觉。

那么当拿到一个未知建筑的案例时,或身历其境的处于一个建筑之中时,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

大师的案例看不懂,毫无收获怎么办?一个好的建筑又该如何去评判好在何处呢?

倘若你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本能,我建议你从如下三个角度中去分析这个建筑:环境、形式、空间。

环境:建筑如何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建筑如何对外界刺激作出回应?

下面带大家来看看建筑如何对环境做出反应。我们来举两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1张图片

比如,你把赖特的流水别墅给一个外行看的时候,你问他,这个小别墅好在哪里。他可能会说很好看。但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而你从环境的角度去分析。为什么赖特将建筑做成悬挑的形式呢?因为这将使建筑与流水发生更多的交融。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把这样的小别墅放在一个城市环境中,那将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它只有在这个环境中是成立的。所以他是对这个环境做出了恰如其分的反应。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2张图片

再如,智利的Poli House,建筑处于一个海边上。我们可以看到,Poli House与流水别墅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它也对它所在的环境做出了回应。Poli House所处的环境是人烟稀少,到处都是田园风光,一望无际的大海,以及坚硬的岩石。那么在这样一个周边开阔的环境中是否能做一个很纤细的建筑呢?答案是否定的。那做一个人工化痕迹很重的建筑呢?当然也不行。Poli House墙体厚重,颜色也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对于周边的环境也是一个开敞的态度,如大的开窗。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就发现,建筑对环境是需要做出反应的。

那么在城市环境中呢?比如,一栋位于街角的建筑。你下次再去看它的时候,就不能只看它的造型,而是去看它与它周边的城市道路以及树木等等是如何做出反应的。这对大家的启示就是,要从环境中判断一个建筑是好是坏,并学习它与环境进行了怎样的呼应。

形式,也就是所谓的造型。对于我们建筑师应该怎么去看呢?形式语言又是怎么统一的?

这也是我在一站上课中经常对小伙伴们讲的,因为大家在处理形式时经常会犯一个毛病,就是,小伙伴们想把一切认为好的东西都往上堆。前天看了一个康的窗户,昨天看了一个西扎的小拐角,大前天看了一个妹岛的弧形造型等等。这些东西全在脑子里发酵,因此很容易造成自己做一个建筑的时候,把这些全部放在上面。然后自己还会觉得,啊,我的设计语汇好丰富啊~这就是一种常见的错误。

那么,当你去看一些优秀的案例时,你应该带着这样的眼光去看,看他用了哪些设计语言,用了哪些形式的语汇,这些形式语汇之间是否统一,是怎样做到统一的,是怎样用较少的形式语言做到的空间丰富?我们依然举两个例子。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3张图片

比如,埃森曼的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我们不管它是属于结构主义还是哪个建筑流派,我们只来看它的形式。左边远处的部分,它呈现出什么样的形式特征呢?雄浑,结实,颜色厚重,窗户很小,给人一种稳重的视觉特征。而右边的白色架子呢,恰恰相反,较纤细,通透,空灵。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它的两部分,在形式语言上都是非常统一的。左边这部分的建筑的建筑语汇是:体量,几何形体。右边这部分的语汇是:杆件。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如果在你做快题时,在有了体量,杆件的基础上,再加上板片交织在一起时,必然会是一个很乱的结果。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4张图片

比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馆。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建筑语汇是,锋利的,动荡的,结实的,沉重的体量。如果在这样的体量上开了一个圆润的窗户,那我们可以说这个语汇是矛盾的。如果在这样厚重的建筑中漂浮了一个很轻的板片,那么将会是一个糟糕的设计。板片和体量,轻和重,这样的建筑语汇是矛盾的。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5张图片

再来说一个运用板片较好的建筑,如里特维德设计乌得勒支住宅(风格派代表作)。设计者将其中的一些墙板、屋顶板和几处楼板推伸出来,稍稍脱离住宅主体,这些伸挑出来的板片形成横竖相间、错落有致、纵横穿插的造型。没有过多的其他语汇在中间。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个形式要得到统一,那么它一定是只有一种或者少数几种相互不矛盾的建筑语汇组织起来的一个结果。

这个标准建立后,在你以后看其他建筑时就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

第三个,要看它的空间。

空间这个词在我整个大学期间都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因为不知道如何去表达一个建筑空间。因为不同的人将会对空间有一个不同的表述,同时,让你去设计一个空间时,你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空间是一个好的空间。而我现在对空间有一个相对简单的理解:空间就是人在建筑中应该如何走?又如何停留?一个空间好不好我们应该看人在里面走的感受如何。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6张图片

如,密斯的巴塞罗那展览馆。判断一个空间好不好,我们可以在脑中建立一个三维的空间,把自己带进方案图中去走一圈,想象你在走的过程中看见了什么。想象你在哪里愿意停留,如果这些感觉都是对的,这就是一个好的空间。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7张图片

首先,入口在东部,我们从入口进去的时候是先顺着一堵墙进入的,走到台阶尽头向西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这就是一种仪式感,是一种入口的强调。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8张图片

在西面的一堵片墙,引导你的视线往前看,这时你将会看见一片水池。这时的空间体验是,被景物吸引。而在水池的后面,又有一个照壁,这样就将你的视线收留在水池中央,不至于一眼看穿,从而获得一个比较舒适的感受。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9张图片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10张图片

接下来,你顺着水池的边缘继续转弯, 此时,你会发现屋顶在你头上方,而使你有一种强烈的欲望进到空间里面。除了屋顶的暗示,此时平面中往里凹的一大块也有暗示作用。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11张图片

进入展厅向右转,进入眼前的将是一个拥有大的展厅,那么以观展为目的的人流将会走入这个方正开阔的大空间。这个空间在这个节点处被放大,有一种包裹感,因此会让人们更想在此处停留。这也是整个序列中的高 潮部分。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12张图片

通过展厅,向东转,将会看到另一个水池。而以休闲为目的的人流可能将会被远处的水景吸引,继续向前行进。此处又为线性空间,水池中的雕塑也成为行进过程中的参照点。

有同学会问,如果雕塑正对着行进路线不是会更好么?其实,如果雕塑正好位于行走路线的正中,将会带来庄重的感觉,而如果是偏向一边的话则带来轻松愉悦的感觉。同时,随着移动会看到雕塑的不同面,因而使整个行进过程更有意思。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13张图片

左转,顺着墙的指引走出建筑,此时还未走出屋顶的包裹范围,顺着右侧墙的指引继续前行。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14张图片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方形的开敞空间,此时,又在这个空间产生停留。最后走出建筑。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参观路线。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15张图片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16张图片


着重分析这部分就是为了让大家了解空间感受在做方案中的重要性。大家普遍对于空间的把握会有一部分的缺失,体验一个空间的方法就是想象自己在空间中去走,去体验。

如果是行走,有没有视觉参照物,有没有引导人前进的墙的引导,有没有屋顶的引导。如果是停留,有没有提供停留的座位,有没有提供停留的展板,有没有宽阔的适合停留的空间感受。

如果这一切都做到了,那么你的空间的基本功就算是过关了。 在设计过程中你应该有的价值标准,主次、清晰、以及简约。

主次

很多同学在做设计,或者说在刚开始做快题的时候他抓不住主要矛盾,这将导致同学们在解决矛盾的时候遇到什么矛盾就解决什么矛盾,眉毛胡子一把抓。如,这边的房间过小,就放大房间,那边的交通空间不合适又调整交通空间。导致各种纠结,缺少整体感,使设计深入不下去。

一个有经验的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一般不会去考虑太多过于深层次的东西。

比如,当我拿到一个任务书的时候,我还没有将具体的功能细节看清楚的时候我就开始画总图的草图了,为什么?因为我觉得此时没必要看得过于细致,这将干扰我的判断。我在考虑矛盾时,将会有先后的层级关系,应当先把主要的矛盾大致的解决,在到问题解决不下去的时候再开始进行下一步矛盾的解决,当然,在第二步发现依然存在第一步未解决好的情况下,我将返回第一步去解决。实际上,当设计经验丰富之后,很少会有反过头来改上一步的这个过程。因为你会在这两步之间留下可调节的一个余地。

1、我会解决建筑与周围环境的一个矛盾;
2、将是解决功能的组织以及流线的关系;
3、交通空间的小细节,门的位置,楼梯是单跑还是三炮跑;
4、建筑景观的处理。这样一步一步的进行下去,将会把你最终的答案逼出来,而不是一下子解答出来。

清晰

在做设计的时候,很多同学不清楚他想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一个好的小设计都会有他的设计理念,最想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例子是一个太原的河水高度馆,那么设计师最想解决的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他最想让处于不同层高的人们有一个视线的交流。加大建筑内部的人,树木,家具,建筑外部的环境之间的交流。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17张图片

第二个例子是董功的合肥东大街售楼部,我们看它的分析图,大玻璃的开窗将室外的景色引入室内,人们的视线可以看到室外竹林景色。竹林外面又有一堵挡墙将竹林围合成一个相对私密的庭院,而墙上的小开窗又让院外的景物渗透进来。董功这样的手法使得空间相互交融渗透,具有层次感,意境深远。而在剖透视的右侧,建筑顶部有一个通风采光井。董功自己也说,我希望在建筑与城市之间存在一个内花园似的过渡空间。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18张图片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19张图片

第三个案例是李虎在秦皇岛的歌华营地训练中心。在这个平面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虎首要解决的是建筑与异形用地边界的一个呼应的作用。为了与用地边界产生和谐的关系,李虎使用了圆润的倒角,以及大的体量。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20张图片

第四个案例是龙美术馆。他最想做的就是一个伞状的东西。按照设计师的说法,他想给人们带来古罗马废墟所产生的强烈的感官刺激。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21张图片

因此可以看出,当一个建筑有它最想解决的问题的时候,这个设计将会有了灵魂,从而统筹整个建筑,使得其他的矛盾也围绕着这个主要矛盾的解决而服务。

比如很多同学就想解决功能的排布问题,想与周边的环境发生关系的问题,而更有甚者是想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进去。在平时的课程设计中,这样的问题可能会有老师手把手的来教你,然而,在做快题时,你应该从任务书中自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简约

用最少的手法来达成目标。这一点除了前文中所述的形式之外,还包括空间特质。一个动作表达多个目的。

如龙美术馆不仅有前文所述的刺激感,同时也包含了对康的金贝尔美术馆的包裹感致敬,同时,这种伞状结构还承担了结构受力的作用。内部的墙面走了管线(包括落水管及空调管)的同时墙面受力也落在了原有的厂房的条形基础上。

我们的设计要以简约为原则。曾经也有同学问过我,我们的改卷老师会不会不喜欢简约呢?那我这么做岂不是正好撞枪口上了?

在这里我只想说这个学生可能是想错了简约的含义。

所谓的简约而不简单,则是去掉繁复的建筑语汇堆叠以及装饰的堆叠,通过简单的手法完成多个操作,达到解决矛盾,建立一个有意思的空间,是包含多个内涵的。

我该如何着手学习一个案例第22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52 articles)


一站设计 (4 articles)


建筑案例 (10 articles)


案例分析 (11 articles)


结构主义 (3 articles)


建筑空间 (30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