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马良行MAHOOOO

在建筑媒体纷繁芜杂的信息流中,充斥着作为结果的建筑,作为明星的建筑师。三两张经过处理的图片背后,是建造的全过程,一座建筑如何开始,如何落地,乃至如何运营。马良行将聚焦点集中于项目的建造过程,通过打造“行家”、“行话”、“行活”栏目,从三种维度对项目进行全面展示。此为“行家”栏目首次发声……

采编:张远博
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731罪证陈列馆 | 冬日,我们在大棚里施工第1张图片

项目地址:中国黑龙江哈尔滨平房区
开发建设方: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
建筑面积:9997㎡
建成时间:2015-08-01
建筑主创设计师:何镜堂、倪阳、何炽力、何小欣
建筑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摄影:姚力

马良行:在整体规划中,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是如何在新建部分与历史语境间建立起联系的?

倪阳:731部队基地当时是建在一座机场的旁边,周围都是很空旷的土地,而现在周边已经成为很热闹的城市区域中心,这就决定了场地跟周边环境的关系:既要“合”又要“脱”。

周围已经很嘈杂了,那么,如何使得这种世俗的生活环境与场地脱离开来?这是我们设计大方向上的考虑,我们希望在还原场地原有(空旷的)大环境的基础上,也能在气氛上有所把握。

731罪证陈列馆 | 冬日,我们在大棚里施工第2张图片

731罪证陈列馆东南角鸟瞰

我们设计之前对场地进行了调研,发现只有现在建筑所处位置上是没有遗址的,也就是说在这里建设,不会产生任何破坏,而且与原入口广场及司令部形成良好的对位关系。比较巧的是,这块空地恰好又在路边,这样陈列馆不仅适合单独参观,又可以和遗址组合在一起成为整体参观序列的一部分。

在用地西侧,一条南北向穿过场地的铁路仍旧在使用,我们在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跨越这条铁路,与遗址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同时也避免破坏场地原有的大环境。我们在总体设计中,首先恢复了原有的路网框架,之后,用混凝土和夯土替换了原来用土坯和铁丝网组成的围墙。除了遗址的部分,我们采用了灰色调子的碎石铺地,从而很清晰地界定了遗址和周边场地的关系。

最后,我们还在场地东边设计了一个街边公园,公园在场地与城市间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沿街部分的围墙也能使外界嘈杂的部分得以过滤。由于在场地的入口空间不适合做围墙,为了屏蔽外部的干扰,我们设计了下沉广场,希望藉此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物理空间,毕竟在这样一个场地中,我们希望来访者的心境能够稍作收敛。


马良行:建筑的形式是一个“黑盒子”,这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倪阳:“黑盒子”的概念实际上是对731部队的事件进行了一个挖掘。东京大审判的时候,这件事没有被揭露出来,之后,这件事才慢慢被人们发现。这个过程相当于飞机失事之后,找出黑匣子去还原失事的过程。所以当时我们就希望用一个“黑盒子”的概念作为一个容器,我们想让这里尘封的事情慢慢展现在人们面前,把日本人这种反人类的罪行揭露出来。

在设计上,我们用了一个比较内敛的方式,并不是一个夸张的设计形式,造型简约而又具力量感,我们想表达的东西并不是愤怒的心态,而是希望能够站在一个人类文明的立场上去看待这个事件。

731罪证陈列馆 | 冬日,我们在大棚里施工第3张图片

731罪证陈列馆东南角透视

整体看,这个方盒子是倾斜地插入这块基地里。为了彰显入口,我们在方盒子上开了一个缺口,这个入口也是和下沉广场结合在一起的。建筑平面是一个正方形平面,穿过建筑的两条轴线在中庭处交叉,一条轴线指向731陈列馆的主入口,而另一条轴线指向动力锅炉房的烟囱,暗指作为实验品的人就是通过这样的流线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功能分区上,我们把中间作为冥思厅,而周围的展厅均围绕其进行布置。

而在轴线交叉处设计了三个烟囱,我们希望从造型上和原遗址中的烟囱获得一致,但是功能不同,原来的烟囱是为了毁尸灭迹,实验活体在这燃烧后变成灰烬,而我们在设计中,实际上是把烟囱作为采光器,阳光照射下来,使真相得以还原。不过这一点最后没有得到完整的实现,后来,烟囱只作为装置存在。从烟囱口俯瞰,能够看到我们在中庭玻璃天棚设计了很多格子,也是希望再现“老鼠格”这一个意象。

当时731部队不仅拿人作为实验对象,他们也养了很多老鼠做实验。总之,这些地方的设计考虑都是希望对原有遗址进行挖掘,提取出一些场景元素进行再现。

731罪证陈列馆 | 冬日,我们在大棚里施工第4张图片

731罪证陈列馆天棚

马良行:“黑盒子”的形式是如何与场地产生联系的?

倪阳:建筑整体是面对遗址广场斜插在场地之上,这里的考虑首先是因为建筑高度被限定为12米,不能超过原遗址司令部的高度;另外,也希望从广场的角度看建筑时,建筑能够低调、内敛地迎合这个场地,而不是突出自己。

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一个体块斜插在场地之上,在设计上它跟地面的张力还不够,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个下沉的广场。广场是用清水混凝土来做的,形成了一个浅色的灰调子,跟“黑盒子”产生了一个关系,就像一个盘子上放着的一个物件,这样,“黑盒子”和地面就会产生一个非常好的联系,而不是硬生生地插在那里。

731罪证陈列馆 | 冬日,我们在大棚里施工第5张图片

731罪证馆西北角鸟瞰

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建筑物体量上对场地的影响,建筑故意倾斜了一定的角度,南北向倾斜3°,东西向倾斜6°,同时,这样的处理能够形成一种力量感,传递给观者。我们在侧面同时做了一个坡道,一方面满足展品运输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强调整个场地的构成。

另外,为了与建筑整体形态产生关联,外墙、屋顶的表面肌理都有一个斜纹的处理。整个项目中,我们也大量运用了斜线和折线的处理。因为建筑平面是一个方形,如果都是方的,整体看来,就过于规整了,通过这些斜线和折线的处理,建筑能够保证简洁、低调的同时,传递出一种张力。


马良行:结合场地氛围,材料上你们是否有特别的选择和处理?

倪阳:材料上,建筑主体外墙和屋顶的材质,我们都选择了黑色的水洗石,我们不想用光亮的石头,希望更质朴一些,而水洗石是能让石头更黑的一种做法,火烧石会变成灰色。

同时,通过这些石头的宽窄分缝的大小变化,材质表面也形成了一定的肌理变化,这样,在近观的时候,这样的材质肌理能够与参观者形成一个良好的尺度关系。

731罪证陈列馆 | 冬日,我们在大棚里施工第6张图片

731罪证馆西北角透视

马良行:在整个项目的建造中你们遇到过怎样的难题?

倪阳:时间是我们最大的难题。9月份开工,第二年8月份要求开馆,中间又有4个月的冬季是不能施工的。再加上我们还要预留三个月给展陈。在整个项目建造过程中,我们在时间的调配上下了很大的工夫,每个时间节点都要卡着走,这样我们采用了钢结构,可以一边加工,一边安装。

地下室我们赶在11月冬季之前提前完成了施工。到了冬天,施工单位还搭了一个内部送暖的大棚,保证冬季施工进度,这是很少见的。所以,在这个项目中,施工方法和时间节点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也要用经验去补救一些在设计上时间不足的问题,因为各工种的配合特别得细致,整个施工进度都能顺利完成。

由于时间过紧,为了保证工期,我们有人长期驻现场,后来,我也几乎一个星期去一次。我们还每周通过现场传回的反馈召开例会,以期能让工程顺利展开。可以说,这是一个在设计上、施工上、展陈上都能够紧密配合的工程,跟一般工程很不一样。

倪阳,1963年出生于北京,中国建筑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副总建筑师,哈佛大学设计学院GSD访问学者。




731罪证陈列馆 | 冬日,我们在大棚里施工第7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13 articles)


马良行MAHOOOO (15 articles)


建筑 (13403 articles)


文化建筑 (1381 articles)


陈列馆 (4 articles)


2015 (798 articles)


哈尔滨 (11 articles)


遗址 (8 articles)


烟囱 (8 articles)


水洗石 (3 articles)