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一只建筑精,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1张图片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2张图片

方盒子建筑看腻了,怎么创新?

现代社会浮躁的效率至上模式让一众设计师把路走窄了,开始一味的在建筑的外形上求怪,以哗众取宠为己任,造就了一系列形式荒诞,比例失调,生搬硬套,趣味恶俗的建筑作品,反而忽视了大众对空间的需求。

像这样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3张图片

殊不知醉翁之意不在酒,人们腻的不是方盒子,而是方盒子中每层都一样的空间布局和体验,腻的是这样的空间带来的工业化流水线式的工作环境。

所以说要想创新,还得从建筑设计的本质上找出路。


1. 项目背景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Budapest)启动了欧洲最大的城市文化发展项目---Liget-Budapest Project。该项目旨在完全更新布达佩斯最大、最具标志性的公园:瓦罗斯利吉特(Városliget)城市公园,同时充分尊重公园200年的历史遗产。项目内容包括在公园内建造5个大型公共文化建筑,整个项目的耗资预计在1.9亿英镑。

项目其中的一个重点公共建筑便是“匈牙利新国家美术馆和路德维希博物馆”,为此布达佩斯市政府举办了一场国际特邀设计竞赛。


2. 场地分析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4张图片
▲Városliget City Park © ArchDaily

Városliget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市中心附近的一个公共公园。在1751年,这里建立了第一批树木和平面化人行道。在19世纪最初几十年创建了公园后,现在的名字Városliget(及其德语版本Stadtwäldchen)被接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公园。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5张图片
▲英雄广场(Hősök tere) © Wikipedia

整个公园是一个1400米 × 970米的矩形,面积约为1.358平方公里,它坐落在布达佩斯第十四区。而公园的主要入口位于英雄广场(Hősök tere),这是匈牙利的世界遗产之一。

本次项目的地点位于Városliget公园内的这个位置。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6张图片

规矩的场地,周围都是大面积的草地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7张图片

啥也别想了,先在限高下拉起一个体块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8张图片


3. 功能分析


任务书上指出需要设计一个匈牙利新国家美术馆,一个路德维希博物馆,要尊重城市公园的历史环境,为布达佩斯居民以及来自匈牙利其他地区和国外的游客提供开放、透明、有吸引力的社区空间并且以创新的方式提出满足可持续性最高要求的设计概念,创建示范性建筑。

简而言之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9张图片

就是要一个融入周围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建筑,还要在展览空间之外为游客创造出一定的室外公共空间,归还原来占了公园的地,等于就是花一份钱办两份事。那倒也情有可原,布达佩斯这次一口气在这块地上规划了5个文化建筑,可不得精打细算!

这么大体量的建筑怎么融入环境呢?

那就得办好三件事儿:功能+体验+外观!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10张图片

任务书要设计的是一个美术馆和一个博物馆,那么就把2个职能的建筑合二为一,统一设计在一座建筑中,这就直接降低了后期的建造和维护成本,观众也可以减少观展交通上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等于花了一份钱办两件事!

那应该怎么排布两个建筑的功能呢?

不管是横着排还是竖着排都逃不了方盒子型的空间,而且每一层的游览体验也十分单一,不免又落于俗套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11张图片

那么该怎样排布空间能够使人们体验到空间的层次流转呢?答案是环绕式排布。


3.空间塑造

如果是要实现这样的效果,空间职能的划分必然不能像普通的博物馆一样,我们需要分析功能,提取本质。

博物馆和美术馆最重要的本质功能就是展览,所以他们本质上需要的空间都是展览空间。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12张图片

但是展览馆不能只有展览空间吧,你还需要交通空间,休息空间,商业空间等等,这些空间我们可以将其统一为公共空间。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13张图片

分析完所需要的空间,那我们应该怎么环绕式地排布这些空间呢?

任务书上说,建筑需要融入周围环境,那我们就先试着把展览空间放在中间,公共空间置于四周,还可以使用环绕式外挂楼梯让游客能够拾级而上,形成一种比较自由和连续的游览路径,这样游客不仅可以轻松地观展,还可以完整地欣赏周围美丽的环境。我们暂且叫它方案A。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14张图片

方案A乍一看确实挺不错的,但是这样的排布方式会使人流先分散,再集中,换句话说---无法进行统一管理,这对于展览型建筑十分糟糕的,会徒增许多工作量,查票,安检,存包什么的,尤其是目前处于疫情期间,还需要测量体温,游客的游览过程也会十分繁琐。

方案A,Pass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15张图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阿精就先将这些展览空间作为体量不等的体块环绕式分层置入建筑中,并将每层的中间区域设计为公共空间,这样一来便能够使人流先聚集再分散,从而方便展馆统一管理。阿精将这个方案暂且称为方案B。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16张图片

但是这样一来就产生了3个问题

问题1:公共交通空间放置在中间,如此大体量的建筑,该怎么保证建筑内外的流线通透呢?

阿精认为可以在底层设置多个功能区域入口,使得游客不管从公园的哪个方向过来都不用绕着建筑找入口,直接选择最近的入口就好。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17张图片

问题2:排布完功能,如何让建筑和周围的环境产生对话关系,从而深化游客的游览体验呢?

阿精敲黑板---体块交错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18张图片

体块交错会产生两种空间:1. 同一层的体块和体块之间会产生间隙空间,这可以用来作为入口灰空间。我们从GF(地面一层)开始,这一层便是根据入口的位置来确定错动的方向。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19张图片

2. 以地下一层为基准,不同层之间会产生阳台空间,若是上一层比下一层小,那下一层的屋顶就可以作为上一层的阳台。咱们以1F为例。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20张图片

解决完1F,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得每一层360°都有阳台。那么我们就需要改变每一层的朝向,并且进一步缩小每一层的楼层面积。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21张图片

然后将每一层的功能排布一下。从内往外看,体块交错放置后,空间就有了层次感,室内公共空间,展厅空间和室外阳台空间交织在一起。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22张图片

问题3:不过光有体块交错还是不够,每层室内空间的游览体验仍然显得单调,而且不同的展品大小不一,需要的面积大小也不一样,统一净高的楼层空间似乎无法满足这样的展览需求,那该怎么解决呢?

加入错层!

我们还是先从GF开始。每层的室内空间也只保留最基本的展览空间和结构,根据展品需要调整每个展览空间体块的高度,周围公共空间的层高则自由地适应不同的展厅高度。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23张图片

相同的逻辑指引着其他楼层的生成,中庭和交通空间占据每层的公共空间。而每层镂空的部分能够为室内形成一条纯粹的漫游路径提供足够空间。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24张图片

更重要的是游客在每一层都能拥有不一样的体验,并且每层看到的景色也各不相同。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25张图片
▲剖面图 © Archrace


4.动线分析

任务书中指出还需要设计一些演讲空间以供举行一些表演活动和公共课程,这就产生了更多的服务型空间需求,比如演员休息室与员工盥洗室。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26张图片

若将这些空间放置于展览空间的周围,就会造成体量冗余,而且动线混乱,演员动线与游客动线就会交织在一起,十分影响观展体验。最关键的是,会占据刚刚为纯粹的漫游路径所预留的空间。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27张图片

那该如何处理这些空间呢?答案是向下放置

这些空间对于采光的要求并不高,完全可以放入地下,与地下停车场相连接,这样一来,演员和员工的交通动线便几乎与游客分割开来。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28张图片
▲地下一层+二层平面图 © Archrace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29张图片


5.立面塑造

接着为建筑选择一种柔和的应对周围环境的立面材料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30张图片

对了!别忘了交通核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31张图片

Bingo!方案B看起来似乎是一个成熟的方案了。

但是目前的空间层次流转仍然不够,与室外的联系也十分生硬,换句话说,建筑的空间缺少灵活性。而且如此大体量的建筑处在四周都是绿地的环境之中,只会显得突兀,缺少那种与自然相连接的穿透感。Plus,室内缺少像方案A外挂楼梯那样连续的观赏流线,游客在游览的时候并没有比较好的漫游效果。

总结一下,室内我们需要灵活性的空间和连续的观赏流线,使得游客的空间游览体验更上一层楼的同时拥有极佳的漫游效果;室外我们需要削减建筑巨大的体量感,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更加和谐相融。

那么我们还是得回归本质,寻求破解之道!


6.返璞归真

那什么才是建筑设计的本质呢?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32张图片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2500年前的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已经用一句话道出其本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白话文来翻译就是人们建造房屋,立墙盖顶,而真正实用的却是这其中空的部分。墙和顶为“有”,而真正有价值的确是这“无”的空间。

“有”,是手段,“无”,才是目的。

建筑设计要追寻的便是这个,“无”。

以最简单的房子为例,房子由墙,顶,楼板组合而成,形成空间供人们使用。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33张图片

将他们炸开即可发现,这是6块方形板子,横着即为楼板,竖着即为墙体,斜着则可为顶盖或坡道。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34张图片

由此可见,或横或斜的方形板块为建筑提供了人体尺度下使用的功能空间,而当板块倾斜到人不可站立的角度时,便成为墙体或顶盖来界定空间的范围。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35张图片

便如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众生,虽千奇百态,却都受重力之所牵引。所以建筑师在考虑建筑空间时,从重力上承托人的地面,无论如何,也还是必需的。

若我们从地面升起一个斜坡,那么就立即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自然过度到高处的交通流线。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36张图片

这时候如有另一块斜坡与之相交,便组成了通往更高处的结构,形成一条自然的漫游流线。并且悬挑出来的部分,上面成为阳台空间,下面则形成一个灰空间,可供人驻足或聚集。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37张图片

若放在屋顶,不同高度和角度的斜坡又可以形成连绵不断又形态各异的屋顶空间。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38张图片

这样的楼板形式所创造的空间可以说是对自然界承托万物方式的一个提炼。

如果我们把不同倾斜角度的方形板块作为一种介质插入建筑中,那么他们不仅能够连接楼板,为室内提供灵活性的空间和连续的观赏流线还可以与周围环境交融以提供与自然相连接的穿透感!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39张图片

这就是匈牙利国家美术馆新馆和路德维希博物馆设计竞赛的第一名,该方案来自日本的SANAA(Sejima andNishizawa and Associates)建筑事务所。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40张图片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41张图片
▲SANAA方案渲染图 © Designboom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42张图片
▲渲染图 © Archrace


我们能够看到,室内部分的板块成为了楼板,室外部分的板块自然地成为了阳台,阳台之下的部分又能成为室外的屋顶。建筑屋顶的楼板与板块交汇的地方自然形成了新的空间。不管游客在哪,都可以随着斜坡的形状到达目的地。

连续不断的行走体验使空间界面充满了趣味性。或内或外的连接给不同房间之间诞生了微妙的关联,完成了功能的重构,让使用者在建筑中可以产生各种不可思议的交流。

作为介质的板块也直接成为了建筑的外立面,以一种渗透膜的形式将室内与室外的空间自然地连接起来,使得空间具有极大的灵活度与流动性,功能的性质模糊、开放与私密暧昧。

下面是SANAA所提交的竞赛方案图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43张图片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44张图片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45张图片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46张图片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47张图片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48张图片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49张图片
▲SANAA竞赛图纸 © Archrace

此外,令阿精没有想到的是

挪威的Snøhetta建筑事务所提交的方案也赢得了该竞赛的第一名。但是在最终的建造评估阶段,竞赛官方最终选择了SANAA的方案。

下面是Snøhetta所提交的竞赛方案图纸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50张图片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51张图片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52张图片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53张图片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54张图片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55张图片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56张图片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57张图片
▲Snøhetta竞赛图纸 © Archrace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58张图片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59张图片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60张图片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61张图片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62张图片
▲Snøhetta方案渲染图 © Designboom


阿精认为Snøhetta的方案将室内外的联系做的很好,将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功能分开并集中布置,用一个带有层层退台空间的作为屋顶。大屋顶作为室外公共空间,不仅为人们提供休息及游戏的空间,并且通过结构形成流畅的交通动线,使整个建筑的功能与形式得到统一。

但是

这个的方案的室内功能的分布太受屋顶形式的限制了,空间排列略显生硬,同时也失去了空间的灵活性。

最后阿精想说

建筑的创新还是得从本质入手,从全新的出发点思考,比如现代社会的人们以什么方式使用建筑。

如果人的连续日常活动与传统基于功能分区设计的建筑之间存在矛盾,那我们就应该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根据人的活动与行为尺度重新组织空间关系,为各种不同的情况提供灵活多变、实际实用的设计方案,旨在从人的角度出发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交流方式。

创新需要一反常规、不循规蹈矩,更需要每个建筑小伙伴在每个作品中不断地创新性地去实践自己的想法!


参考资料
https://www.archdaily.com/781594 ... f-ethnography-photo
https://hu.wikipedia.org/wiki/Hősök_tere



本期原创 / 贰柒
#悉尼大学建筑学本科生,坐不住的画图工,擅长鼓捣家伙事儿的地板流选手,喜直接,勿矫情,热爱最真实且向上的生活。

编辑 / 白雎   审核 / 尤加利叶、

这个展馆方案,SANAA凭啥能中标?第63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58 articles)


一只建筑精 (63 articles)


建筑设计 (1741 articles)


展览展示 (179 articles)


展馆 (136 articles)


SANAA (14 articles)


渲染图 (39 articles)


平面图 (63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