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冯仑风马牛
                                                                                                                                            
今天讲一个建筑拯救世界的故事。而且这个建筑界的「超人」还特别低调:它用竹子、木头、塑料桶做成,并且还是漂浮在水面上的。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1张图片


这是海洋版的「诺亚方舟」吗?差不多。因为人们生活的这个地方没有土地,他们本就生活在水面之上。
看上去有点像一个巨型的水上垃圾收容处,但是,这就是他们的家。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2张图片

所谓的「家」,也只不过是用几根木桩把小房子撑起来,而且技术有点糙,看上去摇摇晃晃的。
这些房子实在不能更简陋了,破木板一围,上面搭几块铁皮作为屋顶,done。
有些人甚至铁皮也买不起,拿面粉袋搭一帐篷。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3张图片

从外表看,根本分不出哪儿是商店,哪儿是理发店,哪儿是诊所。但是看当地人的姿态,他们好像认为这种样子是理所当然的。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4张图片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5张图片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6张图片

出行全靠划船,也有人撑船拉客,可称为「水上巴士」。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7张图片

当然,船作为出行工具,也是一种奢侈品,不是家家都买得起船的。就算有船,也轮不到小孩子用,孩子们只能自己想办法。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8张图片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9张图片

水看上去有点黑。因为里面不仅有每天扔进来的垃圾,还有屎啊尿啊,都直接排水里。生活在这里的人有十万多,而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接受过教育。
这就是非洲最大的海上贫民窟,马可可地区。
如果你从天上往下看,这儿是这样的。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10张图片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11张图片

这片贫民区位于尼日利亚港市拉各斯。拉各斯是尼日利亚的旧都和商业中心,非洲撒哈拉以南最大的城市。1970 年代,这里仅有 200 万人口,而现在,当地官员称这一数字已经达到 2000 万。

人口膨胀带来的首要问题就是「住哪」。

陆上没有足够土地可住,不如去湖上搭个小棚。拉各斯濒临大西洋,城内有一汪潟湖——即城市围绕着一个湖泊,其仅有一个小口与大海相连——那里还算风平浪静。

随着居民越来越多,房屋逐渐在湖上连成一片,放眼望去,就像房屋从陆地延伸到海上,蔚为壮观。而这里没有任何基础设施建设,湖水既是它们的垃圾场,也是它们的渔场,它们唯一的生活场所——Life is struggle.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12张图片

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

2011 年,一位从当地走出去的黑人建筑师回到自己的故乡,决定帮助马可可的穷人。

这个人叫孔勒·阿德耶米,他从当地学校毕业后进入普林斯顿,毕业后又跟库哈斯盖了 10 年房子,都是大项目,什么区域总体规划、博物馆、摩天大楼等等,老赚钱了,其中就有过深圳证劵交易所新大楼。

他采取了大禹治水的思路:既然洪水无法控制,不如顺势而为。他的解决办法是让建筑漂浮起来。这样更好地适应飘忽不定的水位和潮汐。如果说之的房屋一座座岛屿,他的想法是建一艘船。他的第一所建筑是当地一所学校。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13张图片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14张图片

更重要的一点,漂浮学校不是从天而降的救赎式建筑。从一开始,阿德耶米便和当地工匠和社区领袖一起探讨建造方法,决定使用当地的工人、材料、建造技术。

聘用的工人都没有建造经验,它们通过搭建学校可以掌握基本的建造技术,以方便日后改造自己的房子。选用的建筑材料也是当地生活最常见的东西。


比如木头。木头加工业本来就是马可可两大基本产业之一(另一个是捕鱼)。木工加工厂平时把木头按好坏分开后放水里飘着,如果买家要买,卖家就划着小船带买家挑。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15张图片

以及塑料桶和竹子,就是这些唾手可得的材料。可想而知,这个建筑也不贵。

首先把塑料桶用作建筑的漂浮底座。16 个塑料桶一组,组成最基本的漂浮单位,先来 16 组,拼成 100 平米的建筑的基座,它们可以直接在水上完成。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16张图片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17张图片

然后再用竹子和木头搭建金字塔结构,也不太复杂,就是把一些木条钉在一起,8 名建筑工人就够了。叮叮咣咣~~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18张图片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19张图片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20张图片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21张图片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22张图片

完成后,整幢建筑约 10 米高,共三层。

第一层 100 平米,相当于操场,用于集体活动;第二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50 平米,可分隔为 2-4 个教室,容纳 60-100 个儿童,第三层同样 50 平米,可作为老师的工作室,会议室、实验室等。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23张图片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24张图片

为什么采用金字塔型?重心低,抗风暴,漂浮学校号称可抵御严酷的气候条件。另外,三角形也是当地最基本的屋顶形式,适用于漫长的雨季和潮湿。
房子内部如何,有电吗?有。屋顶斜坡上被安置了太阳能板。不仅有电,还有厕所,污物就用直接用来给一楼的植物施肥了。另外,还加装了雨水收集装置,作为学校的饮用水源。

建成后,看来孩子们都挺喜欢。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25张图片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26张图片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27张图片

不久,漂浮学校也成为当地居民的集会场所。放学时间,居民常去那里商讨事宜,渔民也常去歇阴凉,补补网什么的。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28张图片

对阿德耶米来说,漂浮学校只是该计划的第一个阶段,它也可以是诊所、市场、娱乐中心、图书馆等等。
下一个阶段,他会以单体建筑为单元,4 个为一组,打造一个相互联结的漂浮居住群,以扩大建筑的使用范围,同时避免被水流冲散。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29张图片

最后阶段,就是把公共建筑与住宅建筑打造成一个完整的漂浮社区,为马可可地区居民实现一个不同的未来。
讽刺的是,很长时间,政府都把漂浮学校视为违建,还是地标性违建。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30张图片

漂浮学校落成以后,这个项目受到各种关注,拿奖到手软。今年刚得了大名鼎鼎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银狮奖,阿德耶米被评委会赞为「有为的年轻人」。还有人评价:「在快要被整个地球遗忘的海上贫民窟,这位建筑师用一座漂浮学校照亮了 20 万人的未来」。
然而不久之后,一场暴风雨来临,学校塌了。

用来救命的房子,拿奖到手软之后,塌了第31张图片

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校长出来说话了,这座建筑并没有想象中牢固,经常在风雨中打颤儿。有建筑学教授直言,这是一座「上镜」的建筑,但建筑承重结构不过关。

阿德耶米有自己的说辞,这只是一个设计原型,并且已经服役三年,达到了使用寿命。它们正在打造可大批量生产的更坚固的版本。
坍塌之后,这幢建筑更知名了,引发了建筑界的思想风暴:

一座建筑,最基本的属性难道不是坚固耐用吗,还是好看有内涵?建筑界现在的关注领域是否过于重视概念,而忽视品质了?
再退一步,关心穷人的建筑才是好建筑吗?建筑真正在行的又是什么?
或者说,与其用这种迂回的方式体察痛苦,难道比说服当地的官僚更有效的规划城市,多建一点经济适用房更有用吗?

没有什么建筑比建成后倒塌更受人关注了,如果恰好它还是大师名作。诚然,人们想要生活得更好,这种动机是真实的,但对于建筑及其方法,我们可以讨论的还有很多。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66 articles)


建筑 (13780 articles)


教育建筑 (905 articles)


学校 (306 articles)


漂浮建筑 (18 articles)


贫民窟 (7 articles)


木头 (13 articles)


竹子 (158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