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有方空间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1张图片

主入口立面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八万吨筒仓是民生码头中最具震撼力的工业遗产,虽然建成时间只有短短的22年,却作为不会再出现的建筑空间类型而具有历史遗产的保护价值。按照艺术史学家阿罗伊斯·李格尔(AloisRiegl)的分类法,它属于“非有意创造的纪念物(UngewollteDenkmal)”。作为曾经的生产建筑,其原本的生产功能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逐渐退去,留下的空却建构物已如废墟般存在,这时,曾在这个空间中发生过的劳作不再是关注的焦点,反而是作为废墟的筒仓在建造时其建造逻辑因为背后的工业生产的工具理性而突然成为城市中的野性力量,令人赞叹不已。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2张图片

筒仓首层空间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改造性再利用:找寻工业遗产的恰当用途


对待工业遗产,“更新”的观念与“原真性”保护修缮理念似乎永远存在某种矛盾,而事实上,“原真性”在建筑脱离其原本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的条件下也是不可再现的——工业遗产的修缮和保护应在延续和保护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基础上,在新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中获得新的价值和意义。

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澳大利亚国家委员会制定的《巴拉宪章》为文物建筑寻找“改造性再利用”(Adaptive Reuse)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工业遗产保护项目上加以推广。“‘改造性再利用’的关键在于为某一建筑遗产找到恰当的用途,这些用途使该场所的重要性得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再现,将对重要结构的改变降到最低限度,并使这种改变可以得到复原”。《巴拉宪章》定义的“改造性再利用”是指对某一场所进行调整使其容纳新的功能,这种做法因没有从实质上削弱场所的文化意义而受到鼓励推广,“寻找恰当的用途”应当成为工业建筑改造的非常重要的前置条件。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3张图片
改造空间解析图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4张图片

江景与改造后外观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外挂扶梯:建立新时期的时间性与场所感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馆——八万吨筒仓——便是在“改造性再利用”原则下进行的一次空间再利用的积极尝试。以艺术展览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是八万吨筒仓寻得的合适功能,它能最大程度地贴合现有筒仓建筑相对封闭的空间状态。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5张图片
筒仓底层展厅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6张图片
筒仓顶层展厅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7张图片

连接顶层的螺旋坡道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8张图片
筒仓内电梯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本次艺术季主展馆主要使用筒仓建筑的底层和顶层。由于筒仓建筑高达48米,要将底层和顶层空间整合为同时使用的展览空间,必须组织好顺畅的展览流线,并处理好必要的消防疏散等设施。本次展览流线组织的一个最重要改造动作,是通过外挂一组自动扶梯,将三层的人流直接引至顶层展厅。由是,人们在参展的同时也能欣赏到北侧黄浦江以及整个民生码头的壮丽景观。除了悬浮在筒仓外的外挂扶梯,筒仓本身几乎不做任何改动,极大程度上保留了筒仓的原本风貌,又呈现出“重新利用”所注入的新能量。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9张图片
“云梯”内望黄浦江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10张图片
外挂“云梯”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这个改造动作直面筒仓改造的主要矛盾:原本封闭的仓储建筑转化为公共文化空间时,如何获得必要的开放性?如何建立新时期中的时间性与场所感?这组外挂扶梯重新定义了八万吨筒仓的位置:通过引入浦江景色去揭示它坐落在黄浦江边这一事实,并将滨江公共空间带入这座建筑。建筑的公共性由此获得,一种新的时间也被铭刻在旧有的时间上。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11张图片
“云梯”内的落日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12张图片
将滨江公共空间带入建筑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13张图片
主入口前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14张图片
次入口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15张图片
沿江立面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艺术家展望受邀于外挂扶梯底部进行合作创作,拥有独特拓片肌理的反射不锈钢板作为扶梯的底面装饰,倒映着民生码头周遭的景象,外挂扶梯的巨大体量也因此变得轻盈。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16张图片
与艺术家展望合作的云梯底板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未来,当从江边直上筒仓三层的粮食传送带被改造为自动人行坡道,一个可以从江边直上至筒仓顶层的公共空间得以生成。这一公共空间将成为浦东滨江贯通和民生码头空间更新项目之间的重要纽带,新的公共性得以建立。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17张图片
筒仓立面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18张图片
筒仓一层平面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19张图片
筒仓六层平面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20张图片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21张图片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22张图片

立面图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23张图片

场所感与公共性: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第24张图片

剖面图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项目名称:民生码头8万吨筒仓改造项目——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临时主展馆
建筑师:大舍(柳亦春/陈屹峰)
合作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小组:柳亦春、陈晓艺、王伟实、王龙海、张晓琪
项目地点:上海市民生路3号
项目功能:临时展览
设计时间:2016.12-2017.10
建成时间:2017.10改造
建筑面积:约16322平方米
业主:上海东岸(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摄影师:田方方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58 articles)


有方空间 (4 articles)


室内 (3009 articles)


展览空间 (247 articles)


展馆 (136 articles)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7 articles)


不锈钢板 (11 articles)


上海 (668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