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感谢作者吸萌大官人,将本文授权「专筑网」发布

有人提到了社会主义国家里很多宏伟壮观的崇尚权力的建筑,其实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最普通常见的建筑大多数是比较朴素的现代主义建筑。今天在这里谈谈社会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的一些关系。


1.社会主义精神和现代主义建筑

社会主义一种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的政治思想。由于社会主义政党在理论上强烈的左派倾向和理想主义色彩,一度与同样崇尚“打破传统”“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剧烈的反应。例如现代主义的大师柯布西耶在欧洲推广自己的建筑理论不断受挫的过程中,一度十分向往当时兴起的苏联,认为苏联是其实现“光辉城市”理念的最佳选择。虽然后来柯布的设计同样在苏联受挫,但是并不影响现代主义建筑对社会主国家建筑审美的影响。

建筑从古至今一直都一直具备强烈的本身功能以外的符号意义,如宗教通过超尺度的教堂让人产生宗教的敬畏感,贵族通过繁复贵重的装饰而区别于平民阶层。当时的建筑学沉浸在古典的柱式和立面图样的时候,现代主义开宗明义的强调不要传统形式,“功能决定形式”“装饰就是罪恶”,强调“住房就是居住的机器”,目的通过工业化的量产和现代设计手法创造经济实用、采光良好、通风良好的住宅,改善当时大部分底层人的居住环境。现代主义设计奠定了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建筑行业基础语言,但是现代主义设计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不仅仅停留在一些经典的建筑设计案例上,而是被更广泛的运用于建筑设计的各个层面。

国内最常见的普通楼房,原来是「社会主义审美」第1张图片

国内最常见的普通楼房,原来是「社会主义审美」第2张图片
国内常见的“社会主义审美”风格的建筑(图片ikuku.cn|在库言库:成立于 2012 年 1 月 以公益为目的的 中立观点的 线上开放聚合的 百年华人建筑库)


2.中国“社会主义审美”的时代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始,由于本土建筑师的匮乏,设计主要受到苏联专家及海外归国建筑师的影响,同时受苏联现代主义、欧洲现代主义(留法建筑师华揽洪等)、美国(梁思成)等的设计流派影响。由于新中国战后极其匮乏及恶劣的居住环境,而且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建设部提出了“经济、适用、美观”的政策,随后调整为“实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作为建筑方针。这是今天看到的大量的“社会主义审美”建筑的时代背景。

国内最常见的普通楼房,原来是「社会主义审美」第3张图片

国内最常见的普通楼房,原来是「社会主义审美」第4张图片
建国后”曹杨新村”等工人新村的建设(图片自工人新村的记忆)


3.新中国建筑“社会主义审美”

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我们上述的实际情况,深受法国现代主义影响的归国建筑师华揽洪提出,在“实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的政策下讨论美观的问题,建筑学届应该尽量少的使用纯粹装饰功能的材料和结构,学习现代主义建筑,通过比例、空间的虚实关系、本身的节奏和韵律等手法达到协调美观的目标。外立面普遍采用本身的砖、混凝土、碎石子等。

出于成本考虑,预制板结构可以在工厂里大量生产,进而具有成本优势。社会主义国家中建筑大量采用预制板结构,建造了价格低廉的建筑。预制板结构需要工厂模数化的设计构成了一套设计语言,这也是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里建筑风格都比较统一的原因之一。当时建设部组织一大批建筑师设计了一套建筑图册,全国各地都在按照这些图册进行施工设计(如果有兴趣可以翻阅华揽洪著作《重建中国》一书)。由于当时使用的预制板结构抗震性能低,在汶川地震时出现的大量垮塌的大楼很多都是当时的预制板结构,目前国内建筑设计的主流已经很少使用。东德地区的预制板结构也有很多经典的建筑如柏林的人民宫等,但是由于当时使用的预制板内含有大量的石棉具有致癌作用,东德境内的很多建筑很遗憾的被拆除。

国内最常见的普通楼房,原来是「社会主义审美」第5张图片
摄于成都体育馆附近

随手举一个例子。这种建筑是大家街边常见到的建筑。仔细分析这个建筑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但是仔细观察通风口设计形成的韵律感,纵向上通风口与窗户的协调性,以及门口故意突出的檐顶增加了空间的“虚”看起来不至于太死,严格遵循着形式追求功能的原则。这就叫做“实用,经济,在尽可能的条件下讲究美观”。

国内最常见的普通楼房,原来是「社会主义审美」第6张图片

再比如旁边这栋建筑材质,没有多余的涂料和贴面,只有裸露的砖头质感和裸露的混凝土质感。

国内最常见的普通楼房,原来是「社会主义审美」第7张图片

(楼梯间的镂空砖增强了建筑的虚实感,在全国各地旅行看到过无数种拼接的形式,待有时间慢慢整理再上传)

以上随手举的几个例子。由于“尽可能的美观”只能依靠于设计上的推敲,所以这种“社会主义审美”的很多建筑依附于“现代主义”风格,实际比起改革开放以后的很多建筑要耐看的多。但是今天我们大部分人为什么很难有这种感觉?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国内极少对建筑的外立面进行清洗和维护,几十年之后被雨水泡黑泡烂的外立面,让人很容易把“社会主义审美”和“脏旧破”的印象划等号。发达国家会定期维护的很多更老的建筑,到今天依然看上去干净整洁。

国内最常见的普通楼房,原来是「社会主义审美」第8张图片
德国图书馆外立面的清洗

很多工厂及住宅区经过改造之后,“社会主义审美“的建筑也经常会焕发出第二春。如众所周知的北京 798,广州红砖厂改造,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深圳的华侨城创意园改造等经典改造案例都是当时的社会主义建筑,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搜索,在此不赘述。

国内最常见的普通楼房,原来是「社会主义审美」第9张图片
红砖厂

国内最常见的普通楼房,原来是「社会主义审美」第10张图片
重新清理外立面后的普通住宅。(深圳华侨城)

国内最常见的普通楼房,原来是「社会主义审美」第11张图片
成都外立面清理之后的五昭路


附一句题外话,建筑学受梁思成等建筑师鼓动的“大屋顶”建筑风潮在流行几年后还是由于大屋顶只有纯粹的装饰目的,不符合“社会主义审美”的精神而遭到批判进而被遗弃。

国内最常见的普通楼房,原来是「社会主义审美」第12张图片

参考资料

重建中国 华揽洪
城记 王军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686 articles)


设计风格 (21 articles)


社会主义 (3 articles)


现代主义 (30 articles)


材料 (255 articles)


混凝土 (2891 articles)


砖材 (112 articles)


镂空 (11 articles)


预制板 (2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