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1张图片

设计一个梦幻城市很容易,塑造一个活生生的城市则煞费思量。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街道作为重要的城市空间,承载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条道路就是一座城市的记忆。从儿时记忆到智慧城市,街道生活与城市繁荣紧密相连。而今的城市却有不少割裂,一种是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空间;一种就是字面意义上的脏乱差,容易滋生各种社会问题。街景作为城市文化内涵的主要展示窗口,可以直观反映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内涵。

如今,人成为城市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城市更新经历了从原有旧城“大拆大建”而适应人口激增的1.0阶段,开始向吸引人、留住人以避免旧城衰落的2.0阶段转变,街道也正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战场。街道可以从物质层面提供便利的交通,而街景则可以从精神层面作为周边邻里单元传承文化记忆的载体。重构老旧街区街景,对于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展现城市人文关怀,创造和重构新的城市特色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三益参与了不少街区更新项目,通过提升和改造城市的街区空间,引导城市修复,解决实际问题。在此我们挑选了6个过往的项目案例,希望能够通过更深入地与大家分享项目经验,一同探寻更多城市更新与街景设计的思路。


Mini Stage

#01造景,城市重新生长的开端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2张图片

URBAN RENOVATION

营造“景观”价值,再塑场景生命力

当今的工业遗产改造或更新,已然从空间资源的再利用转向城市景观的塑造。如今在以移动互联网搭建的社交环境下,工业遗产更新,不仅仅是对建筑物功能形式的改变,更是对后工业文化景观的塑造。

2020年初三益设计对水舍锅炉房进行了微改造,营造一个“Mini Stage”,是水舍与未来公共绿地的过渡,也是“社会造景”的引言。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3张图片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4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水舍位于上海南外滩老码头新规划区内,原有的三层建筑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武装总部,十年前增加第四层改造为精品设计酒店。锅炉房位于建筑的端头,即相接又不相连,所以在改造过程中,我们没有刻意去追求材质和形态的延续,而是将图像式的展示转向功能化的使用,以一种关于空间、时间和功能“流动”的策略来造景。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5张图片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6张图片
△场地旧照  摄影:刘松恺

锅炉房位于建筑的端头,于是我们选择沿着街道、随着人流导向自然而然形成“流动”的空间轴线,将工业场地氛围“流动”过渡到公共开放的场地氛围中。在锅炉房与原建筑相接的立面,设置封闭底层,延续封闭感,但同时因建筑高度的变化,封闭感则在持续减弱。从封闭到开放且包容,有序流动生成过渡性的场地造景。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7张图片
△区位分析图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8张图片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9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在材料的选择上,建筑师从周边环境中提取出折叠铝板、水泥材质和色彩元素,将过往的时间以材料的形式凝固。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10张图片
△材质提取研究

新老材料的直接对比,加大过去和现在之间的距离感,反衬出场地之间的时间“流动”,历史成为一个背景化的封闭场所。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11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同时建筑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在面向城市公园开放的场地中,增加文旅展示窗,立面嵌入一体化的现代造型雨棚、灯光及休憩座椅,强化“流动”后的开放互动性,建立一种新的观景方式。建筑中的小公共空间与场地中大公共绿地空间对接,将曾经被同化的图像流转入沉浸式体验之中。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12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13张图片

当微空间和观众介入到空间造景中,水舍将会增加新的篇章,一个脱离原有景观社会的新故事,形成一条新的时间轴,成为城市重新生长迭代的开端,也是外滩故事中的一部分。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14张图片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15张图片
△水舍锅炉房带来的无限可能


Art Yuyuan

#02艺术在街角,让生活带点光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16张图片

URBAN RENOVATION

延续场地记忆,对接居民生活,满足社区新需求


街景不只是一处静态的风景,更是一种反映当地居民情感和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然而城市快速化建设和人口的流动却让城市风貌逐渐趋同。基于新时代发展的需求,重构具有区域特色、展现街区文化记忆、融入动态发展的人民生活方式,对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突出街景风貌具有重要影响。

上海愚园路艺术直播工作室作为长宁区愚园艺术生活街区的“头部”地块,是整个愚园艺术生活街区的开端。三益的建筑师通过记忆延续、形态更新、功能升级以及资源融合四大策略,融入“文创商业、社区民生、艺术文化”三大核心内容,在烟火气和精致生活交织的时空内,孕育出新的街区形态——为广大市民创造了一个既能引领时尚生活方式,又能满足原生态社区实际需求的活力街区。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17张图片
△原建筑与改造效果图

在沿街立面的改造过程中建筑师采取了克制的设计手法,通过完全贴合原始街道界面,并保留原始红砖材质的方式,来延续周边居民的场所感和原始记忆,低调地融合于整个愚园路的历史风貌中。朴实无华的红砖看似缺少了一丝灵动之美,实则可以通过相互之间不规则地穿插、排列与融合,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建筑师在立面采取了局部改变拼砖方向,搭接镂空砖等手法,并在屋顶平台上设计了几何化的拼砖纹理,为改造后的建筑增添了几分故事性与韵律感。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18张图片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19张图片
△局部拼砖纹理分析

同时,在克制的基础上,设计别具一格融入大面积连续的玻璃界面作为展示面,在转角处打造通透简约的连续飘窗,从而让建筑展现出生动时尚的新气息。一个城市不仅仅需要艺术气息,同时也要具有丰富的烟火气,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建筑师希望把生活化的、互动化的元素融入其中,对接居民生活,提供有内容、有趣味、有温度、有未来的全新生活方式,满足社区动态发展的新需求。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20张图片
△入住愚园路1000号的全国最大帽子线下店 ©GENZERO

建筑二楼的roof courtyard,就是建筑师为这里的居民特别打造的一个具有烟火气的去处。露台是由原屋顶改造而来,基于屋顶原有的格局设置,设计理念上强调“共享、放松、自由”,可以用来冥想静思,也可以用来举办派对。星空为顶,花园为底,建筑师希望人们身处其中时,能以松弛的状态面对与之共享的新旧友人,享受时间慢下来的自由精彩。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21张图片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22张图片
△屋顶露台  ©三益中国

从二门丁烟火声色的各类精致餐饮,到帽子店特立独行的新潮时尚,再到阿基米德电台线上线下的实时互动,建筑师创造了一个社交场域、一个舒压空间、一个能自发生长的活力街区、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23张图片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24张图片
△露天音乐派对  ©三益中国


Old Street

#03续写老街故事,留住城市"乡愁"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25张图片

URBAN RENOVATION

赓续历史文脉,激活历史地域空间魅力再生产

“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既要强化“保护”理念,也要做好历史空间的活化利用。在切实保护历史文化空间的前提下,考虑引进新业态、新功能。以保护为前提,以活化利用为支撑,两者结合,才能激发历史地域的内生动力,让历史文脉得以真正存续。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26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在上海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说静安寺是承载历史叙事的核心区,那上海西大门安亭镇就是了解这座城市最生动的文化入口,“十里一亭,以安名亭,以亭为镇”,安亭之名自汉代沿袭至今。后经汽车工业大发展时期,形成多变的城市面貌,留下了1200余年的上海0001银杏树、众多文化遗产和隽永的故事。去年,三益完成了安亭老街的更新改造,既延续了“老街故事”,又完成了业态升级,在维持历史街区精髓的基础上为老街注入了新的活力。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27张图片
△安亭老街旧照  ©三益中国

老街现状沿河道以永安塔和银杏树围绕的广场向城镇街道展开,以标准的马头墙和单檐歇山顶作为主要的传统文化展示,商业街与水岸间有供人休憩的长廊。为了尽量还原老街风貌,保留温情的生活气、人情味,建筑师选择回到场地原点,从场所精神中找寻到适宜的语言和对话形式,对空间进行同时性、并置性的建构。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28张图片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29张图片
△鸟瞰效果图

建筑师首先以克制的设计手法,见缝插针对老街进行修补,拒绝大拆大建,保留原有中心广场、树木景观、建筑形式和风雨连廊等主体空间。其次整治侵蚀老街风韵的元素:低端的小门店、不合理的电箱安装、杂乱的沿街标志标识等。最后重新规划慢行空间布局,在沿街沿河的景观空间中增加休憩平台,清理河道,增加统一店铺标识,并加以灯光来统一街道空间。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30张图片
△改造分析图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31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将公共空间整理后,建筑师对建筑采取精细化“加工”。以围合永安塔中心广场的三栋建筑作为“精修”对象,同时向两边街道延伸,有节奏地改善现有建筑立面形象和体验乐趣。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32张图片
△改造分析图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33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安亭老街就是古银杏树的发源地,立面更新提取了银杏古树元素,使用与银杏树相同颜色的孔洞金属板,通过孔洞肌理的控制,让立面“印”上银杏图案。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34张图片
△改造分析图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35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同时一层的门窗也使用银杏叶颜色的框,另外还有特别设计的银杏侧招灯具,银杏叶拼接成装饰面板,在一起形成了统一的视觉效果。在马头墙的山墙,我们创造了“安亭老街”,黑色哑光金属边框,与以粗纹理布料为底面的黑色文字,共同融入了山墙视觉中。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36张图片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37张图片
△材质研究及侧招灯具设计

建筑师将场地元素转化为建造,同时又将建造带来的场地和历史记忆带给了使用者,经过物质优化、业态升级、文化复兴,翻新后的安亭老街成为了一个宜居宜业、充满活力、有文化积淀的创意空间,不但没有丢失掉它原先的市井气息,反而比往日更加有温度。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38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Industrial Area

#04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39张图片

URBAN RENOVATION

新旧交织的多元建筑形态+开放界面

工业遗产是一类典型的城市历史景观,记录和见证着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进程。对于近代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不仅要使旧建筑留存下来,更重要的是要复苏其生命力,使之能够融入当代城市生活之中。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40张图片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41张图片
△摄影:存在建筑(上)、吴清山(下)

上海作为近代重要的工业城市,至今城市建成环境中仍保留着极其丰富、类型不同的工业遗产。上海老码头即原来的上海十六铺,遍布码头仓库,也是渔民维持生计的场所,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是上海传奇故事开始的地方。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42张图片
△老上海十六铺码头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43张图片
△上海油脂厂


如今的老码头,已没有了船来人往的喧嚣与嘈杂,它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线中。2007年,三益对老码头完成一轮翻修和功能调整,成为上海著名城市景点。2019年,三益重新整合外部内容资源,调整场地配置,进行二次升级,老码头再次全新亮相黄浦江畔。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44张图片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45张图片
△摄影:存在建筑(上)、吴清山(下)

经典的大面积红砖立面是整个老码头项目的基调,建筑师将高度提炼的海派建筑形象“石库门”作为基本设计语汇,并以此进行类型上的拓展与更替。建筑整体改建方案以装饰、加固为主,在继承海派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材料的元素,通过玻璃、面砖、钢材、涂料、标识的巧妙结合,将原有的工业肌理与新的设计相互交织,整体呈现出一种保留、融合、创新的建筑风貌,从而形成新的景观,并产生新的商业价值。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46张图片
△老码头改造元素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47张图片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48张图片
△摄影:吴清山


为了增强项目的可识别性,建筑师还在中山南路沿街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标识符号,用像素化的字体形式使“老码头”这个城市空间品牌更年轻、更现代。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49张图片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50张图片
△摄影:吴清山

同时,建筑师受到“多孔性理论”的影响,希望将园区更新成为一团具有无限潜力的海绵,因此选择了开放界面的设计策略。老码头覆盖了整个街区、四面环路,建筑师在沿街界面设计了多个开口,通过放大部分沿街空间的节点,将各种景观、休闲设施穿插在开口和空地间,打造出宜人的可停留区域,也让行人更轻松地进入,到达核心地带。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51张图片
△老码头的多孔界面

开放的边界起到了彰显魅力、吸引人群的效果,让整个项目内外部变得更加有机和包容,同时也为城市居民的活动发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52张图片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53张图片
△摄影:吴清山

升级后的老码头,正逐步成为年轻人心中的艺术公园、时尚秀场、复合工作室…… 从“工业锈带”到 “生活秀带”,不仅是老码头的又一次全面升级,更是一场传奇的延续。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54张图片
△摄影:吴清山


Old Factory

#05以"旧"蕴"新",老工厂的潮流变身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55张图片

URBAN RENOVATION

旧布景置入新架构,打造标志性景观

如今大部分的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城市基本功能已经完善,居民逐步有了基础生活之外的更高层次的生活追求,对于公共活动空间、艺术创意空间等需求更多了。然而新增土地的稀缺已成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低效利用或者没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入手,改造成为满足市民需求的新功能空间,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

20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对杨浦旧工业区进行激活,重新定位城市功能,再开发旧有建筑,为市民开放城市公共空间,带动整个区域的新文化生长,那些工业厂房中的集体记忆与时代的更新相遇为人和城带来了新的活力。上海NIU ZONE新联地带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前身为上海医疗器械厂,三益的建筑师运用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改造策略及亮点植入,将其打造成为集商业、办公、公寓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意园区,为老建筑赋予新生命,成为城市活力发展的推动力。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56张图片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基地现状为四栋多层建筑,其中三栋围合景观广场,第四栋建筑与其形成街巷空间。如何以最低成本做出最大变化呢?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57张图片
△建筑旧照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58张图片
△曾经的医疗器械厂


设计团队首先对四栋建筑进行形式及色彩统一。沿街立面体量上采用三段式布局,内外统一采用红色,在个别区域使用白色转变使用功能,并以黄色引发视觉聚焦。三种颜色协调,既不混乱也不单调,以最低成本达到最丰富的视觉变化。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59张图片
△鸟瞰效果图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60张图片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61张图片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在此基础上,建筑师通过巧妙植入新架构,打造了标志性的入口空间“海德角”,灵感来源于伦敦海德公园角。通过在沿街入口处新置水平钢结构,将原本两栋分离状的建筑巧妙连为一体,钢结构向下斜切,形成倒梯形平面空间的主入口,暗示人群走向内部流线,新增结构转变了单一体量关系,提升了场所厚度。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62张图片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架构整体造型采用穿孔铝板,利用材料的通透性减少旧建筑的沉闷感,以最低成本实现巧妙设计效果。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63张图片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而弧形的灰空间则寓意拱门意象,营造出一个通畅的半城市半建筑空间,既是人群的庇护所,也是建筑与行人的互动角。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64张图片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顺着入口望去,可以看到建筑师设计的“帆加速”软性景观装置棚,吸引人们向内一探究竟。从标志性的“海德角”到“帆加速”,再到园区内部的“云连廊”、“人文剧场”,建筑师打造了一条引人入胜的景观漫步轴线,期待你来探索!


Business Zone

#06老商圈昔日地标的华丽升级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65张图片

URBAN RENOVATION

消解过长连续界面+时尚“大橱窗”

近年来,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消费形式的升级,人们越来越注重体验感和情感上的满足,对于商业场景的创新以及购物中心的可玩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城市中一些“老龄化”的商圈正面临一系列的发展难题,老旧/存量商业如何更新自救,如何释放新的发展空间,成为国内商业向下一阶段突破新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0年底,三益受业主委托,开始了对天山路上原虹桥天都商业地块的城市更新改造研究。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日渐没落的老城区旧商圈,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重新“找回自己,延续新生”呢?在历经了一年的升级改造后,如今项目已华丽变身,定名为现所·创邑MIX,已于2021年12月正式开业,吸引了大量时尚商家入驻,也开启了“潮流天山”片区转型的序幕。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66张图片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67张图片
△效果图

原建筑立面主要为金黄色、银白色铝板幕墙及蓝色玻璃幕墙组成,因建筑有较长的使用时间,整体形象较为陈旧、杂乱,并且建筑贴临天山路长达240米,过长的陈旧连续界面给人强烈的压迫感。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68张图片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69张图片
△建筑旧照  ©三益中国

由此入手,设计师首先对建筑重新进行了比例分割,把建筑中部两个原先被玻璃封闭的露台区域完全打开,设置两处“绿谷”,以绿植形态形成“呼吸空间”,一方面与屋顶繁茂的城市绿地形成呼应和互动,另一方面巧妙地消解了过长的连续城市界面,减少了对街道的压迫性。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70张图片
△消解过长连续界面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71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改造后的现所·创邑MIX以“年轻、潮流、时尚”为定位,为了实现项目“小成本”换取“大效果”的需求,外立面采用了十分简洁的设计,主要使用通透的玻璃、明亮的涂料、银色的铝板作为主要材料。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72张图片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73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设计结合商业+办公的两大功能,进行比例分割,地上一至二层以原立面轮廓为基础,沿原立面轮廓主要范围整体拉平,改造后立面整体采用落地玻璃窗及铝板装饰;三至五层则将一幅幅或大或小的大橱窗嵌入平整的外墙面,橱窗与窗间墙结合的设计中蕴藏着变化,简单却也带来了视觉冲击力,塑造出一个明快、清新的建筑形象。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74张图片
△摄影:刘松恺

除了更新商业办公等复合业态的新形象,项目还沿天山路增添自然气息的有机立面,同时设有mini植物园和休憩座位的遵义路路口半露天下沉广场,也为城市带来了无限生机。未来广场还将不定期“变身”时尚秀场和演艺空间,带来潮流的艺术体验。“现所·创邑MIX”项目将成为市民家门口极具人气的绿色、共享空间,引领片区成为具有国际前瞻性的人民共建居住区。

城市更新丨老街“新生”,给城市留一条回家的路!第75张图片


来源:本文由三益设计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权归属三益设计所有。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737 articles)


城市更新 (32 articles)


商业建筑 (691 articles)


中国 (3593 articles)


上海 (668 articles)


三益设计 (54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