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匠山行记,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1张图片

路易斯·康曾说,“混凝土如果使用得当,将会成为一种高贵的材料。”

提起“混凝土”,多数人会下意识忽略其潜在的艺术性,而只将它作为再寻常不过的建筑材料;然而回顾建筑史,早在古罗马时期混凝土就被用来建造万神庙的穹顶,展现出兼顾技术与美学的特质。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2张图片
万神庙穹顶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3张图片
万神庙剖面


在早期的纪念性公共建筑,尤其是宗教建筑领域,混凝土帮助建筑师完成了对于宏伟空间的构想;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混凝土的使用与大体量的、有气势的建筑已经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建立连结,其厚重而原始的材料特性更是在粗野主义等风格中被运用到极致。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4张图片
马赛公寓

随着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与建造技术的进步,混凝土的应用情境更为广泛,人们对于其特性的定义也日益多元,而不只局限于粗重的表象;尤其是二十世纪末之后,混凝土成为了一些建筑师所偏好的材料,并与建筑师们的个人风格相得益彰。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5张图片
小筱邸

由此可见,混凝土建筑的不断演进与世界建筑的发展之间亦有着不可忽视的对应关系——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些代表性案例,见证混凝土与建筑如何共同成长。


01
厚重的序幕:柯布西耶


当混凝土与“原始”“粗糙”等形容词划等号时,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作品必定能够作为这一观点的缘起;除去轻薄的现代主义“居住机器”之外,他最为人熟知的则是朗香教堂、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议会大厦等极具张力的建筑。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6张图片

朗香教堂是柯布西耶晚年时期非常激进的一个作品,与他曾经所坚持的机器美学原则背道而驰。教堂的墙壁内部有多根钢筋混凝土柱,用来支撑巨大的贝壳状的屋顶;屋顶外壳上则保留了混凝土自身的质感,粗糙的纹路加强了教堂与周边自然的关系。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7张图片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8张图片

教堂的混凝土外墙经过柯布的精心设计后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弯曲,墙上依据黄金分割的开窗将外界自然光引入内部,令人在教堂内部感受到空间的神圣。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9张图片

混凝土为建筑形象的创造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朗香教堂也因此实现了自由、舒展又与众不同的造型,同时由于混凝土质感的完全展现,这座教堂又透露出原始、混沌的气质。

马赛公寓与昌迪加尔议会大厦是朗香教堂的同时期作品,因此延续了柯布在这一阶段明显的粗野主义手法。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10张图片

厚实的分隔、巨大的立柱、奔放的色彩等元素与未加修饰的混凝土产生碰撞时,有效激发了马赛公寓的活力,令人在原始与现代之间体会到了这座建筑的魅力。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11张图片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12张图片

在昌迪加尔议会大厦中,混凝土的作用则是衬托建筑独特的形体与宏伟的尺度,将地方传统特色与西方古典风格相结合,最终使建筑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柯布西耶的晚期作品在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中独树一帜,强化了混凝土厚重而粗野,且适用于纪念性建筑的特点;但柯布大概不曾设想,在未来粗糙的混凝土将会被赋予更多意义。


02
典雅的史诗:雕琢与纪念性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13张图片

谈到混凝土建筑时,一定绕不开路易斯·康。如本文开头,康对于混凝土有着不亚于砖的情感。康的混凝土作品延续了材料本身极富厚重感的特色,但又结合个人风格,使其表达出的气质由原始的粗放转为人工雕琢后的庄严。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14张图片

以萨克生物研究所为例,康用完全对称的混凝土建筑实现了古典复兴与现代建筑的融合。研究所墙体采用了与广场铺地石灰石颜色相近的清水混凝土,令水平与垂直维度成为统一的整体。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15张图片

与此同时,康保留了制作与拼接时的痕迹与圆孔,为建筑增加了远古纪念碑般的气质;但由于细致的几何划分和柚木嵌板的加入,建筑又呈现出一种严谨、理性的现代秩序感。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16张图片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17张图片

与研究所类似,路易斯·康的金贝尔艺术博物馆也利用混凝土制造出了富有神性的空间。博物馆是一座以“光”为主题的建筑,自然光通过拱顶上的窄缝射入建筑内部,经由天窗下的铝板反射后为混凝土内壁带来美丽的光影。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18张图片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19张图片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20张图片

混凝土为建筑造型的实现提供了极大帮助,康也将其视为一种美学和结构的最佳选择:博物馆虽然保留了混凝土的具有原始感材料特性,但经过精心设计的拱形屋顶与力学结构升华了它在这座建筑中的意义。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21张图片

博物馆的结构是基于数学模型的16个摆线而形成,其拱顶由以十英尺为间隔的混凝土支柱连接,再结合内部石灰华、白橡木、金属与玻璃的装饰,空间氛围朴素而优雅。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22张图片

与路易斯·康的作品所表现出的典雅相类似的建筑中,丹麦设计师约翰·伍重的悉尼歌剧院最具代表性。这座优美的剧院的设计时间稍早于金贝尔艺术博物馆,复杂的造型使它耗费十余年才建成,但其结构与施工令人意识到混凝土具有更多可能性。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23张图片

隔水相望,很难判断出轻盈的“白帆”实际上是由预制混凝土组成的“壳”。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24张图片

为了实现这一前所未有的造型,伍重与结构师将所有近似三角形的壳片都从同一球体的表面“割取”,保证每个壳片曲率相同,完成分割后再将屋顶细分为数千个便于组装的预制切片,施工时通过钢索进行固定。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25张图片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26张图片

从远处看剧院屋顶像是均匀的白色壳结构,然而其建造逻辑却是拱结构体系,这与混凝土的使用不无关系。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27张图片

悉尼歌剧院的意义就在于,它证明了混凝土不止能用于肃穆、纪念性的场景,同样能够实现外表的轻盈;而又因混凝土自身厚重的性格,这份轻盈又不至于过于漂浮,所以最终呈现出一种史诗般的优美。


03
当代新生:细腻与轻薄


时间来到上世纪末。建筑技术在这一阶段已趋于成熟,混凝土的性能较之以往也有了重大改善,因此许多建筑师利用混凝土做出了更为大胆的尝试,将“重”化身为“轻”,甚至用这种最普通的材料表达出哲学意味。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28张图片

日本建筑师在清水混凝土建筑的设计中独具心得,尤以安藤忠雄等人最为突出。安藤忠雄本人又被称为“清水混凝土诗人”,最能体现其设计思想的建筑当属光之教堂。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29张图片

安藤忠雄在光之教堂中以最简单的混凝土材料强调了空间的双重性,突出了教堂内部虚实与明暗的二元本质。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30张图片

与朗香教堂原始、混沌的气质不同,光之教堂内部仅有克制的黑白灰色彩,混凝土的运用更使得建筑内部剥去了所有装饰,通过最朴素纯净方式构建了一处信仰之所。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31张图片

毗邻金贝尔艺术博物馆的沃夫兹堡现代美术馆是安藤忠雄另一混凝土名作;考虑到位置的特殊性,安藤尝试令建筑与路易斯·康的作品产生对话。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32张图片

于是新建的美术馆选用并排的五个长方形箱体作为主要形态,又以混凝土与玻璃作为主要材料打造“艺术之森”。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33张图片

与金贝尔艺术博物馆不同的是,混凝土在安藤忠雄设计中的存在方式更直白也具现代意味,而非必须遵循殿堂般的含蓄和典雅;平直的混凝土屋面板与Y形支撑柱是十分外放的构件,并以现代的符号传达出通透冷清的观感。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34张图片

从一开始清水混凝土就是安藤忠雄作品的主基调。除去节省成本的因素,混凝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能够实现任何理想的形状;加之建筑技术的精进,比起悉尼歌剧院“伪造”的轻盈感,安藤的大多数混凝土建筑真正做到了“轻”,从构件尺度就可见一斑。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35张图片

以轻巧的几何形状著称的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也是混凝土与玻璃结合的产物。建筑内外是由一系列半圆形拱组成的,拱形门洞的主要材料即钢筋混凝土。伊东丰雄令这些拱组合成了复杂的网格形态,为内部空间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36张图片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37张图片

所有混凝土拱都保持了200毫米的厚度,彼此之间的的交汇使图书馆整体空间绵延通透,犹如镂空的艺术品;拱形交汇处底部非常纤细,但顶部却能承受建筑二层的重量。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38张图片

混凝土将图书馆变成了类似树林或洞穴的静谧空间——虽然馆内的拱结构不如古代神庙或某些现代主义建筑一样敦实厚重,但却和这些建筑同样传达出直击心灵的力量。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39张图片

同样薄而有力的代表性建筑还有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的葡萄牙国家展馆。作为设计师,阿尔瓦罗·西扎将一块又大又薄的混凝土顶棚作为建筑核心,使其在两个巨大的门廊之间自然地垂下,框出水天一色的风景。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40张图片

用混凝土打造如此大跨度的顶棚给人以“不可承受之轻”的幻觉。顶棚是由预应力混凝土浇筑在门廊之间悬挂的悬链拱形钢索上而形成的,其技术与悬索桥相似,其中的钢索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与混凝土的强度。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41张图片

这片顶棚长宽足有70mx50m,其厚度却仅有20厘米,从远处看就像是一片悬垂的“轻薄地毯”,但站在顶棚下方仰视时又会感受到混凝土的坚实与围合感带来的沉重与压抑,令人们不得不将注意力放于空间之外的景观。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42张图片

与顶棚形成对比的是两侧由九根巨柱构成的门廊,纪念碑般的方柱以不对称方式排列,产生强烈而硬朗的光影。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43张图片

西扎在展馆项目中强调了建筑结构与材料的自然物理特性,直接露出的悬索节点更形成了强有力的建筑语言;但与此同时他又将混凝土戏剧性地悬挂于人们头顶,颠覆了大家对于混凝土的传统认知,造就了关于混凝土的决定性瞬间。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44张图片

至此,混凝土的关联词已经不局限于“粗犷”“雄伟”“敦实”等听上去就十分厚重的形容,一些建筑向人们证明这种朴素的材料可以将“壮观”的大场面举重若轻,也可以将纪念性或神性的空间用更简洁的方式进行表达。


04
国内实践:艺术性与在地性


暂且不论千篇一律的住宅楼,混凝土在本土设计师的作品中也表现出了各异特色。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45张图片
衢州体育场/MAD

衢州体育场作为最近备受瞩目的项目,引起了人们对于其外观和结构的讨论。MAD结合建筑性质,用混凝土为体育场赋予了富有力量感的构件。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46张图片
衢州体育场/MAD

60组混凝土柱支撑起整个体育场,裸露的木纹清水混凝土片墙既作为结构又是建筑本身;混凝土材料原始的质地令体育场犹如场地内的巨大岩石,但精心设计的片墙、柱子等细节又增加了空间与人的亲近感。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47张图片
衢州体育场/MAD

同样是MAD的作品,位于海口的云洞图书馆比衢州体育场更富艺术性。图书馆浑然一体,雕塑感极强,单色的混凝土外表皮令建筑仿佛天外来物。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48张图片
海口云洞图书馆/MAD

在这座图书馆中混凝土就像是液态材料,柔软、变化是它最大的特色——因为MAD采取了“反材料”的方式来消解材料本身固有的属性,从而让人们以感受空间为第一要义。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49张图片
海口云洞图书馆/MAD

与MAD这样超前的艺术形式相对的,是建筑师们进行的在地性实验。为了使建筑与当地环境进行对话,一众本土建筑师采用混凝土作为实现构想的媒介。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50张图片
光明东滩源会议中心/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例如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的改造作品,光明东滩源会议中心。该建筑场地与北侧的麦田衔接,为了保证场所景观的延续性,设计师采用清水混凝土的单层地景建筑重塑空间。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51张图片
光明东滩源会议中心/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混凝土材质自带的朴素感使会议中心低调地融入了环境,翻折的上人屋面又消解了大而平的建筑自身的体量感,增加了空间活跃性,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区域内建筑的整体风格,实现了简单逻辑下的多样性空间建造。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52张图片
光明东滩源会议中心/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随着人们对于美学的不断追求,加之建筑技术的可实现性,我国以混凝土本质特性为表现对象建筑作品也越来越多;笔者不禁期待,未来我们是否也能创造出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混凝土新作?


05
结语


通过分析代表性案例,从建筑风格上简要梳理混凝土的应用与变迁后,我们能够确信混凝土具有无限可能。虽然混凝土的不同表现形式是随建筑的发展而逐渐出现的,但无论是粗重的,典雅的,还是细腻的,轻盈的,混凝土的各种风格将始终交织于建筑与生活。


图片来源:
1.衢州体育场 / MAD - 谷德设计网
2.光明东滩源(原前哨织布厂改造)- 会议中心,上海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 谷德设计网
其余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编辑  任广宁
责编  匠山


从勒·柯布西耶到路易斯·康,再到安藤忠雄,为什么建筑师钟爱“混凝土”?第53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50 articles)


匠山行记 (78 articles)


建筑 (13685 articles)


材料 (255 articles)


混凝土 (2891 articles)


勒·柯布西耶 (45 articles)


路易斯·康 (27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