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感谢作者张天翔,将本文授权「专筑网」发布

BIG的设计作品的单一图形感极强。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不仅仅因其美轮美奂的效果图,而更多的是一种对建筑形态“亲手操作”行为带来的结果。我们看到的BIG作品,模性感和雕塑感很强,而且是一种基本几何形态的雕塑感。或者,也可以说BIG的作品像放大版的零件,正如零件不会有太过复杂的形态,BIG的作品就是这样一种让你有着尺度失真感觉,我称之为新极少主义——一种沉浸其中会让你感到建筑像玩具的童话感。这种感受也许来自BIG所生长的丹麦这个童话王国的背景和底蕴。

笔者总结了BIG作品的一些形态操作的方式,供大家从另一个系统化的角度来看看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


1 圆与圆环

圆环是BIG众多方案的基本原型。这种基本形态被用于各种功能的建筑中。通过不同的大小尺度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对于BIG来说,基本功能的地位其实在形式之下,因为无论弄出什么形态,功能总会被很好地满足。而新颖的形式会意外地带来许多“新功能”,或说是新的行为模式——如旋转坡道,螺旋坡道这些环形空间很容易利用的元素,可以带来循环的路径,而且并不会使单一路径无趣。

对于圆环的处理中,BIG用的手法非常多,脑洞也比较大。从基本的环、螺旋、到莫比乌斯、软性形态、体量立置。每一个方案的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不过大多都保留了圆环这一基本形态的本质特征——环路,无始无终的概念。把一个简单的圆环玩出花样的建筑师并不多。BIG对圆环的处理可以说是最当代,最大胆的。这类方案一般出现在基地限制因素不大的项目中,因此可以自由发挥。

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第1张图片

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第2张图片

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第3张图片

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第4张图片

关键词:
扭转、软化重力、切线放射、半环放射、旋转上升、纯圆、双环螺旋、旋转立置、螺旋与球



2 条形的扭转

条形体量的扭转是BIG对于长条形体量的常用伎俩。这个操作方式不像圆环基本型那样那么多变数。很多作品都可看到彼此的影子。其中如Telus sky和Vernacular 2.0就如头尾倒置一样。

这些作品大多都是以朝向的问题或基地限制来解释形态扭曲的原因。如底层为沿街界面,顶部可以朝向某另一个方向的良好景观。扭转的体量通过“微分”的方式,分为数层,每层横向单元甚至也都各成一体,每一个单元都方向不一。

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第5张图片

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第6张图片

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第7张图片

关键词:扭转、掀口、放样、微分



3 覆土与坡

BIG 所做的这一类地景建筑,项目多为历史建筑附近,在面对历史建筑的态度上,BIG是相对谦逊的。BIG经常以大面积地下空间作为建筑的主要部分,同时地下部分也更易于连接至相邻的历史建筑。地表之上常常“掀起”一角,作为入口或室内外衔接的部分,同时形成少量的高点成为方案点睛之笔。本人最喜欢BIG的作品就是这些项目。这些项目体现了BIG对历史的低调态度。他们擅于创造形体,同样也擅于隐藏形体。

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第8张图片

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第9张图片

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第10张图片

关键词:低姿态、掀口



4 立方体的受力与切削

BIG在对立方体体量的处理主要以“空间多边形嵌面”和“三角与梯形面”两种手法策略。其形态逻辑也常常被解释为对场地的回应或户主的要求。此类方案看似方正但实际又有着空间曲面或斜面的动感,尤其是大体量带给人更为强烈的震撼。

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第11张图片

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第12张图片

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第13张图片

关键词:空间多边形、嵌面、三角面



5 立方体的变异组合

对于多个立方体组合的方案,不仅BIG一家,历史上有众多建筑设计师为此进行了空间组合的推敲与实践,已经成为建筑形态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一方面这种方式可以十分方便地划分不同功能的空间,同时又可以带来非常多样丰富的室外空间。缺点是土地利用率较低,需要在场地容积率限制较低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另外形体系数相对较大,其实是不利于保温隔热的。
这类方案最像积木,可以推测很多是用lego积木实验推敲的。每一个建筑的模块组合方式基本只有一种主导模式,可以看出BIG即使在这种相对复杂的形态在手法上扔是宜少不宜多。这也是我称之为“新极少主义”的原因。

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第14张图片

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第15张图片

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第16张图片

关键词:叠置、阶梯、扭转



6 功能再定义(非建筑设计)

在BIG的一些“非常规建筑”和城市尺度下的概念设计的设计中,BIG的设计都是基于大量的地域文化、社会背景调研之下的“功能再定义”设计。如将曼哈顿周围一圈海岸的防洪带融入不同的公共活动功能,桥下空间的再利用,屋顶变滑雪场等。

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第17张图片

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第18张图片

BIG的作品到底是如何“成形”的?第19张图片

结语

BIG的作品中透出着一种当代的“四两拨千斤”之力道,力图以最巧妙的方式完成复杂的设计理念。当然,我们很难猜测BIG的作品到底是推导而来还是先有形式再想对策。但无论如何,这在如今纷繁复杂的建筑体量形态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作者:张天翔
链接:http://zhihu.com/question/22264853/answer/127190699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供建筑爱好者交流,不代表BIG事务所的设计意图”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664 articles)


事务所 (241 articles)


BIG事务所 (85 articles)


设计作品 (66 articles)


圆环 (3 articles)


立方体 (12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