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参展项目名称:胡同寄生
设计事务所:Yeah• 野 建筑事务所
设计团队:王子一,文天奇,陈霓斯,石俊峰
主办方:大栅栏跨界中心

胡同寄生 by Yeah·野 architects第1张图片


事件介绍:
     “胡同寄生”项目是Yeah• 野 建筑事务所参加的北京国际设计周2014的大栅栏领航员建筑试点项目,设计周期间其概念空间在劝业场展出,最终会将选定的大栅栏片区的胡同里的一间老旧民房改造成一间青年旅社的客房。


胡同寄生 by Yeah·野 architects第2张图片

胡同寄生 by Yeah·野 architects第3张图片
胡同里的寄生行为


胡同寄生整体概念简介:
      胡同里充斥的自建房是住户与原空间积极交互后生成的寄生景象。我们倾慕这种通过人与空间交互而达到自平衡的手段,欣赏“寄生”这种具有较低姿态却生命力顽强的形式:千变万化,适应力超强,却又个性鲜明。我们学习了胡同里这种交互的寄生理念,并把它极致成一个万适的完全由使用者来支配的空间系统。它会和“寄主”空间安然地走向共生。



寄生计划简介:
      「寄生计划」是「Yeah•野」建筑事务所2014年的研究课题。旨在探索城市空间设计中使用寄生手段提高空间利用程度的可能性。「寄生空间」依附于原本存在的「寄主空间」之中,建造者通过利用原空间的结构、环境,甚至功能及人群基础,营造生成新的空间,这种空间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却又相对独立,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与可更新性。寄生空间在汲取寄主空间「营养」的同时又对寄主空间产生相应的良性回馈,当这种回馈大累积到一定的量后,寄生空间与原空间之间形成会形成对双方均有利的共生关系,寄生空间在生长!它是「活的建筑」!当寄主空间不再满足寄生空间的需求时,寄生空间将离开寄主去寻找更加适合的寄主空间。我们的城市也会在这种演化中趋于合理与宜居。


胡同寄生 by Yeah·野 architects第4张图片


大栅栏实际改造项目概念简介:
      采用寄生手段,解决大栅栏区域历史保护前提下民房-小,破,散,空,乱,暗等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民房内部寄生一个标准化的钢架系统,作为内支撑来加固老结构,同时是内部功能与空间的集成基础。将满足居民起居的所有功能空间模块复合叠加,安装在框架里形成可变性的集成系统。空间分区与功能模块可根据住户的需求进行变化,以交互的方式和并不强势的姿态让寄生体与老环境相互交流达到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平衡。并因其成本与可拓展的优势,具备规模推广的潜力。


胡同寄生 by Yeah·野 architects第5张图片

胡同寄生 by Yeah·野 architects第6张图片

胡同寄生 by Yeah·野 architects第7张图片

胡同寄生 by Yeah·野 architects第8张图片

胡同寄生 by Yeah·野 architects第9张图片
概念


胡同寄生空间装置说明简介:
1.        将空间形态的决定权从建筑师手中开放给空间使用者;
2.        可移动的柱子结构可以在动态与固定之间切换,柱子的两种状态分别对应分割空间和承载功能的两大属性;
3.        柱子上的圆孔用来固定功能板块,并且有装饰作用;


胡同寄生 by Yeah·野 architects第10张图片

胡同寄生 by Yeah·野 architects第11张图片

胡同寄生 by Yeah·野 architects第12张图片


4.        在这个12平米的小空间内,使用这种移动柱林的方式,承载了尽可能多的空间变化可能和功能可能,这些可能性,需要住户跟空间产生交互后生成;
5.        当一个人进入空间,会生成独属于他自己行为的空间轨迹,而当另一个人进去,他的行为轨迹会干扰上一个人的轨迹,两个人的行为通过空间柱林产生相互叠加和干扰,增进交流;
6.        用极权式的设计手法,达到乌托邦式的空间民主。


胡同寄生 by Yeah·野 architects第13张图片

胡同寄生 by Yeah·野 architects第14张图片

胡同寄生 by Yeah·野 architects第15张图片

胡同寄生 by Yeah·野 architects第16张图片

胡同寄生 by Yeah·野 architects第17张图片
主设计师-王子一

Yeah•野 architects-“胡同寄生”-情景篇-北京国际设计周2014


事务所简介:
      「Yeah•野」建筑事务所由一群活跃在北京的心怀理想的青年建筑师组成。我们致力于由自下而上的视角出发,探究城市空间中存在的诸多不理想现状的发生缘由与解决办法;关注人的感知与需求;在源于东方的、非永恒的动态设计思维下,以寻求对话的谦逊姿态探讨城市、空间与人的关系,并为将建筑转化为可更新升级与扩展再造并具备普适性与优良交互性的产品而进行不懈探索与努力。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 建筑学爱我
  • 2014.10.12 11:09
    想法很新奇,但是缺乏新老建筑的对接探索。而且,这个真的可行吗???一大堆小钢管
    • 0
  • 匠人无寓
  • 2014.10.11 19:53
    这项目有趣儿
    • 0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671 articles)


    居住建筑 (3888 articles)


    中国 (3549 articles)


    北京 (740 articles)


    2014年 (164 articles)


    混凝土 (2890 articles)


    北京国际设计周 (28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